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时候就好了,是对中国式无奈的期待,哄骗自己,把这段难熬的日子熬过去。沉闷压抑的高中,总被到了大学就好了哄骗,可到了大学,也好不了。
笔者读大学的时候,学校可以自由出入,每天课程不多。下课了去图书馆,去校外玩,熟悉学校周围,每一个苍蝇小馆,附近的每一个景点。
学习压力有,但不多。那时候流行一句话,叫60分及格,多一分浪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学习,应付过关。
![]()
天塌了!一觉醒来大学变高中,家长还沾沾自喜:这样最好了!
从前的大学生活,热闹又充满快乐,但有一个缺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校的学习氛围,确实不怎么样。
当时笔者去图书馆,都是直奔文学区,找各种小说解闷。今时不同往日,一些学校对自己的定位,也有了新的认知。
![]()
原来大学生的痛苦,来自于起不来的早八课,现在大学生的痛苦,来自于早晨6.40的早操跑步。不能迟到,不能不去。学生会要组织考勤,考勤结果,会纳入年度评奖评优和入党入团的考察之中。
跑操是初高中的深恶痛绝,没想到,到了大学还能再次找到熟悉的感觉。本以为守得云开见月明,没想到冬天过去了,却迎来了另一个冬天。
![]()
不仅如此,可以自由活动的大学,上课要没收手机。老师点名,缺一个都不行。晚上的晚自习也要上,宿舍定点熄灯睡觉。
这个节奏,和高中时候没有任何区别。还能看见群里,用监控实时观察学生上课状况的截图,大家正襟危坐,丝毫没有大学生的随意感觉。
学生苦不堪言,家长却不觉得。不少家长认为,学校这样操作,简直完美。原来的大学管理模式,实在太松散了。
![]()
小树不修不直溜,学生不管,大学就是去浪费时间的。建议所有的大学,都延续这种操作,避免学生浪费时间。那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不是合理呢?
笔者观点: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了,结果到了大学之后发现,还是高中。原来的高中梦魇,并没有结束,还要再持续4年。
![]()
能理解学生的崩溃,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上,也能理解学校的想法。但学校和家长的理念,却并不是一致的。
能有这样管理制度的学校,基本都不太好,大概率是专科院校。含金量越高的学校,学生自由度越高。
不管是晚上回宿舍的时间,还是教室的使用时间,学校会最大程度尊重学生的习惯。因为学校知道,这些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强。
![]()
所以,管理越严格的学校,学生的自律性越差。学校需要通过强硬的管理手段,才能将学生聚拢在安全范围内。
但,凡事有利有弊。大学期间,学生没有过多的接触外界的机会。毕业之后,一样会因为社会经验不足吃亏。
高中的高强度学习,是没有办法。大学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人性化的东西。学生说,高中时候还有双休呢,大学的双休都没有了。
![]()
每次周末想要出门,都要跟辅导员请假,还经常不愿意给,十分麻烦。辅导员是怕学生外出出事,学校和他要承担责任。
但有些风险,是值得冒的。大学生还管理的像小孩子一样,那谁来完成不如社会之前的最后一次,社会化提升?
所以,从教育的角度上来看,笔者并不完全赞同这种管理模式。家长和学生,可以和学校积极沟通,避免孩子太过死板。
![]()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