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亲人寿命将尽前半月,这些征兆很明显,家人可以提前做准备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幽冥世界里,奈何桥头住着位特殊的神灵 —— 孟婆。

她不在十殿阎王管辖内,却是亡魂轮回的必经之关。

传说孟婆本是上古修道人,见惯人间生离死别的苦楚,便立下宏愿,在冥府熬制孟婆汤,帮亡魂忘却前世烦恼。

《搜神记》记载,忘川水、孟婆汤是轮回的必经之途。

守在生死交界处千年,孟婆见遍无数亡魂,也看透了阳间人临终前的种种信号。《太上感应篇》说善恶有报如影随形,这些临终信号并非迷信,而是古人对生死规律的总结。

月圆之夜,孟婆曾向转世道人透露过这些秘密。

那么人临终前半个月,会出现哪些信号?

01

唐朝贞观年间,终南山东边有一座青云观,观里有一位名叫清玄道长的道士,他已经专心修道四十多年了,年纪也快到七十岁了。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清玄道长像往常一样在观里的静心殿打坐修行,不知不觉中,他的元神竟然脱离了身体,轻飘飘地飘到了一个昏暗幽深的地方。

眼前雾气缭绕,模模糊糊中能看到一座古老的石桥横跨在浑浊的河流之上。

石桥的桥头旁边,立着一座小小的亭子,亭子里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正拿着一个长长的汤勺,慢慢地搅动着一口巨大的铁锅。

那口铁锅里的汤水不停地翻滚着,散发出一种奇怪又特别的香气,但这种香气闻起来又让人心里涌起莫名的哀伤。

“这里是……什么地方啊?”清玄道长心里一下子慌了起来,他虽然修道多年,走过很多地方,却从来没有到过这样的地方。

“这里是奈何桥。”那位老妇人头也没抬,依旧拿着汤勺慢慢地搅动着锅里的汤水,语气平静地说道,“你能以元神的形态来到这里,看来你还是有些修道的本事的。”

清玄道长赶紧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道袍,对着老妇人恭敬地行了一个礼,然后问道:“敢问这位前辈,您尊姓大名?”

“世间的人都称呼我为孟婆。”老妇人这才抬起头来,她的那双眼睛看起来充满了岁月的沧桑,仿佛已经看透了千百年的时光,“你既然能来到这里,就说明你在阳间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清玄道长听到这话,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就慢慢平静下来,他轻轻叹了口气说:“我修道大半辈子,早就已经看开了生死之事。只是……”他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个世界上停留多长时间?”

孟婆放下手中的汤勺,慢慢走到奈何桥边,目光望着桥下滚滚流淌的忘川河水,缓缓地说道:“半个月。”

“半个月……”清玄道长在嘴里反复默念着这个数字,心里开始默默盘算起来。

“你知道吗,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你的肉身会发生一些变化?”孟婆突然转过头,看着清玄道长问道。

清玄道长轻轻摇了摇头,语气诚恳地说:“我还不太清楚,还请前辈您指点一二。”

孟婆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一丝感慨地说:“我在这奈何桥边守候了一千多年,见过的亡魂数都数不清。每一个人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之前,身上都会显现出一些信号。这些信号,并不是什么神奇的法术,而是天地之间自然的生死规律。”

“我非常愿意听前辈详细说说。”清玄道长连忙说道,然后认真地竖起耳朵,生怕错过孟婆说的每一个字。



孟婆走回亭子里面,重新拿起那把汤勺,一边慢慢搅动着锅里的汤水,一边缓缓地说道:“第一个信号,就是呼吸会渐渐变得微弱。”

“呼吸?”清玄道长有些疑惑地重复了一遍,心里开始回想自己最近的身体状况。

“没错。人活着就要依靠一口气,这口气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是从鼻子吸进来的。《黄庭经》里面有句话说:‘呼吸庐间入丹田’。人在快要去世的时候,首先会在呼吸上出现变化。在这半个月里,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弱,到了最后三天的时候,要是把一面镜子放在鼻子下面,几乎都看不到镜子上有雾气了。”孟婆耐心地解释道,每一个字都说得很清楚。

清玄道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想起前几天打坐的时候,确实感觉呼吸比以前要费力一些,当时还以为是修道进入了新的阶段,现在看来,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

