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李,你最近怎么精神头儿越来越足了?”在小区的健身区,55岁的李叔叔身穿运动服,动作标准地做着俯卧撑。
邻居小王诧异地问道。其实,谁也没想到,前几年体检时还“血脂超标”“三高边缘”的李叔叔,如今走路带风。
秘密其实很简单,自从孩子教会了他正确的俯卧撑动作,每天坚持锻炼后,日子渐渐有了变化。
你可能会疑惑:俯卧撑,这个简单到家家户户都能做的动作,真的能帮身体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改变吗?更何况,很多人还觉得,年纪大了做俯卧撑会“伤关节”“不适合自己”。
![]()
事实究竟如何?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走进“经常做俯卧撑的人”,看一看身体会不会真的悄悄“变好”,尤其是男人,可以试着坚持一段时间,看看变化能不能超乎你的想象。要知道,有些好处,比你想象中,来得还要快。
说起俯卧撑,可能不少人一下联想到“军训必备动作”“男性展示力量的标准动作”。但实际上,在临床和运动康复领域,俯卧撑被视为一种高性价比的多功能训练方式。
北京协和医院运动医学中心的数据显示,规律做俯卧撑,可有效提升上肢及核心肌群的肌肉耐力和力量,哪怕每天只做10~20个,坚持三个月,对心肺和肌肉健康改善都很明显。
![]()
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的随访研究也指出,每周至少4次进行中等强度自重训练(包括俯卧撑),男性中年群体的心血管事件风险可减少大约14.2%。
研究人员解释,俯卧撑运动虽然看似简单,但涉及肩、胸、腹、臂等多个大肌群协同发力,同时能促进血液流动和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控制血脂和预防“三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既然如此,现实中还总有人觉得“俯卧撑没用”,“除了手酸没别的收获”?其实这背后,恰恰是大众对科学锻炼原理的一种误解,正确、规律地做俯卧撑,身体出现的好处,有时候来得比想象还要快!
![]()
肌肉力量提升,肩背更挺拔有型
哈佛大学的《身体功能与自体训练》研究指出,连续6周规律练习俯卧撑,受试者胸大肌、肱三头肌力量平均提升13.5%。不仅体型更紧致,男性常见的“圆肩”、“含胸”现象有显著改善,站姿、走路都更显精神。同样年纪的李叔叔,穿上T恤后腰板都挺直了不少,邻居们都说“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心肺功能增强,疲劳感下降
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监测数据显示,中老年人坚持做俯卧撑2~3个月后,静息心率平均下降4.1次/分,慢性轻微气喘和胸闷症状减轻约28%。这是因为俯卧撑作为复合型训练,能轻度提高心率,锻炼心肺耐受力,对预防慢性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有好处。
![]()
血糖、血脂水平更稳,代谢障碍风险下降
南京医科大学一项针对60岁以上男性的干预研究显示,每周至少做俯卧撑4天、每次20~30个的志愿者,2个月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7.9%,甘油三酯下降9.8%。
专家分析,力量训练可以提升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利用率,对于预防高血糖、高血脂有积极促进作用。
骨质密度提升,关节更灵活,不易老损
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容易忽略。吉林大学骨科团队证实,规律俯卧撑能对上肢骨密度增加、预防骨质疏松起积极作用。
凡事贵在坚持,配合合理补钙和日常均衡饮食,对中年男性的骨骼健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动作标准,俯卧撑不仅不会伤骨,反而有助于延缓关节退化。
![]()
动作标准是第一要务
保持身体从头到脚成一条直线,收紧腹部,双手略宽于肩。下落至胸部离地约10厘米,上推时吐气。力量不足时可用“跪式俯卧撑”循序渐进。
合理设定频率和量
初学者建议每次10~15个,每天2~3组,隔天练习效果更佳。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感觉适度调整,无需硬撑。
结合饮食与其他运动
锻炼期间注意蛋白质摄入与均衡营养,搭配散步、伸展操,能进一步强化心肺及肌肉保护。切勿空腹、过度疲劳时锻炼,避免拉伤。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