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2865 块?这水电物业费怎么会这么高!”
我盯着催缴单,手止不住发抖。
家里脏衣服堆成山,儿子抱着我哭着要吃奶奶做的豆沙糕。
我这才猛地想起,被我和我妈一起 “劝” 走的婆婆。
以前她在的时候,家务全包,水电物业费也从不用我操心。
直到她走了,日子彻底乱了套,我查账单才发现,过去两年的所有费用,全是婆婆用自己的养老钱垫付的。
正崩溃到不行,丈夫陈浩的电话打了过来,声音冷冰冰的:“先看我发你邮箱的东西,看完再说。”
点开邮件的那一刻,我瞬间瘫软在地……
01
在我母亲来家里之前,我和丈夫陈浩,还有我们五岁的儿子乐乐,一直和婆婆赵秀兰一起生活,那段日子平静得就像春日里的湖水,没有一点波澜。
那时候的我甚至从来没有意识到,这样安稳平静的生活,其实是多么难得的奢侈。
婆婆是前年公公去世后,被我和陈浩接来城里一起住的,她是个话不多但特别勤快的老人,一辈子在乡下种地、操持家务,身上总带着一股让人觉得踏实的烟火气。
刚来到我们这个节奏飞快的城市家庭时,我还担心她会不适应,可没想到她很快就像一台上满了弦的时钟,默默地把家里的大小事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每天早上六点天刚亮,我和陈浩还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的时候,婆婆就已经提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布袋子出门去菜市场了。
她总能买到最新鲜的蔬菜和最鲜嫩的肉,菜市场里好几个摊位的老板都认识她,每次看到她来都会热情地打招呼,还会特意给她留一些好食材。
等我七点半慢悠悠地起床洗漱完走到餐厅时,热气腾腾的早餐早就已经摆在餐桌上了,有时候是小米粥配着她亲手蒸的包子,有时候是豆浆和油条,旁边还放着一颗剥好壳的水煮蛋,那是专门给乐乐准备的。
家里的水电燃气费、网络费还有物业费,我从来都不用操心,每次还没等我想起要去缴费,婆婆就已经拿着她的老年机,慢慢悠悠地走到小区门口的自助缴费机前,一笔一笔地交好了。
在我的印象里,婆婆好像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
每天把家里一百一十平的房子打扫一遍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地板被她擦得亮堂堂的,甚至能清楚地照出人的影子。
我和陈浩换下来的脏衣服,只要随手扔进卫生间的脏衣篮里,第二天早上准能看到它们被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我们的床头。
阳台上那些我之前养得快要枯萎的花草,在婆婆的照料下也变得生机勃勃,连我们家那只懒懒散散的橘猫,都被她喂得圆滚滚的,每天最喜欢跟在婆婆脚边转来转去,还会时不时用脑袋蹭蹭她的裤腿。
陈浩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技术,工资不算低,我在一家事业单位做行政,工作也比较稳定,我们家的经济条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还算宽裕。
不过正因为有婆婆在,我们的生活质量才真正提高了一个档次。
我和陈浩几乎从来没有因为家务事红过脸,也从来没有因为柴米油盐这些琐碎的小事烦恼过。
我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婆婆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甚至把她做的这些事都当成了理所当然。
我还常常觉得,婆婆一个人在老家会孤单,来城里帮我们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既能让她有事可做,也是她心甘情愿的选择。
有时候我甚至会带着一点莫名的优越感,觉得是我和陈浩给婆婆提供了更好的养老环境,让她不用在乡下受苦。
那时候的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份“心安理得”的背后,藏着婆婆多少默默的付出和牺牲。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做的烘焙点心特别好看,就心血来潮想买一套烘焙工具试试,于是花了好几百块钱买了烤箱、模具还有各种食材。
那天下午我在厨房里忙了好几个小时,把面粉、黄油弄得到处都是,最后只烤出了几块黑乎乎、硬邦邦的饼干,看起来根本没法吃。