02

“第二个信号,就是眼神会变得散乱。”孟婆继续说道,她的目光落在清玄道长的眼睛上,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精神、气息和活力都集中在眼睛里。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眼神会很有神采,就算是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了,眼睛里也还是会有光亮。当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身体里的精气就会慢慢衰竭,眼神也会随之变得涣散,看东西的时候就好像眼前蒙着一层雾一样模糊不清,到了后来,甚至连自己亲人的脸都认不出来了。”孟婆详细地描述着,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清玄道长认真地听着,他想起自己的师父临终前的那段时间,眼神确实变得很浑浊,当时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在听孟婆这么一说,才终于清楚了。

“第三个信号,就是耳朵会慢慢听不见声音。”孟婆的声音变得比之前更低沉了一些,她放下手中的汤勺,双手轻轻放在身前。

“耳朵和人体内的肾气是相通的,而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对人的生命很重要。人在快要去世的时候,肾气就会逐渐衰竭,耳朵也就会慢慢听不见声音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听不见远处的声音,然后慢慢地,就算是身边很近的人说话,也很难听清楚了。到了最后,就算有人在耳边大声喊叫,听起来也好像隔着千山万水一样遥远,根本听不真切。”孟婆慢慢地说着,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很到位。

清玄道长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着那种场景,心里不禁泛起一阵酸楚,他能够感受到那种逐渐与世界隔绝的孤独。

“第四个信号,是最让人心里难受的。”孟婆停下了手中的动作,目光望向远方,好像在回忆着什么往事。

“这个信号就是没有心思吃饭喝水。人要依靠五谷杂粮来维持生命,粮食和水是滋养人的根本。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之前,人体内脾胃的功能会渐渐衰退直至消失,也就不会再有想要吃饭的欲望了。就算是平时最喜欢吃的食物摆在面前,也没有任何兴趣,根本吃不下。到了后来,甚至连水都很难咽下去,身体会慢慢失去水分的滋养。”孟婆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似乎见过太多这样让人痛心的场景。

清玄道长听到这里,心里也跟着揪了起来,他想起自己小时候,邻居家的一位老爷爷临终前,就是连最喜欢的糖葫芦都吃不下了,当时还觉得很奇怪,现在才明白那是生命即将结束的信号。

“第五个信号,就是身体会变得越来越冷。”孟婆一边说着,一边伸出自己的手掌,示意清玄道长看。

“你看我这双手,常年在这里搅拌孟婆汤,却一直都是冰凉的。人活在世上的时候,身体里有阳气保护着,所以身体是温暖的。当身体里的阳气快要散尽的时候,身体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最开始是手脚变得冰凉,然后慢慢地,就连胸口都会变得冰凉。就算盖上再厚的被子,穿上再暖和的衣服,也没有任何用处,身体还是会一直冷下去。”孟婆慢慢地解释着,手掌在空气中停留了一会儿,仿佛能让人感受到那股寒意。

清玄道长看着孟婆的手掌,又想起自己最近晚上睡觉的时候,总觉得手脚暖不热,就算盖了两床被子也没用,原来这也是身体发出的信号,他的心里不禁有些沉重。

清玄道长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问道:“前辈,您说的这五个信号,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破解呢?”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希望能找到改变命运的方法。

孟婆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说:“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怎么可能是人力能够逆转的呢?《道德经》里面有句话说:‘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人的寿命已经到了尽头,就好像油灯里的油已经烧完、灯快要熄灭一样,就算有能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妙药,也很难挽回生命。”

“既然没有办法逆转,那前辈您为什么要告诉这些呢?”清玄道长还是有些不明白,他疑惑地看着孟婆,希望能得到答案。

孟婆深深地看了清玄道长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深意地说:“告诉你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害怕死亡,而是想让你珍惜这最后的半个月时间。知道了这些信号,你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把自己身后的事情安排妥当,了结在人世间的缘分,然后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

“更重要的是……”孟婆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了一些,“世间的人如果能够知道这些信号,当自己的家人出现这些变化的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会被那些江湖上的骗子欺骗,花冤枉钱去求神拜佛、占卜问卦,最后不仅没有用,还会耽误时间。”

清玄道长听完之后,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孟婆的良苦用心,于是连忙对着孟婆再次行了一个礼,说道:“原来是这样,多谢前辈指点。”

紧接着,他又想起一个问题,于是问道:“不知道这些信号,是不是每个人在临终前都会显现出来呢?”

