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那天,医生就严肃地告诉我,糖尿病会带来并发症,必须严格控制血糖。可那时我才三十出头,总觉得自己年轻,身体扛得住。”回忆起当初,刘女士的语气中充满了懊悔,“这么多年,药是想起才吃,胰岛素也没定时打,血糖一直像坐过山车。直到这次眼底出血,眼前一黑,我才真正感到害怕,这个糖网是真厉害啊!”
今年48岁的刘女士是太原一位银行职员,她的“抗糖”故事始于14年前。34岁那年,她在孕期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去年开始,刘女士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左眼尤其严重,但她并未重视。直到今年7月,刘女士左眼视力下降明显,眼前出现大量飞舞的“蚊虫”和飘动的黑影,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前往家附近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左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伴“眼底出血”。
“起初医生开了药,但感觉效果不大。”刘女士描述道,“后来我看东西都开始扭曲变形,眼前就像突然降下了一道黑色的门帘,把左边视野遮得严严实实。”
![]()
为进一步求诊,刘女士来到山西爱尔眼科医院,找到了眼底病专家袁志刚院长。袁院长为她进行了细致的眼底检查,结果显示:刘女士双眼均患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中左眼已经发展到第V期(共六期),因严重的增殖病变牵拉,发生了视网膜脱离,视力仅剩指数。
袁志刚院长告诉刘女士:“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是糖尿病在眼部最典型的并发症。您长期的高血糖,就像是在侵蚀眼底的微血管,导致它们像破损的水管一样,要么渗漏(引起出血、水肿),要么异常增生,形成瘢痕组织。这些瘢痕组织收缩,就会把视网膜撕扯下来,造成您现在的视网膜脱离,这是致盲的首要原因。”
在明确了病情的严重性后,袁志刚院长告诉刘女士:“您的右眼目前处于病变中期,我们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来封闭破损的血管,阻止病情发展。但您的左眼已经发展到了第五期,并且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必须通过手术来挽救。手术越快做越好,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您的血糖必须控制达标。您目前的血糖水平仍然偏高,此时手术风险大,且术后恢复会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今天会先为您的左眼进行一针抗VEGF药物注射,这能帮助暂时控制眼底的出血和水肿,为手术创造窗口期。接下来的时间,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严格调控血糖。这是能否尽快手术的前提,等您血糖达标,我们立刻为您安排手术。”
回到家后,刘女士严格按照医嘱用药、监测血糖、控制饮食。
两周后,刘女士顺利通过了严密的术前评估。袁志刚院长为刘女士实施了左眼玻璃体切割及视网膜复位手术,精细地清除了眼内的积血与增殖膜,成功将脱离的视网膜复位。
![]()
手术很顺利。术后,刘女士感慨道:“真没想到糖尿病并发症这么厉害,差点失明!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后怕,是袁志刚院长给了我这次重见光明的机会,我以后一定严格控糖,再也不抱侥幸心理了。”
糖网易致盲 定期眼底检查很重要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总数已达1.48亿,位居全球首位。18至29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30至39岁人群则升至6.3%。约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人会发生糖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作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未及时干预,将带来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糖尿病患病5年是“糖网”发生的高危期,且糖尿病的患病时间越长,发生“糖网”等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糖网发生率高达60%-70%。糖网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可能仅感视力轻微下降或偶有飞蚊现象,易被忽视或误认为近视、老花等,从而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一旦发展到后期,可能出现视力骤降、视物模糊变形,此时眼底往往已发生不可逆损伤。
“要早发现、早诊断糖网,重要的措施就是规律进行眼底检查。”袁志刚院长指出,此外,长期稳定、正常的血糖水平,能防止或延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减少视觉损伤发生的风险。然而仅靠血糖达标并不能完全防止其发展,眼底一旦损伤后,如果没有治疗,即使血糖控制住了,眼底病也会进一步进展。很多患者自我感觉血糖控制良好,没有去进行眼底治疗,这也是导致失明的原因。他提醒,糖尿病是持续存在的,那么血管的病变也会持续进展,所以患有糖网的患者,要有一个长期稳定治疗的观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