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假被扣8万奖金后,我不再接手术,院长急了:这台手术没你不行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手术台上的无影灯亮如白昼。

陈锋摘下手套,长出一口气。刚才那台心脏搭桥手术足足做了四个小时,病人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傅,三根血管堵得严重,稍有不慎就是人命。



"陈医生,手术很成功。"护士徐晓雯递过毛巾。

陈锋擦了擦额头的汗,点点头。这已经是他这个月第十三台手术了,每一台都是硬仗。

心胸外科在整个医院里算是最累的科室,别的科室医生下班了还能回家休息,他们经常要在医院待到半夜。

走出手术室,科室主任孙海波迎面走来。

"陈锋,辛苦了。"孙海波拍拍他的肩膀,"院长刚才打电话表扬了,说咱们心胸外科今年的业绩又创新高。"

"那挺好。"陈锋淡淡应了一声。

"年终奖应该不少,听说你能拿到八万。"孙海波压低声音,"整个医院最高的。"

八万块。陈锋心里算了算,这钱来得不容易。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没有完整休过一个周末。深夜的急诊电话,节假日的加班手术,每一分钱都是拿命换来的。

其实陈锋在这家市医院已经干了八年,从住院医师一步步爬到副主任医师的位置。

他的技术在整个省里都有名气,经常有外地的病人慕名而来。医院能有今天的声誉,陈锋功不可没。

更衣室里,几个年轻医生正在聊天。

"听说陈锋医生又创了个记录,连续十三台手术无一失败。"

"那是当然,陈医生的技术我们科室谁不服?"

"就是太累了,我看他最近都瘦了。"

陈锋听着这些话,心里五味杂陈。

名声有了,技术也得到认可,但代价呢?三十二岁的年纪,头发已经开始稀疏,腰椎也开始疼痛。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身体透支得厉害。

换好衣服,陈锋准备下班。路过院长办公室,里面传来赵建华的声音。

"新的考勤制度必须严格执行,请假超过三天就扣当月全部绩效,没有例外。"

陈锋停下脚步,透过半开的门看了一眼。赵建华正在和几个科室主任开会,桌上摆着厚厚一摞文件。

这个院长今年五十五岁,管理风格一向强硬,医院在他手下确实发展得不错,但员工的怨气也越来越大。

"院长,这样会不会太严格了?"内科主任提出异议,"有些特殊情况..."

"特殊情况?什么叫特殊情况?每个人都有特殊情况,如果都开例外,制度还有什么意义?"赵建华的声音很冷,"效益第一,纪律第一,这是原则。"

"可是医生也是人,也有家庭..."

"医生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医院不是慈善机构,我们要对病人负责,更要对投资人负责。"

陈锋皱了皱眉,快步离开了。赵建华的管理理念他早有耳闻,一切以效益为重,员工的感受从来不在考虑范围内。

02

开车回家的路上,陈锋想起了刚入院那会儿。那时候赵建华刚当上院长,野心勃勃地要把这家市医院打造成省内一流。

八年过去了,目标确实实现了,但医院的氛围也变了。以前大家还能相互关照,现在完全是冷冰冰的制度管人。

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陈锋刚坐下吃饭,手机响了。

"小锋,你爸突然胸痛,我们在急救车上,马上到医院。"母亲的声音颤抖着。

陈锋放下筷子,抓起车钥匙就往外跑。从小到大,父亲在他心里就是座山,从来没有倒下过。现在突然说胸痛,肯定不是小事。

医院急诊科里灯火通明。陈锋的父亲躺在抢救床上,脸色苍白,胸前贴着心电监护的电极片。母亲在一旁哭得眼睛都肿了。

"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做介入手术。"急诊科医生说。

陈锋看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据,心里一沉。

ST段抬高,心肌酶指标严重超标,确实是大面积心梗。父亲今年六十八岁,身体一直不错,平时连感冒都很少,这次发病来得太突然。

"血管堵塞情况怎么样?"陈锋问道。

"前降支完全闭塞,右冠也有严重狭窄。"做介入的心内科医生回答,"幸好送来及时,还在时间窗内。"

手术进行了三个小时。陈锋在外面等着,这种感觉很奇怪。平时都是他在里面救别人,现在轮到自己的父亲躺在手术台上,那种无力感让他几乎窒息。

"手术很成功,两根血管都通开了。"心内科医生走出来,"但还需要住院观察一周,后续还要康复治疗。"

陈锋这才松了一口气。父亲被推进心内科病房,各种管子插在身上,看上去很虚弱。

"小锋,你回去休息吧,医院里不能没有你。"父亲虚弱地说。

"爸,你别担心,我请几天假陪你。"

"请假?那你的奖金..."