“大部分人都会显现出来。”孟婆点了点头,肯定地说,“只是有些人显现得比较明显,很容易就能看出来,而有些人显现得不太明显,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罢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信号,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

“特殊的信号?”清玄道长听到这个词,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追问,想要知道更多关于生死的秘密。

03

孟婆犹豫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些特殊信号说出来。

过了很久,她才缓缓开口说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回光返照’这种情况?”

“我听说过。就是人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之前,精神会突然变得很好,能够坐起来说话,甚至还能吃下一些食物,就好像身体恢复健康了一样。”清玄道长连忙回答,他以前在一些古籍中看到过关于回光返照的记载。

“没错。”孟婆轻轻叹息了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哀伤地说,“这是所有信号中最残忍的一个。家人看到病人突然好转,往往会非常高兴,以为病情有了转机,看到了希望。却不知道,这其实是病人的身体在做最后的挣扎,是身体里的阳气在彻底消散之前的最后一次燃烧。就好像油灯快要熄灭之前,火焰会突然亮一下,然后就彻底熄灭,再也不会亮起来了。”

“一般来说,在回光返照之后,往往过不了三天,人就会离世了。”孟婆的声音里带着说不出的哀伤,她的目光再次望向远方,仿佛看到了无数个这样让人痛心的场景,“我在这奈何桥边守候了一千多年,见过太多这样的事情了。很多家人因为看到病人突然好转而放松了警惕,以为病情会慢慢好起来,结果病人却在一夜之间就离世了,让家人们措手不及,心里充满了后悔,却再也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清玄道长听完之后,沉默了下来,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自己年轻时的一位师兄。

那位师兄临终前也曾出现过回光返照的情况,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师兄的病情有了好转,还特意准备了师兄最喜欢吃的素食,结果第二天清晨,师兄就安详地离世了,现在回想起来,才明白那是师兄生命最后的光芒。

“除了回光返照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信号吗?”清玄道长整理了一下情绪,继续问道,他希望能了解更多,以后或许能帮助到身边的人。

孟婆沉吟了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亭子的栏杆,过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有的。比如有些人在临终前,会看到已经去世的亲人来到自己身边。”

“看到已经去世的亲人?”清玄道长听到这里,心里一惊,眼睛微微睁大,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你不用害怕,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孟婆看到清玄道长惊讶的样子,连忙解释道,“人在身体里的阳气变得非常微弱的时候,阴阳两个世界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模糊不清。那些已经离世的亲人,会来到阳间接引即将离世的人,帮助他们顺利地进入阴间。有的人能够看到这些亲人,而有的人看不到,这主要看个人的缘分和自身的根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还有一些人,会在梦里梦到一些奇怪的场景。”孟婆继续说道,她的语气又恢复了之前的平静,“比如梦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走路,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周围是什么;或者梦到有人在远处叫唤自己的名字,声音听起来很熟悉,却又想不起来是谁。这些梦其实都是即将离世的信号,是身体在向自己传递信息。”

清玄道长听得入了神,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孟婆描述的各种场景,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于是连忙问道:“前辈,我曾经听说,人在临终前,会把自己一生经历过的事情在眼前快速地闪过,不知道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呢?”

孟婆点了点头,肯定地说:“是真的。这种情况叫做‘走马灯’。人在快要失去意识、处于弥留之际的时候,大脑里的神识会变得混乱,一生中经历过的那些重要时刻就会在脑海中快速地闪现。有的人会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想起当时的快乐时光;有的人会想起某个对自己很重要的人,回忆起和那个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还有的人会记起某件没有完成的心愿,心里充满了遗憾。”

“这些画面闪过之后,人就会陷入昏迷之中,再也醒不过来了。”孟婆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所以,如果有还没有完成的心愿,最好在自己神志还清醒的时候努力去了结,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后悔,那样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清玄道长听了孟婆的话,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他觉得自己对生死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又问道:“前辈您刚才说的,都是身体上出现的变化。不知道在人的神识方面,会不会有什么信号呢?”他对这个问题很好奇,想要更全面地了解临终前的各种表现。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孟婆赞许地看了清玄道长一眼,眼神中带着一丝欣赏,“身体上的变化是很明显的,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而神识方面的变化却更加微妙,不容易被察觉。”

