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末民初,山西平遥古城外有个叫李家村的小村落,村里大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村西头的李老师,人如其名,是个出了名的实在人,三十多岁,妻子早逝,只留下一个六岁的女儿叫丫丫。李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地种地,还在农闲时去城里打零工,可即便如此,父女俩的日子还是过得捉襟见肘,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这年冬天,天气格外冷,雪下得也大,地里的活没法干,李老师只能靠去城里帮人拉煤车挣钱。煤车重得很,从城外的煤窑拉到城里的商号,一来一回要走十几里路,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冻得人骨头缝都疼。李老师每天都要拉个三四趟,才能挣够父女俩一天的口粮。
![]()
有一天,李老师拉着煤车往城里走,走到半路,突然看到路边的雪地里躺着一个老人。那老人穿着一件破旧的棉袄,蜷缩在雪地里,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看样子是冻僵了。李老士赶紧放下煤车,跑过去把老人扶起来,用自己的棉袄裹住老人,大声喊着:“老人家,老人家,您醒醒!”
过了好一会儿,老人才缓缓睁开眼睛,虚弱地说:“水…… 给我点水……” 李老实赶紧从怀里掏出一个葫芦,里面还有点温酒,这是他特意准备的,冷的时候喝一口能暖暖身子。他把葫芦递给老人,让老人喝了几口酒。
老人喝了酒,气色好了一些,他看着李老师,感激地说:“小伙子,谢谢你啊,要是没有你,我这条老命恐怕就交代在这里了。”
李老士笑了笑,说:“老人家,您别客气,谁还没个难处呢。您这是要去哪里啊?怎么会躺在雪地里?”
老人叹了口气,说:“我是个云游的道士,本来想进城去看看,没想到遇上这么大的雪,身上的盘缠也用完了,走着走着就没力气了,倒在了这里。”
李老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了想,说:“老人家,天这么冷,您要是不嫌弃,就先跟我回家吧,等雪停了,您再赶路。”
![]()
老人点了点头,说:“那就多谢小伙子了。”
李老师把老人扶上煤车,自己拉着车,慢慢往家走。煤车本来就重,加上一个人,李老士走得更吃力了,汗水浸湿了他的内衣,可他一点都不觉得累,心里只想着赶紧把老人带回家,让老人暖暖身子。
回到家,李老士赶紧生起火,给老人煮了一碗热粥。丫丫看到家里来了客人,也很懂事地帮着端碗递水。老人看着懂事的丫丫,又看了看善良的李老师,心里很是感动。
接下来的几天,雪一直没停,老人就住在李老士家里。李老师每天还是去城里拉煤车,回来后就给老人和丫丫做饭,晚上还会陪老人聊聊天。老人问起李老实的生活,李老实也不隐瞒,把自己的难处一五一十地说了。
![]()
老人听了,叹了口气,说:“小伙子,你是个好人,心地善良,不该过这样的苦日子。我看你为人正直,又有善心,我这里有一套‘聚宝通财法’,是当年赵公明元帅亲传于我的,今日我就传给你,希望能帮你改善生活。”
李老士愣了一下,他听说过赵公明的传说,知道他是掌管钱财的神仙,能得到他亲传的 “聚宝通财法”,那可是天大的机缘。可他又有些犹豫,说:“老人家,这…… 这太贵重了,我怎么能收您这么贵重的东西呢?”
老人笑着说:“小伙子,你不用客气。这‘聚宝通财法’讲究的是‘有德者居之’,你心地善良,有仁有义,正好适合修习此法。而且此法不仅能招财,还能引导人向善,只要你心怀善念,好好修习,必定能有所收获。”
老人从怀里掏出一本泛黄的小册子递给李老士,说按要求诵读即可。口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