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从10月开始,除开市场价格因素和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利好,CPI/PPI已经有明显复苏趋势,结合证券市场头部巨头业绩纷纷预喜,显示中国经济似乎从顶层数据端,已经实现了触底反弹,再次进入增长区间,但是在这过程中政府、央国企、大型民企的融资贡献比依然维持总量段高位,显示出我国经济正进入明显的结构化发展区间!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政策支撑下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保障作用,也要正视私人部门需求偏弱等结构性问题。
![]()
一、总量:社融保持合理增长,政策驱动特征显著
从核心总量指标看,累计的总量规模很大,M2数字应该是全球第一,存量的增速也比较稳,但月度动能有所放缓:
我们看到,10 月末社融存量 437.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5%,虽较 9 月回落 0.2 %,但仍高于名义 GDP 增速(近年名义增速区间),符合 “金融总量与经济增长匹配” 的定位!而前 10 个月社融增量 30.9 万亿元,也同比多增 3.83 万亿元,增量规模创同期较高水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持续的资金供给.
不过,10 月单月新增社融 8150 亿元,同比少增 5970 亿元,低于近三年同期均值(1.39 万亿元),这里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政府债在10月的发行进入 “淡季”(10 月政府债净融资仅 4893 亿元,同比少增 5602 亿元),属于季节性调整,而非趋势性走弱。
![]()
二、结构:国有积极拉动,私人部门还需努力
纵观本次数据,社融的 “同比增长” 并非全分项普涨,而是结构分化下的 “重点突破”,核心拉动项与薄弱项,均形成了鲜明对比:
首先,财政端的持续发力,直接改善了直接融资的环境,这两大部分贡献了超 80% 增量!
其中,前 10 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 11.95 万亿元,同比多增 3.72 万亿元,占社融增量的 38.7%,而去年同期仅 26.5%。此外,10 月末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速高达 19.2%,占社融存量比重,也提升至 21.3%(同比 + 2 %)。
这背后的推手就是财政政策了,我们看到2025 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从1万亿元扩至1.3万亿元,发行时间提前 1 个月且落地节奏加快,既支持重大项目投资,也通过债务置换帮助企业 “降杠杆、减负担”,体现出明显的“政府加杠杆,稳私人部门杠杆” 的政策逻辑。
并且,当下我国金融市场呈序股债双牛特征(债券是因为银行,股市则是科技股预期),前 10 个月,我国企业债券净融资 1.82 万亿元(同比多 1361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3863 亿元(同比多 1875 亿元),且股票融资连续 8 个月同比多增。这反映出网民融资渠道多元化结构已经初见成效,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下降货币供应方式开始接近美国,1-9 月直接融资占社融比重升至 44.4%(同比 + 9.6 个百分点),符合金融供给侧改革方向。
![]()
三、货币供应量(M1/M2):资金活跃,但轨迹有所改变!
10 月末 M2 同比增 8.2%,M1 同比增 6.2%,这方面主要是关注剪刀差即可!
我们看到,10月的M1-M2 剪刀差(-2%)较前期继续缩窄,说明资金从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转化的趋势依然存在,这反映了企业活期存款增加,生产经营活跃度提升,个人投资消费意愿边际回暖,但这里的资金去向很复杂!
因为10月的 M1 增速环比下降 1 个%(9 月则为 7.2%),10 月单月居民存款减少 1.34 万亿元(同比多减 7700 亿元),但减少的存款主要流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但总额前 10 个月非银存款增 6.66 万亿元),而非直接进入实体经济或股市(大量资金正快速进入理财端),说明居民 “储蓄意愿仍高,风险偏好低”,同时,这也说明A股市场有很多人获利了结后,开始长期历次啊,并没有进入再投资和消费,这中现象,可能会导致政策刺激出现债上加债的问题(利息)!
![]()
此外,我国私人部门信贷需求还是偏弱,部分分项承压,不管是消费贷还是房贷,都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杠杆叠加,预计明年央行会放松信用端,全力恢复社会举债信用基础。
从数据看,10 月末对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仅增 6.3%(低于社融存量增速 2.2%),而前 10 个月的总增量也才 14.52 万亿元(同比少增 1.16 万亿元),由于M2创新高,这证明增量要么是在报表内空转套利,要么就是被政府部门吸收,其核心问题还是在居民部门与企业短期需求不足,资本让行行业泡沫增长太快,造成了资本性市场结构抑制,大量中小企业没有机会,大企业以极快的速度通吃市场红利,导致订单过早饱和,投资性增长动力不足(因为躺着就被喂订单了)!
接着,就是房地产迟迟得不到解决。前 10 个月住户贷款仅增 7396 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 5170 亿元(关键10月其实是双11期间),虽然整体上,1-10月我国中长期贷款增 1.26 万亿元(主要为房贷),但 10 月单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 700 亿元(同比多减 1800 亿元),反映一线城市限购调整后,地产销售 “短暂回暖后重归平淡”。
最后,1-10 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 13.79 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 8.32 万亿元),但 10 月单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仅增 300 亿元(同比少增 1400 亿元),且票据融资大增 5006 亿元(同比多增 3312 亿元),出现 “以票冲贷” 现象(套利),说明企业有效投资需求仍不足,短期融资替代长期融资。
![]()
所以,总的来说,10 月社融数据的核心逻辑还是“政策驱动的结构性增长”,既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也暴露内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总体上积极,结构性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不过,这种国际环境下,总量数据能得到持续增长,依然说明我们内部的利润配置和市场空间巨大,这个经济确实是汪洋大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