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扩军与中德关系
2025年11月,德国执政联盟敲定重磅兵役改革:推行“志愿为主、义务为辅”的混合兵役制,同步建立覆盖18岁以上青年的体能、技能数据库,为战时征召铺路。这场二战后德国最大规模的“再武装”动作,表面是应对俄乌冲突后的安全焦虑,实则藏着争夺欧洲霸权、配合美国制衡中国的深层算计,值得密切警惕。
![]()
事件三大关键信息,清晰划分利益关联边界:其一,德国扩军的核心目标是“2030年现役兵力达26万”,目前仅18.3万人的国防军需靠混合兵役制补缺口,青年数据库将精准锁定征召对象,这部分属于德国国内防务调整,与中国无直接关联;其二,德国同步推动军费提升至GDP的3.5%,2025年国防预算已达950亿欧元,还计划举债5000亿欧元扩军,这种欧洲军备竞赛的升级,间接冲击中国——欧盟对华政策可能更趋强硬,在经贸谈判中增加安全附加条件;其三,德国扩军与北约战略深度绑定,拟新增7个作战旅响应北约扩编计划,未来可能加强印太军事存在,直接威胁中国海上通道安全,同时中德高端制造合作(如汽车、机械领域)或因“安全审查”受限,这是最直接的风险点。
核心政要的操作,把“功利博弈”展现得淋漓尽致。德国总理默茨堪称“强硬务实的霸权追求者”,上台就喊出“打造欧洲最强常规军队”的口号,为扩军甚至修改《基本法》打破“债务刹车”限制。他一边对外宣称“威慑俄罗斯”,一边悄悄推动军工产业向印太布局,这种“明对俄、暗围华”的反差操作,暴露了其借扩军掌控欧洲安全话语权、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真实野心。更耐人寻味的是,他在执政联盟内部巧妙平衡:满足联盟党“义务兵役”的诉求,又保留社民党“志愿优先”的底线,用“兵源不足再强制”的弹性规则减少国内反对,这波政治手腕确实高明。
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则是“精准执行的操盘手”,他直言青年数据库要为适龄者“建立全面画像”,甚至放言“要成为英法范例”。看似只是推进兵役改革,实则在为德国军事扩张搭建基础框架——每6个月报告一次征兵进度,确保扩军计划不打折扣,这种“步步为营”的执行力,让德国扩军从口号落地为现实。
相关国家的表现形成鲜明反差,更凸显事件的地缘影响。法国总统马克龙陷入“焦虑制衡”的困境,一边喊着“欧洲防务自主”,一边看着德国军费从860亿欧元向1500亿欧元冲刺,自己却因赤字缠身难以跟进。当德国莱茵金属公司与美国企业合作研发无人机时,法国直接警告“欧洲防务自主将成泡影”,却无力改变德国“抱美扩军”的路线,这种“有心无力”的尴尬,暴露了法德在欧洲霸权争夺中的实力差距。美国则是“坐收渔利的幕后推手”,特朗普政府切断对乌无偿援助,倒逼欧洲自力更生,德国扩军恰好填补了美国留下的安全真空,既让欧洲承担更多对俄制衡成本,又能通过军工合作绑定德国,可谓“一箭双雕”。
后续动态已显连锁反应:一方面,德国国内18-29岁青年对兵役制改革普遍反对,兵源招募可能遇阻,而巨额举债扩军也让低迷的德国经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中国已通过中欧经贸对话明确表达关切,中企在德高端制造投资开始加强风险评估,同时中国持续推动中欧班列多元化布局,对冲欧洲安全局势变化带来的通道风险。
德国扩军绝非单纯的“防务调整”,而是大国博弈下的战略转型:对内争夺欧洲主导权,对外配合美国制衡中俄。对中国而言,这意味着中德合作的安全环境更趋复杂,经贸、技术领域的摩擦风险可能上升。
如今德国兵役改革草案已提交联邦议院审议,青年数据库建设也已启动。你认为德国扩军能顺利实现目标吗?中德关系会因此陷入“安全压倒经贸”的困境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