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辽宁一名男子在饭店用餐后吐槽,自己点了鱼却等了 40 分钟没上,引发网友关注。就在大家质疑饭店服务效率时,商家晒出店内监控视频回应,视频清晰显示,从男子入座到离席,工作人员前后 8 次为其餐桌上鱼,等待时长也远不到 40 分钟,不存在 “未上鱼” 的情况。这一反转让事件迅速发酵,引起热议。
![]()
据媒体报道,该事件发生后,涉事男子并未公开回应监控内容,也没有向商家道歉。而商家表示,发布监控只是为了自证清白,不想被不实评价影响店铺声誉,目前没有追究男子责任的打算。随着短视频和点评平台的普及,消费者的评价对餐饮商家的经营影响越来越大,一条负面差评可能会让潜在顾客望而却步,这也是商家急于澄清的重要原因。
关于男子为何会发布不实差评?有人认为可能是竞争对手恶意抹黑,毕竟餐饮行业竞争激烈,一条负面评价可能影响店铺生意;还有人推测,可能是男子想通过差评获得商家的补偿,比如免单、打折等。
![]()
对于这一事件,有网友说:“现在有些人真的太随意了,随手发个差评就能影响别人的生意,幸亏有监控还商家清白。” 还有网友吐槽:“每次这种事被拆穿,污蔑的一方大多就是一句‘不好意思’就完事了,根本没什么代价,这才让人肆无忌惮。” 也有网友表示:“作为消费者,遇到问题可以合理维权,但不能编造事实抹黑商家。”
![]()
消费者享有合理评价的权利,但评价必须基于事实,恶意编造虚假信息抹黑商家,不仅可能侵犯商家的名誉权,还可能扰乱市场秩序。目前之所以出现这种 “污蔑成本低” 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很多类似事件中,商家为了避免麻烦不愿深究,而相关维权成本相对较高,导致污蔑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
其实,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处在同一个消费生态中。消费者希望获得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商家希望得到公平的对待和认可。虚假差评不仅会伤害商家的利益,长期来看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信任 —— 当大家分不清评价的真假时,最终受损的还是消费者的选择权。这件事也提醒人们,遇事多一份理性和克制,少一份冲动和自私,无论是维权还是评价,都要基于事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