"奖金没有你重要。"陈锋握住父亲的手,"你好好养病,别的都不用管。"

接下来几天,陈锋寸步不离地守在病房里。

父亲的病情虽然稳定,但情绪一直不好,总是担心给儿子添麻烦。老人家这辈子都在为家庭操劳,现在病了还在想着别给孩子添负担。

"小锋,我这病要很久才能好吗?"父亲问。

"不会太久,按照恢复情况看,大概一个月就能正常生活了。"陈锋安慰道。

"那你工作怎么办?"

"我已经安排好了,科室里还有其他医生。"

其实陈锋心里很清楚,他不在的这几天,科室的工作压力很大。

几台复杂手术都推迟了,孙海波每天都要打好几个电话询问情况。但现在他顾不了那么多,家人比工作更重要。

03

第五天,父亲的情况明显好转,各项指标都恢复正常。医生说可以准备出院了,但需要定期复查,注意饮食和运动。

"我得请五天假照顾老爷子。"陈锋对孙海波说。

"应该的,家里有事要紧。"孙海波点头,但脸色有些难看,"陈锋,你知道新的考勤制度吧?"

"我知道,但这是特殊情况。我父亲心梗,总不能不管吧?"

"制度就是制度,没有特殊情况。"孙海波叹了口气,"超过三天就要扣当月全部绩效,包括年终奖。院长亲自定的规矩,我也没办法。"

陈锋愣住了。"八万块钱?就因为请假五天?"

"我也觉得不合理,但规定就是这样。要不你回来上班?反正老爷子病情稳定了。"

"不行,他还需要有人照顾。而且这种规定本身就有问题,难道医生就不能有家庭?"

孙海波无奈地摊摊手。"陈锋,我理解你的心情,但院长那边我真的做不了主。"

陈锋在医院陪了父亲五天。老人家身体虽然稳定下来,但情绪不好,总是担心给儿子添麻烦。每天都有同事打电话询问什么时候回来上班,医院里积压了好几台手术等着他。

"小锋,你回去上班吧,我自己能照顾自己。"

"爸,你别担心,我的假期还够用。"陈锋撒了个谎,他的假期早就用完了。

"可是你们科室那么忙..."

"没事,有别的医生顶着。"

第六天,陈锋回到医院。刚进科室,徐晓雯就走过来。

"陈医生,财务科找你,说是奖金的事。"

"什么奖金的事?"

"具体我也不清楚,你去看看吧。"

财务科里,会计小姐递给陈锋一张单子。

"陈医生,你这个月请假五天,按新规定要扣除全部绩效奖金八万元。"

陈锋看着那张单子,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扣款金额:80,000元。一分不少,一分不多。

"我父亲心梗住院,这是特殊情况。"

"我知道,但制度就是这样规定的。请假超过三天扣全部绩效,没有例外。"会计小姐也很无奈,"这是院长签字批准的。"

陈锋拿着那张单子,手有些发抖。

八万块钱,那是他一年的血汗钱。为了这些钱,他多少个夜晚都在手术台上度过,多少个周末都泡在病房里。现在因为照顾生病的父亲,一分钱都没了。

"我要见院长。"

"院长在开会,要不你等等?"

"我等。"

陈锋在院长办公室外面等了一个小时。会议结束后,几个科室主任从办公室里走出来,看到陈锋都主动打招呼。

"陈医生,你父亲怎么样了?"

"好多了,谢谢关心。"

"那就好,你也要注意身体。"

赵建华最后一个走出来,看到陈锋有些意外。

"陈锋?有什么事?"

"院长,关于我的奖金。"陈锋把那张单子递过去。

赵建华扫了一眼,表情没有任何变化。"哦,这个啊。制度就是这样规定的,请假超过三天扣全部绩效。"



"我父亲心梗住院,这是特殊情况。"

"每个人都有特殊情况,如果都开例外,制度还有什么意义?"赵建华重新走进办公室,示意陈锋跟进来,"陈锋,你是我们医院的技术骨干,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办公室里很安静,只有空调嗡嗡的声音。赵建华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桌上摆着各种文件和奖杯。墙上挂着他和各级领导的合影,还有医院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

"八万块钱不是小数目。"陈锋说。

"我知道,但规矩就是规矩。医院要有纪律性,不能因为个人情况就破坏制度。"赵建华的声音很平静,"你想想,如果我给你开了例外,其他人也来要求特殊对待怎么办?"

"其他人没有我这种情况。"

"什么叫你这种情况?家属生病?谁家都有老人,谁家都可能生病。如果每个人家里有事都要请长假,医院还怎么运转?"