我看着自己的“成果”特别气馁,把工具一扔就回房间生闷气去了,连厨房都没收拾。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犹豫了很久才敢去厨房,可推开门却发现厨房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那些沾着面粉和黄油的模具,被婆婆一个个洗得锃亮,整齐地摆放在橱柜里。
餐桌上还放着一盘看起来不太精致,但散发着香味的蔓越莓饼干,旁边压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是婆婆歪歪扭扭的字:“薇薇,我照着你买的烘焙书上试着做了点,你尝尝看合不合口味。”
我拿起一块饼干放进嘴里,甜而不腻的味道在嘴里散开,那一刻我心里暖暖的,却还是没多想,只觉得婆婆真贴心。
陈浩不止一次跟我说:“我妈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爱说好听的话,但心里什么都清楚,什么都为我们着想。”
那时候我总是笑着点点头,嘴里说着“我知道”,可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听懂他话里的深意。
我只是觉得,能有这样一个勤快又体贴的婆婆,真是太省心了。
那时候的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种“省心”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02
平静的生活,在我妈刘爱华提着两大包行李来家里的那天,被彻底打破了。
我妈是个性格特别强势的人,还特别爱面子,不管什么事都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控制欲也很强。
她退休后在家没什么事做,总觉得我在婆家会受委屈,所以隔三差五就会给我打电话,有时候还会突然来家里“视察”一番。
![]()
这次她提前给我打电话说,想来我们家小住半个月,说是想我和乐乐了,还想帮我调理调理身体。
我当时没多想,觉得母女俩能多相处一段时间也挺好的,就开开心心地答应了。
陈浩听到这个消息时,虽然眉头轻轻皱了一下,但也没说什么反对的话,只是小声跟我说:“你妈来了之后,咱们多注意点,别让我妈受委屈。”
只有婆婆,在听到我妈要过来住的消息时,正拿着抹布擦桌子的手明显停顿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但她很快又恢复了平静,继续低头擦桌子,只是动作好像慢了一些。
我妈来的第一天,家里的气氛就变得有些微妙起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婆婆像往常一样做了一桌子菜,有鱼有肉,还有我最喜欢吃的可乐鸡翅。
我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鸡翅放进嘴里,嚼了两口就皱起了眉头,放下筷子说:“哎呀,这鸡翅怎么放这么多糖啊,甜得让人难受,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还有这个鱼汤,油放得也太多了,咱们这个年纪的人,得吃得清淡点才健康。”
婆婆正端着碗准备喝汤,听到我妈的话后,手僵在了半空中,黝黑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自然的表情,她张了张嘴好像想说什么,但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地低下头,慢慢地喝着碗里的汤。
我赶紧打圆场说:“妈,婆婆知道我喜欢吃甜的,这可乐鸡翅是特意为我做的,您要是觉得甜,就多吃点青菜,青菜做得挺清淡的。”
没想到我妈听完我的话,立刻把矛头对准了我,语气带着点责备说:“你看看你,都已经当妈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懂事。家里有长辈在,哪能什么事都只想着自己的喜好啊?再说了,吃太多甜的对身体不好,你也该注意点。”
从那天开始,我妈就像是要“整顿”家里的秩序一样,开始了全方位的“拨乱反正”。
婆婆每天早上六点去菜市场买菜,我妈七点多起床后,总会把婆婆买回来的菜重新挑拣一遍,一边挑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你看这青菜,叶子都有点黄了,怎么还买啊?还有这猪肉,看起来一点都不新鲜,吃了万一闹肚子怎么办?”
