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至2035年,是海南自贸港从“制度初建”迈向“成熟定型”的关键十年。依托全岛封关运作新起点,海南将以制度创新为内核、生态保护为底线、产业升级为支撑,打造开放经济新高地与生态文明样板,实现“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目标。
![]()
一、开放能级跃升:构建自贸港制度新生态
聚焦制度创新深度与广度,推动政策体系从“初步建立”向“成熟运作”跨越,衔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 贸易便利化:优化“三类免税”政策,实现离岛免税“三同步”,扩大岛内居民日用消费品免税品类;全岛推广“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建大宗商品国际分拨中心,力争2035年货物贸易额较2025年增三倍。
• 投资与金融开放:取消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深化外汇便利化改革,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体系,优化“两个15%”税收优惠,2035年营商环境跻身全球前30。
![]()
二、产业提质: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柱
构建“3+3+N”产业集群,推动增长从政策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 三大主导产业:旅游业开发雨林探秘、航天体验等产品,建三亚、海口国际旅游消费核心区;现代服务业以博鳌乐城为载体深化医疗试点,2035年其增加值占比超45%;高新技术产业聚焦南繁、深海、航天领域,推动企业数量从2025年3000家增至8000家。
• 特色增长极:热带农业发展高端果蔬,培育10个国家级品牌;数字经济加快新基建,推智慧商圈与跨境电商,2035年其占GDP比重超30%。
![]()
三、空间重构:构建全岛同城化发展格局
以“四大中心城市”为支点,促“海澄文定”“大三亚”融合,形成“核心引领、多点支撑、全域协同”布局。
• 城市定位:海口强化金融、科教功能,建江东新区试验区;三亚联动周边建国际邮轮母港;儋州-洋浦打造成临港工业枢纽;琼海依托博鳌发展会展与医疗旅游。
• 基建支撑:推进洋浦港扩建、三亚新机场等项目,实现全省5G全覆盖与智能电网升级,203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5%。
![]()
四、生态样板:实现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
坚守“生态环境只能更好”底线,打造全球生态文明典范。
• 生态保护:深化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改革,扩大湿地保护,2035年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主要河湖、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分别超95%、98%。
• 低碳转型:建清洁能源主体能源体系,2035年清洁能源占比达60%;推绿色建筑与低碳交通,建碳交易市场,保持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全国领先。
![]()
五、民生福祉:迈向共同富裕与社会文明新高度
以优质公共服务与文化建设为抓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 公共服务:国际教育创新岛引进境外高水平大学,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扩大医疗资源,完善“1小时三级医院圈”,人均预期寿命超82岁。
• 保障与文化:健全住房保障与社保制度,拓宽农村就业;保护琼剧等文化遗产,2035年全民素质与社会文明达新高度。
![]()
未来十年,海南将在开放中突破、创新中发展、保护中升级,成为中国特色自贸港建设范例,为全球开放发展贡献“海南智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