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熊导读: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将进一步推动3D打印在中小学的普及。
![]()
2025年11月12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这份重磅文件提出了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的清晰时间表:到2030年基本建立中小学科技教育体系,到2035年全面构建科技教育生态系统。
《意见》强调通过项目式、探究式、跨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政策导向与3D打印技术“设计即生产”的特性高度契合,为教育领域的3D打印应用打开了广阔空间。
政策蓝图:科技教育的总体愿景与实施路径
这份教基〔2025〕7号文件明确了中小学科技教育的实施路径和时间节点。
政策指出,中小学科技教育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
文件具体规划了未来十年的发展阶段,从课程体系、教学改革、评价制度、条件保障到教师队伍建设,勾勒出清晰的科技教育发展蓝图。
政策的总体目标直指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深度契合:3D打印与科技教育要求的高度匹配
科技教育政策强调的“做中学”实践路径与3D打印的技术特点不谋而合。
根据《意见》要求,小学中高年级段要侧重概念理解和动手探究,通过科学实验、项目任务等实践活动,建立跨学科联系。而初中阶段则要围绕“解决真实问题”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3D打印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理想工具。在威海市环翠区鲸园小学的3D打印课上,学生们通过设计、打印和组装,将天马行空的想法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学生可以通过3D打印设计、创建和测试自己的模型和原型,促进对复杂概念的更深入理解。
![]()
△3D打印机示例
市场前景:教育3D打印的规模与增长趋势
政策红利已经反映在市场预期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开始了积极探索。
在一些小学,科创赋能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学生们专注地操纵着无人机编队,一旁的3D打印机正徐徐“吐”出精密的齿轮模型。
这些学校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借助3D打印等科技工具,能将课本里抽象的数学公式、物理原理,转化为可触摸、可调试的实物成果。
这一增长态势与教育部政策形成呼应,预示着教育3D打印市场将迎来强劲增长。
细分领域:各类教育机构的差异化需求
教育3D打印市场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和用户群体,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点。
从学生年龄阶段看,小学阶段侧重感知体验和兴趣培养,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知欲。
而高中阶段则侧重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动态,鼓励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实验探究和小型工程实践项目。
从应用模式看,教育3D打印既可用于常规课堂,也可用于课后服务。首都师范大学二附中就在“课后330”服务项目中为学生带来了《创造我的世界:3D打印》课程。
践挑战:设备利用与课程落地的现实瓶颈
尽管政策利好,市场前景广阔,但教育机构在引入3D打印技术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预算限制是首要障碍。硬件设施投入需要大量资金,一些学校在初期建设后,后续维护和耗材成本压力较大。
更值得关注的是,课程资源与师资力量不足成为普遍问题。
完善的课程开发需要大量资源。一些学校的3D打印课程仍停留在简单模型制作,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不够深入。
此外,教师培训的缺乏、课程资源的不完善以及评价体系的不匹配,也都制约着3D打印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
应对策略:创新解决方案与未来发展方向
面对挑战,教育机构和3D打印企业正在探索多种解决方案。
“校企协同” 成为一种有效模式。浙江某高校通过校企协同育人项目,将3D打印技术与文化创意设计相结合。
政策层面也给出了明确指引,《意见》提出要“推动数字赋能”,建设科技教育栏目,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同时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馆等单位与中小学深度合作,建设数字化虚拟场馆和智能化学习课程。
教学方式上,《意见》倡导“探索‘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这为3D打印企业参与教育提供了政策入口。
生态构建: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
《意见》专门强调了“推动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支持各地教育部门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技企业、家庭社区等,构建区域科技教育合作网络。
这种协同育人的思路,正是3D打印在教育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
企业参与教育不应仅限于设备供应,更应深入到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和实践指导等多个环节。
《意见》特别提到“引导科技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学校科技项目开发、实践指导、资源供给”,为3D打印企业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3D打印教育市场的未来,不仅仅在于技术和设备的普及,更在于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部文件鼓励的“项目学习、问题探究、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正是3D打印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土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