陈锋盯着赵建华的脸,这个男人五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说话时眼神坚定,没有一丝松动的意思。在他看来,制度比人情更重要,效益比员工感受更重要。

"好,我知道了。"陈锋转身就走。

"陈锋,你别想不开。钱没了可以再挣,医院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明年好好干,奖金照样不会少。"

陈锋停下脚步,没有回头。"院长说得对,钱没了可以再挣。"

04

回到科室,陈锋坐在办公桌前发呆。八万块钱,那是他一年的血汗钱。

为了这些钱,他多少个夜晚都在手术台上度过,多少个周末都泡在病房里。现在一张纸就全没了,还美其名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陈医生,三号床的病人准备手术了。"护士走过来汇报。

"让别人去做。"陈锋头也不抬。

"可是那是个复杂的二尖瓣置换手术,别的医生..."

"那就转院,或者找外院的专家会诊。"

护士愣住了,陈锋从来不会推脱手术,今天这是怎么了?

"陈医生,你没事吧?"

"我很好,就是觉得应该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陈锋抬起头,眼神很冷,"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是吗?"

下午,急诊科打来电话。

"陈医生,有个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情况很危急。"

"我现在下班了。"陈锋看了看表,下午五点半。

"可是这个病人..."

"按劳动法规定,我的工作时间是早八点到下午五点半,现在已经下班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陈医生,这个病人很危险,主动脉随时可能破裂。"

"那就请别的医生,或者明天上班时间再说。还有,如果需要我加班,请先办理加班申请手续,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陈锋挂了电话。

第二天一早,孙海波就找到陈锋。

"陈锋,昨天那个主动脉夹层的病人怎么回事?"

"什么怎么回事?"

"你为什么不接手术?"

"我下班了。医院有规定,超出工作时间的加班需要另付加班费,而且必须提前申请。"陈锋翻出一本劳动法,"这里写得很清楚。"

孙海波的脸色变了。"陈锋,你这是在闹情绪。"

"我没有闹情绪,我只是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院长不是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吗?那我也要平等地享受劳动法的保护。"

"你这样对得起病人吗?"

"病人有其他医生负责,我相信同事们的专业能力。"陈锋合上书,"再说,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不是吗?"

"那个病人最后怎么样了?"

"转院了,听说在省医院做的手术,挺成功的。这说明确实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孙海波叹了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他了解陈锋的脾气,这个人平时很好说话,但一旦认死理就谁也劝不动。这次奖金的事确实过分了,换谁都会有意见。

消息很快传开了。陈锋开始严格按照工作时间上下班,不再接受任何加班手术,连急诊都不去了。早上八点准时到,下午五点半准时走,一分钟都不多待。

其他医生开始议论纷纷。

"陈锋这是怎么了?以前不是挺积极的吗?"

"听说是因为奖金的事和院长闹翻了。"

"什么奖金的事?"

"他父亲心梗住院,请了五天假,结果八万块钱奖金全被扣了。"

"八万块?那可不是小数目。"

"换谁都受不了,太过分了。"

"可是这样下去,医院的工作怎么办?"

"那就让院长想办法呗,反正陈锋也没违反规定。"

渐渐地,有些医生也开始效仿陈锋的做法。毕竟大家都是打工的,凭什么要无偿加班?以前是看在情面上,现在连情面都不要了,那还客气什么?



内科的张医生也开始按时下班。"我老婆怀孕了,需要回家照顾。以前总是加班,都没时间陪家人。"

外科的李医生也不再接急诊夜班。"孩子上小学了,需要辅导功课。工作重要,家庭也重要。"

医院的运转开始出现问题。以前大家都是自觉加班,现在严格按照工作时间来,很多事情就做不完了。手术排期越来越紧,病人的等待时间越来越长。

最关键的是心胸外科。这个科室的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陈锋不干活,其他人根本顶不上。

一周过去了。

医院的手术量开始明显下降。一些复杂的手术因为没有合适的医生接手,只能推迟或者转院。特别是心胸外科,几台高难度手术都出现了问题。

周一早上,一台心脏搭桥手术出现并发症。主刀医生技术不够娴熟,病人术中出血严重,差点下不了台。

"快去找陈锋!"手术室里有人喊。

"陈医生说他现在不接急诊。"护士为难地说。

"那怎么办?病人出血这么严重!"