“人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神识会变得很不稳定。有时候会很清醒,能够清楚地认识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当时的处境;但有时候又会变得很糊涂,说一些让人听不懂的莫名其妙的话,做一些奇怪的事情,让人无法理解。”孟婆慢慢解释道,她的语速很慢,让清玄道长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

“有些人会突然提起几十年前发生的往事,而且说得非常清楚、详细,就好像那件事是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有些人会认错人,把眼前的人当成已经去世多年的老朋友或者亲人,还会和他们聊起过去的事情;还有些人会突然性情大变,原本性格温和、待人友善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容易发脾气,而原本性格刻薄、喜欢挑剔的人却会变得和蔼可亲、非常慈祥。”孟婆详细地描述着神识变化的各种表现,每一种情况都举了例子,让清玄道长更容易理解。

清玄道长认真地听着这些描述,心里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他想起了那些年在道观里送走的师兄弟们,想起了他们临终前的种种奇怪表现,现在才明白,那些看似反常的行为,其实都是神识变化的信号,一切都和孟婆所说的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偏差。

04

“前辈……”清玄道长沉吟了一会儿,语气中带着一丝认真地问道,“这些信号,如果家人们能够早点察觉、早点知道,是不是就能够让临终的人走得更加安详、没有那么多痛苦呢?”他的心里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为那些即将离世的人做些什么。

“确实是这样。”孟婆欣慰地点了点头,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之所以把这些信号告诉你,就是希望世间的人都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当自己的家人出现这些信号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要盲目地去寻找医生、求药治疗,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多花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和他们说说话、聊聊天,让他们能够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没有遗憾。”

“有些该说的话就要说出来,不要藏在心里,有些该做的事情就要及时去做,不要拖延,不要等到人已经走了才后悔莫及,那样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孟婆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感慨,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世人的期盼,“我在这奈何桥边守候了一千多年,见过太多人在临终前留下的遗憾。有的人想见的人没有见到,心里一直惦记着;有的人想说的话没有说出口,成为了永远的秘密;有的人想做的事情没有来得及做,带着遗憾离开。这些遗憾,会成为亡魂心中的执念,让他们在轮回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很难放下过去。”



清玄道长深深地对着孟婆施了一个礼,语气恭敬地说:“多谢前辈的教诲,我一定会把这些道理记在心里,也会告诉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明白。”

紧接着,他又想起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于是问道:“前辈,这些信号,家人们如果能够早些察觉,是否能够让临终之人走得更加安详?”

“正是如此。”孟婆欣慰地点头,“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就是希望世人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当家人出现这些征兆时,不要惊慌,不要盲目求医问药,而是应该静下心来,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安心离去。”

“有些话该说的说,有些事该做的做,不要等到人走了才后悔。”孟婆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感慨,“我在这奈何桥头守候千年,见过太多临终前的遗憾。有人想见的人没见到,有人想说的话没说出口,有人想做的事没来得及做。这些遗憾,会成为亡魂心中的执念,让他们在轮回之路上走得艰难。”

清玄道长深深施礼:“多谢前辈教诲。不知这些征兆,可有什么规律可循?是按照先后顺序出现,还是同时显现?”

孟婆看着眼前这位诚恳的道人,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她放下手中的汤勺,走到桥边,望着桥下翻滚的忘川之水,沉默了许久。

“你问到了关键之处。”孟婆转过身来,声音变得格外郑重,“这些征兆的出现,确实有其规律。而这规律,正是世人最容易忽视,却又最为重要的。”

“若能掌握这规律,便能准确判断家人还有多少时日。若能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不仅能让临终之人走得安详,更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折腾和痛苦。”

孟婆顿了顿,眼神变得深邃:“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征兆,这些征兆一旦出现,便意味着...”

她的话戛然而止,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清玄道长一眼。

那目光中,藏着千年的秘密,藏着无数亡魂临终前的真相。

清玄道长的心跳加速,他知道,接下来孟婆要说的,才是最核心的内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