有时候婆婆刚把地板拖干净,我妈转头就会拿自己的抹布再擦一遍,还会跟我说:“你看看你婆婆,一个女人家干活怎么这么粗心,这墙角、桌子底下全是灰,根本就没擦干净。”
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个邻居,我妈甚至当着邻居和婆婆的面,拉着我的手,用不大不小的声音说:“薇薇啊,不是妈说你,你可是这个家的女主人,怎么能让婆婆天天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呢?传出去别人还以为咱们家欺负老人,不懂事呢。这家里的事啊,还是得女人说了算,你得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自从我妈来了之后,婆婆说的话越来越少,脸上的笑容也慢慢消失了。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主动做这做那,而是经常等我妈的“指示”,我妈说该做什么,她才会默默地去做。
比如我妈说“今天该擦窗户了”,婆婆就会默默地找抹布和梯子去擦窗户;我妈说“家里的菜快没了”,婆婆才会第二天早上出门去买菜。
更多的时候,婆婆会一个人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一坐就是一下午,眼睛望着楼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眼神里满是我看不懂的落寞和孤单。
家里的气氛变得越来越压抑,越来越紧张,我和陈浩之间也开始因为这些事产生了摩擦。
陈浩不止一次私下提醒我说:“薇薇,你妈说话太直接了,有时候根本不顾及我妈的感受,我妈心里肯定不好受,你跟你妈说说,让她稍微注意点。”
可那时候的我,被我妈“女儿就该在婆家当家做主”的理论洗脑了,根本没觉得我妈有什么错,反而觉得陈浩不理解我妈的良苦用心。
我理直气壮地跟陈浩反驳说:“我妈也是为了我好,她怕我在婆家受委屈,才会说这些话的。她是长辈,说几句怎么了?又不是什么大事,你别这么小心眼。”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我真是又愚蠢又盲目,根本看不到婆婆的委屈,也看不到陈浩的担忧,反而亲手把那个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家,推向了矛盾的中心。
03
家里这种压抑的气氛持续了将近一个星期,终于在一件小事上彻底爆发了。
那天下午,乐乐从幼儿园回来,手里拿着一张通知单,说是幼儿园下周末要举办亲子活动,要求每个家庭准备一份手工制作的点心,到时候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我对手工活一窍不通,看着通知单上的要求,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这可怎么办啊,我根本不会做手工点心,到时候别给乐乐丢脸了。”
就在我发愁的时候,一直坐在旁边安静看电视的婆婆突然开口说:“薇薇,别着急,我会做豆沙糕,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村里有孩子过周岁,都找我做这个,孩子们都喜欢吃。到时候我来做,肯定能行。”
我听到婆婆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赶紧拉着婆婆的手说:“真的吗?太好了妈,那就麻烦您了,有您在我就放心了。”
那天下午,婆婆在厨房里忙了整整三个小时,从泡红豆、煮红豆,到把红豆碾成泥、和面粉混合,每一步都做得特别认真。
最后她做出了一个个圆圆的、上面还印着小花朵图案的豆沙糕,金灿灿的看起来特别精致,乐乐看到后高兴得拍手叫好,还忍不住拿了一个放在嘴里尝了尝,说:“奶奶做的豆沙糕真好吃,比幼儿园的点心还好吃。”
我看着那些可爱的豆沙糕,心里也特别开心,觉得到时候去参加亲子活动肯定特别有面子。
然而,就在我准备把豆沙糕装进乐乐的小饭盒里,放进冰箱保存的时候,我妈提着菜篮子从外面买菜回来了。
她一进门就看到了桌子上的豆沙糕,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脸色也沉了下来。
我妈走到桌子旁边,拿起一个豆沙糕看了看,然后看着我说:“薇薇,你怎么又让你婆婆做这些东西啊?这豆沙糕一看就油乎乎的,里面还放了那么多糖,小孩子吃了不消化,对牙齿也不好。再说了,拿这种乡下的东西去幼儿园,别的家长都是买的进口点心,到时候老师和其他小朋友该笑话乐乐了。”
她说着,竟然直接伸手就要把桌子上的豆沙糕收起来,嘴里还念叨着:“我下午去超市的时候,特意买了进口的动物形状饼干和水果果冻,那东西又干净又卫生,包装也好看,小孩子都喜欢吃,到时候就带这个去。”
我当时一下子就愣住了,看着婆婆原本带着笑容的脸瞬间变得苍白,双手不知所措地垂在身体两侧,手指上还沾着一些面粉,我的心里第一次涌起了一丝对母亲的不满。
我鼓起勇气对我妈说:“妈,这是婆婆忙了一下午才做好的,她特意按照乐乐的口味做的,乐乐也特别喜欢吃,咱们怎么能随便就把它收起来呢?”
“小孩子懂什么好吃不好吃啊?”我妈的嗓门一下子提高了不少,语气也变得特别强硬,“我是他外婆,还能害他不成?听我的准没错,就带我买的点心去,别让别人看笑话。”
婆婆从头到尾都没有说一句话,她只是默默地走到厨房,把身上的围裙解下来,然后打开水龙头,慢慢地洗着手,我看着她的背影,觉得好像一下子佝偻了很多,就像一座被风雨侵蚀过的小山,充满了疲惫和委屈。
那天晚上,陈浩下班回来,我把这件事跟他说了,他听完后特别生气,第一次对我发了火。
陈浩皱着眉头,语气带着失望说:“林薇,你到底有没有心啊?我妈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多少,你难道看不到吗?她辛辛苦苦忙了一下午做的豆沙糕,你妈就这么当众否定,还说那些难听的话,你就站在旁边看着,连一句维护我妈的话都不说吗?”
