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日本奈良两声枪响,在街头演讲的安倍晋三不治身亡。
![]()
前首相遇刺,本就是极具争议的话题,可没过多久,另一个细节再次引发热议,他的墓碑上,清清楚楚地刻着五个汉字:“安倍家之墓”。
一位日本人的墓碑,居然用的是中国汉字?不少人看到这幕时都愣住了,日本不是早就大力推行本国假名文字,甚至还有“去汉字”的声音吗?那为什么在这个最庄重、最私人的场合,汉字依然是唯一的选择?
![]()
大家都知道,安倍晋三是日本政坛的重量级人物,家族背景显赫,他的外祖父岸信介和叔公佐藤荣作都当过日本首相,佐藤甚至拿过诺贝尔和平奖,安倍本人也曾两度出任首相,是战后日本在任时间最长的领导人。
他的去世,不只是一个政治人物的落幕,更是在日本国内外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他的国葬在东京举行,场面庄严,规格极高,骨灰最终被送回老家山口县,安放在家族墓地,但最醒目的,是上面那五个大字。
这五个字没有用假名,也不是日式的混合写法,而是标准的汉字,其实日本在现代社会里,对汉字的使用态度一直很复杂,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在学习西方制度的过程中,也曾多次尝试调整语言体系。
![]()
最激进的改革派甚至提出过要废除汉字,用拉丁字母代替,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时,也曾推动日本限制汉字使用,他们认为汉字是军国主义、封建思想的象征,但哪怕是在语言改革最激进的时期,日本人的墓碑也几乎从未放弃过汉字。
那要理解日本人为何如此这般,还得从日本语言文字的形成过程说起了,日本原本是没有文字的。最早的文字系统,就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汉字,在公元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通过朝鲜半岛,汉字慢慢传入日本。
![]()
最开始,日本人是直接用汉字来记录语言的,那时候没有假名,也没有日语音节文字,所有的书写都靠汉字,到了奈良时代,日本人开始尝试用汉字的读音来拼写本国语言,这就是后来的“万叶假名”,再后来,平假名和片假名相继诞生,逐渐成为今天日本书写系统的一部分。
但即使假名出现了,汉字也没有被淘汰,相反,在日本的官方文件、教育体系、法律条文、报纸电视中,汉字一直是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表达正式、庄重、权威的场合,比如政府公告、新闻标题、法庭判决,几乎都少不了汉字,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安倍晋三这样一个政治人物的墓碑上,仍然选择了汉字,因为这是一种延续,更是一种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习惯。
![]()
而且,日本人在书写人名、地名时,也几乎都使用汉字,比如东京、大阪、京都、北海道,这些地名没有一个是用假名写的,人名更不用说了,绝大多数日本人从出生到死亡,名字都是用汉字来写的。
哪怕是现在的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用假名昵称,身份证、护照上的正名依旧是汉字,这背后并不是简单的“文化传统”那么简单,而是因为日本社会长期以来已经把汉字和身份、权威、传统、家族这一系列概念绑定在一起。
况且这也并非日本独有的情况,在韩国,虽然韩文早在15世纪就已经发明,但至今身份证、护照、法律文书等很多正式场合也都保留一定比例的汉字使用,尤其是一些老一代韩国人,如果不识汉字,连家谱都看不懂。
![]()
越南早年也使用汉字,后来改用拉丁字母,但很多古籍、历史记录还是汉字书写,这也说明,在东亚文化圈里,汉字曾经是一种“通用文字”,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精英文字,它的影响力至今还保留在这些国家的社会结构和语言体系中。
尽管现代日本在教育体系里逐步减少了汉字的种类,比如推出了“常用汉字表”,控制学校教学用字数量,但并不是说日本社会在远离汉字。
日本的汉字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孩子们从小就要背诵、默写、理解汉字的音、训读法,到了高中、大学,汉字的使用已经渗透到论考试、报告等各个层面。
![]()
更重要的是,日本社会内部其实也认识到,完全放弃汉字在实际操作上很困难,日语本身就有大量同音异义词,如果不用汉字区分,读者根本无法理解句子意思。
所以在实际使用中,汉字反而成了提高语言效率的工具。再说文献资料,如果把所有的古籍、法律文书、历史文献都换成假名或别的文字,那将是一场浩大的工程,社会成本极高。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日本在某些历史阶段对汉字态度复杂,但从来没有真正“去汉字化”成功,而且,近年来,汉字在日本还有一种悄然回潮的趋势,比如“今年的汉字”活动,每年年底都会在京都清水寺由主持人当众写一个代表年度事件的汉字。
![]()
这个活动从199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已经成了日本人年终总结的传统之一,像“战”“灾”“金”等字,都曾在不同时期被选中,这说明汉字不但没有被日本人遗忘,反而成了他们用来表达社会情绪的重要工具。
从技术角度看,汉字也没那么难用了,过去人们觉得汉字难打、难记,是因为打字机时代技术限制大,但进入电子时代后,输入法的发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中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发展也间接给了日本很大帮助,比如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输入法的普及等,让日本人打汉字变得更简单、效率更高,这也让日本社会在技术层面上不再觉得汉字是一种负担。
![]()
安倍晋三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家族背景的政治人物,使用汉字墓碑其实是延续家族传,日本很多政治家、企业家、文人墨客的墓碑也都是汉字书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默认标准”。
这不仅仅是出于形式上的统一,更是一种社会普遍接受的书写方式,在普通人家中也是如此,不论是东京市中心的公墓,还是农村地区的家族墓地,大多数墓碑上都写着“XX家之墓”这样的格式,汉字是标准配置。
其实从法律上看,日本并没有规定墓碑必须使用什么文字,但长期以来的社会习惯已经让汉字成为主流,而且墓碑这种东西,它有很强的传承性,一个家族的墓地往往使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汉字的稳定性和被广泛理解的程度更适合这种长期保存的用途。
![]()
即使在公共媒体上,日本人已经习惯了假名混用的方式,但在这种最庄重、最私密的场合,他们依然选择了最被认可、最具权威的表达方式,那就是汉字。
其实这也提醒了我们,在观察一个国家的社会细节时,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语言文字的使用,往往隐藏着很多历史、现实、技术、社会层面的因素,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
![]()
安倍晋三的墓碑,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却充满信息的社会切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