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沈寅飞)随着气温下降,电力运行面临负荷高峰、新能源出力波动、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各地电力企业加紧特巡特护、加强与气象等部门联动、超前部署应急抢险力量,筑牢迎峰度冬电力防线。
涉暖服务加码护民生
保障供暖服务是电力企业迎峰度冬工作的关键一环。近日,国网天津宁河公司对天津市沅东供热有限公司的核心电源线路——10千伏桥官217线路、桥热218线路实施自动化改造,同期运用移动电源车为改造线路涉及的小区供电,保障居民在改造期间“无感”正常用电。
据了解,天津市沅东供热有限公司为29个小区的2.3万户居民供暖,供热面积达197万平方米。上述线路完成改造后,如某一区段出现故障,系统将第一时间自动定位并隔离故障点,非故障区域可实现“秒级自愈”,抢修效率提升60%以上,以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持续供暖。
为延伸供电服务触角,国网天津电力还在“网上国网”App推出涉暖企业专属服务通道,企业用户可在线开展安全自检、查看用电健康码、查询用电检查报告等,形成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合力,助力企业提升安全运维能力。
在河北,国网石家庄供电公司应用“无人机+红外测温+局放检测+通道巡检”综合手段,提前排查全域“煤改电”线路与设备隐患,重点对高负荷、易覆冰线路开展精益化特巡,以及时发现和处置线路隐患。同时,该公司结合“电采暖”用户分布与冬季负荷特点,优化抢修部署与物资储备,依据寒潮、雪冻等极端天气预警信息调度应急发电车,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电力气象融合精研判
当前,气象正成为深度影响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变量。为增强电网韧性及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国网上海信通公司深度融合气象信息与电网业务,构建企业级气象数据服务中心,实现覆盖从分钟级实况到40天长周期预报的全时段数据服务,为电力调度部门提前优化运行方式、高效调用储能提供科学支撑。
此外,该中心通过建立“气象—设备”联动风险评估模型,精准识别线路、杆塔在强降水、大风、低温等极端条件下的薄弱环节,完成从“气象预警”到“设备影响研判”的跨越。
国网上海信通公司还与气象、应急部门建立“数据共享、预警共商、行动协同”的联动机制。监测到的强对流、低温冰冻等气象预警信息将直达运维班组与抢修站点,并同步启动巡检计划与负荷转供方案,显著提升电网应对冬季突发天气的快速响应能力。
![]()
图为国网上海信通公司技术团队融合多源气象数据与大模型技术做好冬季电力系统运行研判(受访单位供图)
在山东,国网济宁供电公司与气象部门协同构建了“15分钟—小时—3天—周—月—季”的多时空尺度能源气象预报体系,并依托电网“数字孪生体”,实现了从“观天象”到“算电力”的功能升级,为电网调度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有效提升了电力系统的韧性与稳定性。
“黑科技”上阵防隐患
防冰灾、防火灾是保障冬季电力线路安全的重中之重。国网济宁供电公司部署了200余处可视化覆冰监测终端与微气象站,可实时精准捕捉厘米级覆冰厚度、识别导线舞动振幅与频率;在收到预警后,自动驾驶的无人机巡检集群可对重点区段进行自动精细化巡查与三维建模,实现从传统的人工巡检模式到“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智能分析”智慧运维模式的升级。
天津市蓟州区山峦叠翠、林密线长,辖区内山区、林区有输配电线路55条,总长度达450余公里,电力线路防山火任务十分艰巨。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利用部署在下营、罗庄子等地的固定机巢与23架无人机,每周对超过200公里的山区输电线路进行精细化巡检。同时,应用224套通道可视化装置对山区线路通道每日开展2次以上主动轮巡,确保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响应。
南方电网广西来宾供电局一方面扎实开展冰区输电线路运维,对35千伏田永忠线、三忠线2条冰区线路进行特巡,及时完成消缺;另一方面启动“防山火护电网”专项行动,构建“人防+技防”“空中+地面”“巡护+宣传”的立体化防控模式,利用卫星、图像视频终端、无人机等手段做好山火监测预警,全面筑牢山火防控屏障。(参与调研:董时珊)
编辑:梁恒维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