“我妈也是好意,她只是觉得进口点心更适合带去幼儿园,没有别的意思……”我想为我妈辩解,可话到嘴边却觉得特别苍白无力,连我自己都觉得这样的辩解没有说服力。
陈浩失望地看着我,摇了摇头说:“好意?她那根本就不是好意,她就是看我妈不顺眼,想把我妈从这个家里赶走!林薇,如果你再这么纵容你妈,不站出来维护我妈,这个家迟早要被你妈搅散!”
我被陈浩吼得眼圈都红了,心里觉得特别委屈,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我们俩的争吵声很大,穿过客厅的门,清晰地传到了婆婆和我妈的耳朵里。
我妈听到我们吵架,立刻从房间里冲了出来,护在我身前,指着陈浩骂道:“陈浩你怎么回事啊?你竟然敢这么跟我女儿说话,你有没有良心啊?为了一个外人,竟然对你自己的老婆这么凶,你对得起薇薇吗?”
整个家里一下子变得鸡飞狗跳,争吵声、哭闹声混在一起,原本温馨的家瞬间变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战场。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发现婆婆的房门紧闭着,我以为她还在为昨天的事情生气,不想跟我们说话,于是就没有去打扰她。
直到陈浩红着眼睛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纸条,递给我说:“你看看这个,我妈她……她走了。”
我接过纸条,上面是婆婆歪歪扭扭的字迹,但每一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
纸条上写着:“陈浩,薇薇,妈在城里住得挺好的,就是突然想家了,想回老家看看。你们俩别吵架,好好过日子,照顾好乐乐。我做的豆沙糕放在冰箱最里面的格子里,记得给乐乐热了吃,别放坏了。”
我拿着纸条,赶紧冲进婆婆的房间,房间里空荡荡的,床上的被子被叠得整整齐齐,桌子上放着我们之前给她买的智能手机,还有她平时戴的老花镜,只是人已经不见了。
我妈在旁边看到这一幕,不仅没有觉得愧疚,反而淡淡地说:“走了正好,省得在家里碍手碍脚的,以后家里就清净了,咱们一家三口也能好好过日子了。”
那时候的我,竟然也觉得心里松了一口气,天真地以为没有了婆婆这个“矛盾的源头”,家里的气氛就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一切都会好起来。
04
婆婆走后的第一个星期,家里确实像我妈说的那样,“清净”了不少。
我妈主动接管了厨房里的活和家里所有的家务,每天都雄心勃勃地指挥着我和陈浩做这做那,好像要把家里的一切都按照她的想法重新安排一遍。
她按照自己从网上看到的“健康养生理论”,每天给我们做各种所谓的“养生餐”,有时候是没有放一点油盐的蔬菜沙拉,有时候是煮得软烂的杂粮粥,味道虽然不怎么样,甚至有些难以下咽,但看着我妈忙碌的身影,我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她还把我以前那些“偷懒”的坏习惯一一指出来,要求我每天下班后必须跟她一起做家务,比如擦桌子、拖地、洗碗,美其名曰“培养一个女主人该有的样子,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别人”。
陈浩的情绪一直很低落,他下班后很少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有时候我还会看到他对着婆婆以前住的房间门口默默出神,眼神里满是思念和失落。
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下班后跟我分享工作中遇到的趣事,也不再主动跟我聊乐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们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常常是我妈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高谈阔论,我和陈浩坐在沙发的两端,各自沉默着,整个客厅里只有我妈的声音在回荡。
我看到陈浩这个样子,心里也有些难受,于是就想劝劝他,让他理解我妈的一片苦心。
我拉着陈浩的手说:“老公,我知道你想我妈了,但是你也别太难过了。我妈她也是为了我们好,只是有时候说话方式有点直接,你别往心里去。我婆婆回老家散散心也好,等过段时间,咱们再找个机会把她接回来,到时候家里就又能像以前一样了。”
陈浩只是静静地看了我一眼,那眼神里充满了我读不懂的复杂情绪,好像有失望,又好像有嘲讽,还有一丝无奈。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从我的手里抽回了自己的手,然后站起身,默默地走进了书房,关上了书房的门。
那扇关上的门,仿佛不仅隔开了我们两个人的距离,也隔开了我们两颗心,让我觉得我们之间好像越来越远了。