最后还是紧急联系了省医院的专家,通过视频指导才把手术做完。病人虽然保住了命,但手术时间延长了一倍,家属对医院很不满意。

周三,又出事了。一个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手术做了一半发现主刀医生技术不够,血管吻合出现问题,只能中途停止。

"这种手术只有陈锋能做。"孙海波无奈地说。

"那就去找他啊!"家属急得直跳脚。

"他现在不接这种手术。"

"为什么不接?我们不是付了钱吗?"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

最后孩子只能转到省医院,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家属投诉到卫生局,医院被要求写检查报告。

周五,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一个主动脉瘤的病人,因为没有合适的医生,手术推迟了三天。结果病人在等待期间主动脉破裂,虽然抢救过来了,但差点要了命。

家属直接把投诉信送到了院长办公室。

"你们医院到底是怎么回事?有技术最好的医生不用,让病人在那里等死吗?"

赵建华看着投诉信,脸色阴沉得可怕。

"孙主任,陈锋到底是什么意思?"

"院长,他现在就是严格按工作时间上下班,也没违反什么规定。"

"这是消极怠工!"

"可是他确实没有违反劳动纪律。早八点上班,下午五点半下班,一分钟都不差。工作时间内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只是不加班而已。"

赵建华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陈锋是心胸外科的顶梁柱,他的技术在整个省里都有名气。没有了陈锋,心胸外科的很多高难度手术都做不了。

"去找他谈谈,看看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试过了,他态度很坚决。说要么恢复奖金,要么就严格按制度办事。"

"恢复奖金?那不是打我自己的脸吗?"

"可是现在这样下去,医院的声誉..."

"声誉会恢复的,但制度不能破坏。如果这次我们妥协了,以后还怎么管理医院?每个人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要挟院方,那成什么样子?"

孙海波不敢再说什么。他知道赵建华的性格,这个人最要面子,绝对不会轻易低头。

又过了一周。

05

医院的情况越来越糟糕。连续出现几起医疗纠纷,都是因为医生技术不够造成的。以前这些手术都是陈锋做,现在只能让其他医生硬着头皮上,结果可想而知。

病人开始流失。以前慕名而来找陈锋看病的外地病人,现在都往省医院跑。心胸外科的病房空了一大半,收入直线下降。

更严重的是,医院的口碑开始下滑。网上出现了很多负面评论。

"这家医院怎么了?以前技术挺好的,现在连个心脏手术都做不好。"

"听说是最好的医生罢工了,不知道什么原因。"

"还是去省医院吧,至少有保障。"

赵建华坐在办公室里抽烟,一支接一支。桌上堆着各种投诉材料和报告,每一份都让他头疼。

"院长,外面有记者想采访关于医院服务质量的问题。"秘书走进来汇报。

"不见,让他们去找宣传科。"

"还有卫生局的电话,问最近我们医院投诉增多是怎么回事。"

"你先应付着,就说我们正在整改。"

"省医院那边也有消息,说我们转过去的病人太多了,问是不是医院出了什么问题。"

赵建华烦躁地挥挥手。"你出去吧,我要静一静。"

秘书走后,办公室里只剩下赵建华一个人。他看着窗外的医院大楼,心情复杂。

这座大楼是他亲自规划建设的,每一层楼都凝聚着他的心血。现在因为一个陈锋,整个医院的运转都出现了问题。

但他又不能妥协。如果这次向陈锋低头,以后谁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要挟医院,那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制度就是制度,不能因为个人情况就随意更改。

陈锋依然每天准时上下班。他的办公室就在走廊尽头,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手术室的情况。

每当有紧急手术需要会诊时,总有人在走廊里匆忙跑过,但再也没有人来找他了。

"陈医生,你真的不打算妥协吗?"徐晓雯忍不住问。

"妥协什么?我只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陈锋头也不抬地看着病历。

"可是病人..."

"病人有其他医生负责,我相信他们的专业能力。"

"可是那些复杂的手术,别人真的做不了。"

"那是医院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医院既然觉得制度比人重要,那就让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徐晓雯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她知道陈锋心里憋着气,八万块钱不是小数目,换谁都咽不下这口气。

时间一天天过去。医院的声誉越来越差,业务量持续下滑。几个科室主任轮流去找赵建华,都被拒绝了。

"院长,要不我们再想想别的办法?"孙海波小心翼翼地建议。

"什么办法?向他低头吗?"赵建华的声音很冷,"如果这次我们妥协了,以后还怎么管理医院?"

"可是现在这样下去..."

"再坚持坚持,他总会想通的。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他不可能一直这样下去。"

可是陈锋并没有妥协的意思。他每天按时上下班,处理常规工作,但绝不接任何加班和急诊。

这天下午四点,一辆救护车急刹车停在医院门口。

赵建华匆忙赶到陈锋办公室,放下所有架子:"陈锋,这台手术没你不行!孩子快不行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