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刚服役,央视又披露下一艘航母细节,大家想到的来了。
福建舰刚把舷号挂上去,礼花声还在耳边,屏幕上就开始提下一艘的动静,央媒一句话丢出来,广场里的人都在议论,核动力这仨字被反复提,评论区有人贴图有人翻旧闻,气息很熟,大家等这一步很久了。
这条路怎么走到这儿的,辽宁舰拉开口子,山东舰把流程跑顺,福建舰硬件上台阶,十来年时间被压得很紧,船台起落像接力换班,节奏没断,造船厂的夜班灯没怎么灭,外面的目光一直盯着,但线上的活儿在往前推,这是最直观的感受。
信息是两头来的,人民日报说相关技术已掌握,表述里直接写进工程实施,央视把福建舰定义成成熟平台,优化后要铺开,两条线摆在桌面上,拼在一起看更明白,常规这条线继续跑,核动力这条线启动,互相抬着走,不去押一条独木桥,这个气质很熟,是工业体系的做法。
大家问图纸在哪,行业里说法不少,大连具备核资质,江南没有,江南把电弹这套体量的活儿证明过,船坞节拍快,模块化能力强,停着会让一整条链条降温,人和设备都要保温,大连扩能的消息也在传,分工就很清楚,江南接003的后续,大连展开004的大型号。
核动力的亮点不用多解释,续航宽裕,电力足,电磁弹射吃电,大型相控阵吃电,后面高能定向也吃电,空间释放出来给油弹和机库,远海护航和编队补给的弹性被拉开,中国海上运输量摆在那,商船密度高,外贸占比高,海上走廊需要稳定护持,这些都指向要有那种平台。
核动力也有代价,美军尼米兹级中期换料一躺就是几年,坞里封闭作业,甲板上鸽子都能落脚,部署表被拖住,战区要航母的时候只能临时拼凑,海区跨度大,窗口期往往被维修计划卡住,这些都是公开数据能查到的客观情况。
常规电弹的价值在近海和中近海更直观,出动频次高,维护节拍短,吨位和成本的配比划算,数量上来覆盖面就稳,江南把总段制造法玩熟了,分段像积木一样拼合,焊花一波接一波,山东舰七年节奏,福建舰压到它的一半,003的后续把流程再压缩,五年前后入列的预期被反复提起,持续生产的意义就不止一艘船这么简单,是工艺、人手、供应链的连续性。
有朋友盯着大连干船坞的动静,卫星图上能看到大块分段在排布,有人测了线,水线长度在三百三十米量级,型宽四十出头,排水量向十一二万吨去,055不合尺寸,075也对不上,合理指向就是新一型大平台,外形细节还在遮挡里,猜测归猜测,尺寸级别先把轮廓交代了。
福建舰的甲板布局被拿来做对照,第二条弹射道和斜角甲板着舰区的相邻关系,讨论里提到把船体拉长,甲板重新排布,弹射与着舰的间距更宽,核平台的尺度能更从容,这类优化落在图上就很直观,工艺上大连的能力能接住。
常规线为啥不停,停了人往哪去,熟练工的手感会生,设备也要保养,供应链的厂子要接单,军工的节拍像钟表,断一格后面都要重新校,003A、003B把标准件固化,成本往下走,速度往上走,新船厂后来加入也需要从常规练级,流程走顺了再谈更复杂的系统,这是工业训练的常识。
2035这个节点被反复提,推一张棋盘出来更有感知,两艘核平台在大连方向成对,四到五艘常规电弹在江南方向接力,两核五常的画面能想象,东海一个,南海一个,西太一个,印度洋一个,岸上留出轮休和大修,编队轮换不乱,部署表像地铁时刻表一样清晰。
对方要在同等覆盖上维持节奏,平台数量和保障体系都得跟上,核平台的造价和维护投入有账可算,每多一艘带来的后勤压力是线性加上的,节拍被坞期牵制,这是现实的约束,不涉及情绪,只是数字和周期。
讲到动机也很朴素,海上贸易要稳定,能源通道要安全,海外项目需要护持,重要时刻需要可靠力量到位,海警和驱护有自己的角色,远海机动作战要靠大型平台,航母在这个框架里是核心节点,不是摆件,不是噱头,是能力集合的承载物。
福建舰把门槛再抬高一截,003的后续会把数量做实,004在图纸和分段里慢慢长出来,船台上的钢板一块块合拢,岸边的起重机一趟趟来回,节奏稳,动作细,外面的风声会有起伏,流程在厂里按部就班,海上的棋局因为这些具体的钢铁而变得有组织,有层次,有秩序,这片水域的力量对比会更均衡,航道也会更可预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