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年轻人生几个合适啊?”
“最好别生!”
“那你觉得生娃有什么好处?”
“啥好处都没有!”
![]()
54 岁的上海产科医生汪栗一提起这几年行业的变化,只能长叹一口气。
九十年代末她刚进医院那会儿,晚上值个班,八台剖腹产那是家常便饭,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可如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有时候一晚上下来,连个产妇影子都没见着,大年三十在医院值夜班,连一声婴儿啼哭都听不到。
以前产科病房的床位都是抢着用的,走廊里挤满陪护家属,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
2014 年,那位上海产科医生一个夜班能赶上 8 台剖腹产,忙得脚不沾地;
可到了今年,她说,同样的夜班,可能一台都没有,“0” 就是现在的常态。
![]()
从以前忙到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到现在有时候对着电脑发呆,行业里的人最清楚,这股风到底变得有多厉害。四川一个不到 50 万人的小县城,这三年新生儿数量掉了快三成。当地三家医院现在都琢磨着把产科资源凑到一块儿,因为分开办已经不够撑了。
![]()
2015 年全面放开二孩后,2016 年的出生人口一下冲到 1786 万,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二孩”。但这股劲头没撑多久,之后就一路往下掉,掉到 2023 年只剩 902 万。
这十年里,育龄女性直接少了三千多万,再加上教育焦虑、职场压力、没人带娃这些现实问题,就算政策再怎么加码,也很难一下子把生育率拉上去。
2021 年三孩政策来了,各地加产假、给补贴,可趋势还是倔强往下走。
![]()
老师们现在不用管什么“排队抢名额”了,反倒得跑到街角发传单,看见家长就赶紧上前自我介绍,求着对方来参观一下园区。
原来一个教育集团能开十几家园所,如今缩到只剩四家;老师也从报名系统里“调号排位”,变成在人行道上冲家长点头打招呼,行业的冷暖,一眼就能看出来。
这样的变化,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
有人半开玩笑说,在一线城市养个娃,花下来的钱都够买辆好车了。
从产检、住院、顺产剖腹产,到奶粉尿布、早教启蒙,再加上漫长得看不到头的教育投入,这笔账摊开来,确实像个填不满的大坑。
不光是钱。更多人卡在那四个字,“我准备好了吗”。
对很多夫妻来说,准备的不只是钱包,还有耐心、时间,还有每天情绪能不能稳住。
![]()
比如广州那阵子的产科医护转岗潮,差不多 15% 的人直接离开了产科,说白了,“产科荒”已经成了摆在眼前的现实。
网友们分析:这背后,其实是整个体系都在慢慢转向:不再只盯着“接生”,而是把重点往“健康管理 + 育儿支持”那边挪。大家心里都有数,孩子成长不是把他送进托儿所就万事大吉,但这些投入背后,其实藏着一套关于未来家庭生活的“大改造”。
![]()
一位干了二十年的老园长翻着报表苦笑,以前家长得提前一年来排队抢名额,现在倒好,老师拿着传单往小区里跑。
“以前是我们挑学生,现在成了学生挑我们。”
低生育率不只是个数字往下掉,它正在重塑医疗、幼教、就业这些最基本的行业规则。上海测过一笔账,0 到 3 岁孩子一年养下来差不多要 9.6 万,全国家庭教育花费能占到收入的三到五成。
![]()
在浙江温州一个小乡镇,小学一年级从 2016 年的 8 个班、每班 45 个孩子,缩水到 2024 年只剩 2 个班,每班还坐不满 20 人。
很多农村小学因为学生太少,只能合并、关停,孩子得坐更远的车去别的镇上念书。
有个幼儿园园长跟我嘀咕,说以前家长“削尖脑袋”想把娃塞进来,现在倒是他们主动给家长打电话,请人来看看园区。
![]()
广东信宜市一家中医院干脆发了公告:从 2025 年 5 月起不再办产科住院分娩服务了。堂堂 151 万户籍人口,竟然撑不起一个产科正常运转。
四川旺苍县这几年活产婴儿数量更是一路下坠,从 2021 年的一千六百多,掉到 2025 年上半年只有五百出头。当地三家医院的产科最后只能凑成一个,一家家单独维持根本扛不住。业内还有统计提到,有家三甲医院去年一年才接生三百多个孩子,病房空着超过七成。
![]()
“我们现在养孩子,和父母当年养我们,根本不是一个思路。”
这种想法,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共识。
上一代觉得孩子健康、平安长大就行;这代人心里装的更多,心理状态要顾,教育路线要选,亲子关系也得经营,样样都要做到心里有底。
不是人变冷漠了,而是信息太多、标准太细,人人都想尽量少走弯路。
![]()
28 岁的小林和老公结婚三年了,双方父母催得火急,她自己却每次一算账就心里打鼓。
她在杭州上班,一个月 1 万出头,老公 1 万 5,听着还不错对吧?但两人租房就 4000,一半还得靠公积金扛。要真生个娃,肯定得换大点的房子,房租七千都算保守。
她特地去查过,杭州稍微像样点的幼儿园一个月三千多,兴趣班、早教班还得另外掏。小学虽然是义务教育,可学区房压根买不起,只能去普通学校,那到时候补课的钱肯定少不了。
![]()
房价成了年轻人绕不开的大山。现在结婚,房子几乎成了标配。可大城市的房价动不动就每平米五六万,买个 80 平的房子,得要四百万。首付三成都得 120 万,很多年轻人刚工作没几年。
再说说职场的现状。虽然很多公司不明说,但一旦女员工怀孕,领导的脸色就明显不对。有个网友分享,她怀孕后虽然没被辞退,但升职加薪的机会跟她就没关系了。产假结束回公司,重要岗位早有人顶替,她只能做些边缘的工作。
![]()
其实,无论时代怎么变化,总会有人愿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生育率下降并不是一场灾难,它更像是一个转折点。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重新思考家庭的意义,同时也让我们反思,究竟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地方。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育儿成本降低了,工作压力减少了,社会环境也更加友好,也许“生孩子”不再是件需要鼓起勇气才能做的事,而是一个顺其自然的选择。
![]()
[免责声明] 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