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日,在河北省威县阅读现场会上,威县第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孟雨分享了学校在阅读教育领域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该校确立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以阅读和科技为特色”的办学方向,牢记“让阅读成为师生成长精神底色”的育人使命,依托“学—问—思—辨—行”五元闭环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三全输入、三课转化、三化输出”的3X3阅读模型书香育人体系,用“小分享”撬动“大阅读”,让阅读成为师生成长的重要底色,相关实践获得广泛关注。
政策引领锚方向 筑牢阅读工作根基
在政策指引下,威县教育局将全民阅读作为提升县域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从制度保障、资源统筹、活动推进等多方面为学校赋能,推动阅读工程在全县中小学落地生根。得益于这一“顶层设计”,威县第九小学精准把握阅读教育核心价值,锚定“让更多孩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更多书”的目标,将阅读工作融入办学各环节,为书香校园建设筑牢政策与组织根基。
![]()
课余时分,学生们自发聚集在阅读长廊,沉浸在书海之中。黄建信摄
同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该校还同步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德育与课堂教学重构,德育实践成果丰硕——《以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德育实践活动是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获河北省第二十二届优秀德育案例三等奖、邢台市一等奖,《立德树人视域下传统文化浸润德育的三维建构实践》于2025年在《邢台教育》期刊发表,为阅读教育开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三全输入”破困境 打造全域阅读生态
威县第九小学打破固有认知,以“阅读空间不在大小,而在是否能浸润心灵;阅读载体不在轻重,而在是否能触达师生”为理念,探索“全场域、全时空、全学科”的“三全输入”模式,让书香渗透校园每个角落。
在“全场域”建设上,学校将校园打造成开放式书吧,通过“班级图书角+长廊共享书架+图书漂流”等轻量化载体,打破空间限制,实现“课内外联动、校内外融合”。每本漂流书都承载着前一位读者的批注与感悟,形成“一人阅读—多人接力—全员共享”的温暖闭环,让阅读真正“无处不在”。
![]()
课余间隙,学生们在阅读长廊精心挑选着心仪的书籍。黄建信摄
“全时空”推进中,学校注重阅读习惯的常态化养成,将阅读嵌入师生每日生活:从晨读微分享到课间共读,从晚间打卡到亲子共读驿站,阅读融入每一天的每个时段,书香在校园与家庭间流转。通过“细水长流”的浸润,阅读从“任务”变为“习惯”,再升级为“生活方式”。
“全学科”融合则打破“阅读只是语文的事”的误区:数学课堂上,“数学家的故事”让逻辑训练与文化熏陶并行;科学课上,学生从书本走向自然,构建“理论—实证—思辨” 的探究闭环;美术课上,古诗意境转化为视觉艺术,实现 “诗画共生”。此举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不仅是“读文字”,更是“学方法、悟思维、长本领”的过程。
“三课联动”提质量 推动阅读深度转化
如果说“三全输入”是阅读教育的“基础工程”,那么“课题、课程、课堂”的“三课联动”,便是提升阅读质量、推动阅读深度转化的“核心引擎”,助力学生从“读进去”到“悟出来”。
课题引领让阅读有“研”的深度。学校鼓励各年级语文组围绕阅读实际问题开展课题研究:一年级聚焦“阅读对语言表达力的提升”,三年级探索“读书会活动对阅读理解能力的促进”。从学期初课题申报,到学期中跟踪完善,再到学期末成果汇报,“科研思维”的融入,让阅读指导更精准、更科学。
![]()
学校精心构建了全时空阅读场域——长廊读书角,营造书香氛围。牛静宇摄
课程赋能让阅读有“体系”的支撑。学校构建特色阅读课程体系,为不同年级学生提供“阶梯式”阅读指引:“国学经典浸润课程”通过“晨诵午读暮省”,让六个年级学生逐步学完12册国学内容,在经典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经典深度阅读课程”厚植家国情怀,让学生在红色故事中汲取成长力量。这些课程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推动阅读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
课堂渗透让阅读有“融”的温度。学校着力让每一位教师成为“阅读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融入阅读元素:语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精读文本、品味语言;数学课上,通过“数学故事” 激发学生对数理逻辑的兴趣;科学课上,指导学生阅读实验手册、撰写观察报告。“课课有阅读,时时能阅读”的氛围,让学生在每堂课中都能感受阅读价值。
“三化输出” 强闭环 彰显阅读育人价值
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威县第九小学打造“阅读输出可视化、阅读成果场景化、阅读影响具象化”的“三化输出”体系,让阅读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有影响。
可视化让阅读收获“留下来”。学校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记录阅读收获:思维导图梳理阅读脉络,手抄报展现创意感悟,推荐卡提炼书籍亮点,绘本集、作文集汇总写作成果。截至目前,学生已完成1000余份手抄报、50余册作文集,构建起真实的阅读成果矩阵。
![]()
教师开设阅读指导课,引领学生探索书海奥秘。牛静宇摄
场景化让阅读成果“活起来”。通过课前三分钟分享、阅读分享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在实践中表达、在展示中成长,人人成为“小主播”,个个都是“阅读之星”。学校还将学生分享视频储存至云端,通过二维码让阅读成果更具传播力与互动性。
具象化让阅读影响“传开来”。阅读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生身上,更延伸至家长与教师群体:家长在“亲子共读” 中见证孩子成长,反馈“孩子更爱表达、更懂道理”;教师通过“博雅读书群”“博雅论坛”,形成“共读—共研—共享”的成长链,并依托“五个一”赋能体系,以精准规划、深度笔记、体系建构等实现专业成长。数据显示,该校92%的学生能超前或按时完成阅读打卡,76%的学生养成规律阅读习惯,80%的学生具备独立总结书籍内容的能力,成为阅读影响力的生动证明。
谈及未来规划,威县第九小学表示,以“著书立说”为抓手,深化书香校园建设,朝着“走在校园的人都带着君子的风范,吹过校园的风都带着书香的味道” 的目标迈进。同时,学校愿与全县各学校携手,推动阅读之花在威县每所校园绽放,助力更多孩子在书香中丰盈精神生命,成长为有文化底蕴、有综合素养、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博雅少年。(黄建信、牛静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