我心里虽然有些不是滋味,但很快又被我妈“女儿,妈妈都是为了你好,妈妈不会害你的”的温情攻势所迷惑,觉得陈浩只是一时想不开,等过段时间他想通了,一切就会恢复正常。
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妈的新鲜劲慢慢过去了,家里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我妈毕竟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不如以前,精力也跟不上。
以前婆婆一个人就能轻松搞定的家务,现在需要我、陈浩和我妈三个人一起动手,可家里还是经常乱糟糟的,一点都不整洁。
地板上总是有一层若有若无的灰尘,怎么擦都擦不干净;厨房的油烟机上沾着厚厚的油污,看起来特别脏;阳台上的那些花草,因为没人及时浇水、施肥,也开始变得蔫头耷脑,叶子一片片地发黄。
我妈的抱怨也越来越多,每天都能听到她的唠叨声:“养你们这么大,到老了还要来给你们当保姆,天天累死累活的,我真是命苦啊。”
“薇薇,你看看你,连地都拖不干净,以后我要是不在你身边,你可怎么办啊?”
“陈浩,你怎么又把袜子随便扔在沙发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要把东西放整齐,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
家里从此充满了指责和埋怨,以前那种轻松、温馨的氛围,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开始不由自主地怀念婆婆在的日子。
怀念她每天早上做的香喷喷的早餐,怀念她把我和陈浩的衣服熨烫得平平整整的样子,怀念她总是在我们下班回家时,递上来的那一杯温热的白开水。
这些曾经被我视作理所当然的小事,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我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白天要在单位处理各种工作,晚上回到家还要做一大堆家务,有时候还要听我妈的唠叨和抱怨,这种双重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
有一次,我实在觉得太累了,就想给我妈一点钱,让她请个钟点工来家里帮忙做家务,这样大家都能轻松一点。
可我妈听到我的提议后,立刻就拒绝了,语气还特别不高兴:“花那冤枉钱干嘛?你妈我还能动,还能做家务,不用请外人来帮忙。你是不是觉得我老了,做不动家务了?”
我看着我妈有些生气的脸,赶紧解释说:“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就是觉得您太累了,想让您休息休息。”
可我妈根本不听我的解释,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也只好不再提请钟点工的事。
于是,日子就在这种低效、混乱和无休止的抱怨中,一天天滑向失控的边缘。
那时候的我还天真地以为,这只是暂时的磨合期,只要我们一家人齐心协力,互相理解,总会慢慢适应,总会回到以前那种安稳的生活。
我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无声息地酝酿,很快就要给我带来致命的一击。
05
婆婆走后一个月,我妈突然接到老家亲戚的电话,说老家有点急事需要她回去处理,于是她在我们家住了半个月后,就收拾行李回老家了。
家里只剩下我、陈浩和乐乐一家三口,我本以为这下终于能回到我们自己熟悉的生活节奏了,不用再听我妈的唠叨,也不用再面对那些压抑的气氛,可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让我彻底清醒了过来。
没有了婆婆的默默付出,也没有了我妈的帮忙,我和陈浩两个每天要上班的人,还要照顾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生活瞬间就变成了一场手忙脚乱的灾难。
每天早上,我们家就像打仗一样混乱。
我负责叫醒乐乐,然后给他穿衣服、洗漱,有时候乐乐还会闹点小脾气,不愿意起床,我就要哄好半天;陈浩则冲进厨房,快速地热牛奶、烤面包,有时候还会因为着急,把面包烤糊。
常常是乐乐还在哭闹着不愿意吃饭,我和陈浩的上班时间就已经快到了,我们只能随便吃几口早餐,然后匆匆忙忙地带着乐乐出门,把他送到幼儿园后,再各自赶去上班,有时候路上堵车,还会迟到。
晚上下班回来,迎接我们的不是以前那种热腾腾的饭菜和干净整洁的家,而是一个冰冷、混乱的屋子。
谁来做饭、谁来洗碗、谁来辅导乐乐写作业,这些以前从来不用我们操心的小事,现在成了我们每天都会争吵的导火索。
“今天该你做饭了,我昨天已经做过了。”
“我今天在单位加了班,特别累,你就不能做饭吗?”
“乐乐的作业该你辅导了,你这个当爸爸的,也该多陪陪孩子。”
“我还要洗碗、拖地,哪有时间辅导作业,你辅导一下怎么了?”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会在我们家上演,有时候说着说着就会吵起来,乐乐看到我们吵架,也会吓得哭起来,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差。
脏衣服在卫生间的洗衣机旁边堆成了小山,因为我和陈浩每天下班回家后都特别累,谁也没有精力在疲惫了一天后,还去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洗,更别说洗完后晾晒、折叠了。
家里的外卖盒子也越堆越多,有时候我们实在没时间做饭,就会点外卖吃,吃完后外卖盒子就随手放在桌子上,直到堆得实在放不下了,才会一起扔进垃圾桶。
以前那个干净整洁、充满温馨的家,现在变得又脏又乱,生活品质直线下降。
陈浩对我的态度也越来越冷淡,他每天下班回家后,很少跟我说话,有时候甚至会故意在公司加班,宁愿在公司待着,也不愿意早点回家面对这个混乱的家,面对不断争吵的我们。
我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几乎只剩下了一些必要的通知,比如“明天乐乐幼儿园开家长会,你去参加吧”或者“家里的燃气好像快没钱了,你记得去充点钱”。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助和崩溃,心里有很多委屈和烦恼,却不知道该向谁诉说。
我甚至不敢给婆婆打电话,不知道该跟她说什么。
是跟她抱怨现在混乱的生活,还是跟她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承认自己忽略了她的付出?
我害怕听到婆婆的声音,害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更害怕面对自己曾经的愚蠢和自私。
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小区物业送来的那张费用催缴单。
那天下午,我正在家里收拾乱糟糟的客厅,突然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小区物业的张师傅。
张师傅手里拿着一张单子,脸上带着客气又有些疏离的笑容说:“林女士,您好,这是您家这个季度的物业费、水电费和燃气费的催缴单,总共是2865元,已经逾期半个月了,麻烦您尽快去缴费,或者在手机上操作一下,谢谢。”
![]()
我当时一下子就懵了,接过催缴单,看着上面的数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们家的水电费,一个季度怎么可能要这么多钱?
我印象里,每个月的水电费好像也就几百块钱,怎么一个季度会有这么高的费用?
我有些疑惑地问张师傅:“张师傅,您是不是搞错了啊?我们家这个季度的费用怎么会这么多啊?是不是算错了?”
张师傅笑着解释说:“林女士,您放心,这单子上的数字肯定没错,上面都有详细的明细,您可以仔细看一下。这个季度天气比较热,家里可能开空调比较多,电费就会高一些,水费和燃气费也都是按照实际使用量计算的,不会有错。”
我接过单子,仔细看着上面的明细:电费1680多元,水费520多元,燃气费380多元,再加上380元的物业费,加起来正好是2865元。
每一个数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我的心上,让我头晕眼花,差点站不稳。
我失魂落魄地关上门,手里紧紧攥着那张催缴单,慢慢走到沙发旁边,瘫坐在沙发上。
我看着家里的一片狼藉,看着沙发上堆积的脏衣服,看着桌子上还没收拾的外卖盒子,眼泪不受控制地涌了出来,一滴一滴落在催缴单上,把上面的数字都打湿了。
我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自从婆婆来到我们家之后,我好像就再也没有亲自去缴过水电燃气费这些费用,也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费用到底是多少。
它们就像空气一样,默默地存在着,却被我彻底忽略了。
直到现在,“空气”被抽走了,我才真正感受到了窒息的痛苦。
我颤抖着拿出手机,打开手机银行,想要查看一下以前的缴费记录,看看是不是这个季度的费用真的比以前高很多,想要弄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不查不知道,一查之下,我整个人都像被雷击了一样,呆坐在沙发上,脑子里一片空白。
手机屏幕上显示的过往两年的所有缴费记录,付款人那一栏都赫然写着同一个名字:赵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