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P30中国代表团团长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 李高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拉开帷幕。未来十天,全球各国代表将围绕气候行动的未来展开密集磋商。
本届大会正值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的关键历史节点。如何在多边主义遭受挑战、气候资金长期缺位的背景下,凝聚共识、推动落实,成为摆在所有参会者面前的核心议题,也是关乎下一个十年应对气候变化集体努力的重要问题。
美国因特朗普政府再度退出《巴黎协定》而缺席本次会议,这一局面将中国推至聚光灯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碳排放国,中国在COP30中的表现备受关注。
中国政府派出由生态环境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十几个部门和研究单位组成的中国代表团,涵盖政策制定、外交协调、财政支持、科技研究等多方面力量,全面参加贝伦大会百余项议题的谈判。代表团团长由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担任。
自2005年起参与气候谈判,李高是一位历经多届大会的“气候外交老兵”,本次是他首次以代表团团长身份率团出征。
当前,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处于“十字路口”, 中国角色如何定位?资金的问题怎么谈?如何开启《巴黎协定》实施新十年?……11月13日,在代表团驻地,李高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独家专访。
李高表示,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多边主义是唯一正道。中方将在COP30期间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支持主席国巴西推动大会取得成功,致力于在坚持多边主义、聚焦行动落实的基础上,开启《巴黎协定》实施的新十年。
![]()
视觉中国 图
以下为专访全文:
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处于“十字路口”
澎湃新闻:今年是《巴黎协定》签订十周年,如何评价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总体形势?我们正处在怎样的历史节点?
李高:当前,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处于十字路口,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大势。《巴黎协定》达成十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提交了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世界大势所趋,充分融入各国发展战略当中。根据联合国有关机构评估,如果没有《巴黎协定》,全球温升将达到4℃以上。《巴黎协定》将温升降到了2.8度,作用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全球气候治理面临诸多“新挑战”亟待解决。地缘冲突、美国退约、单边主义抬高转型成本……这些都让多边进程充满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提出全球南方要发挥领导力,填补美国退约的缺口,我们认为,发达国家应积极承担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下的责任和义务,率先大幅减排,并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不应由发展中国家填补发达国家的责任和义务缺口。全球南方可以在维护多边主义、推动多边进程方面发挥领导力,贡献克服阻碍下一个十年气候集体行动和国际合作的解决方案。
中方在贝伦大会上提出五方面预期
澎湃新闻:中国代表团对贝伦大会有哪些具体预期?将在哪些关键议题上推动谈判进展?
李高:必须向世界发出坚定支持多边主义的信号。气候危机面前,没有一个国家能置身事外。各方应共同表明:绿色低碳转型的潮流不会改变,国际合作的方向不容动摇。为下一个十年全球气候治理奠定政治基础。
我们应坚守并落实《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制度基础,贝伦大会应遵循其目标,体现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充分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责任、发展需求和国情能力方面的差异,坚持《巴黎协定》确立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的制度安排。发达国家应正视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作出的努力和贡献,积极回应全球南方的特殊困难和关切。
第三要统筹推进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谈判。大会应鼓励各国采取符合国情的减缓措施,促进各方加强政策经验交流,互学互鉴。大会应推动全球适应目标涉及的指标体系取得积极成果,为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行动提供指导和有益参考,同时更好评估和调动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资金支持。
第四方面,贝伦大会应研究如何落实《公约》第3.5条关于合作促进有利和开放国际经济体系的要求。一些国家的单边经贸措施,显著提高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转型成本。大会应当认真探讨如何消除这些障碍,维护开放合作的国际经济体系,确保气候行动能在良好环境中推进。
五是坚持气候正义,推动全球公正转型。公正转型不仅要关注一国之内不同群体的公平,更要实现国家之间的公平。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将净零目标定在2050年,这与全球目标年相同,这实际上挤压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空间。这一问题不解决,国家间的公平公正将很难实现。
贝伦大会应当明确要求: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要确保广大发展中国家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绿色技术和产品,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缩小而不是扩大南北发展差距。
中欧有能力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澎湃新闻:在率团出席COP30部长级预备会议期间,你与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德国、法国等成员国进行了深入交流。请问在关键的中欧双边气候对话中,你们讨论了哪些合作?如何看待中欧在这方面的合作,如何评价欧方2035年自主贡献力度?
李高: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长期以来,双方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成功历史和广阔潜力。
在变乱交织的当下,中欧有能力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低碳发展,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和意愿。贝伦大会召开期间,我们也愿意与欧盟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大会取得成功,在团结合作中开启《巴黎协定》新十年。
欧盟于11月5日提交了2035年NDC目标,我们注意到一些国际机构和发展中国家对欧盟NDC力度的评价,认为欧盟2035年NDC与国际社会预期有一些差距。但我们尊重并善意理解欧盟的自主政策选择,我们希望各方提出和实施国家自主贡献应当体现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坚定方向,这样才能向市场传递清晰信号和稳定预期,要避免向国内各界和国际社会传递气候政策行动放松甚至后退的信号,否则将对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消极影响。
过去,中欧双方通过坦诚的对话与紧密的合作为《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和实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愿与欧方增信释疑、相向而行,落实好双方领导人声明和共识,努力将中欧气候变化合作打造成为中欧伙伴关系的亮点,为全球树立南北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榜样。
发达国家3000亿美元目标要有时间表、路线图
澎湃新闻:气候资金、全球适应目标等议题一直是气候谈判的难点。你认为这些议题在COP30上可能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中方将提出哪些建设性解决方案?对于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出资的问题,你如何回应?
李高:充足的气候资金支持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至关重要。
去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达成了发达国家带头到2035年每年至少动员3000亿美元以及全球各主体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融资1.3万亿美元的目标,但很多发展中国家认为这一目标力度不够,未充分体现发达国家的出资义务。我们欢迎主席国提出了关于实现1.3万亿美元的路线图的报告,但发达国家以公共资金为主实现3000亿美元更具有带动、引领作用,希望贝伦大会深入讨论发达国家提出以公共资金为主实现3000亿美元目标的时间表、路线图。
为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提供资金支持,是发达国家在《公约》和《巴黎协定》下应承担的法律义务,我们希望发达国家能够切实履行出资义务、兑现出资承诺。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气候行动缺乏资金支持的困难感同身受。多年来我们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渠道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截至2025年10月,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了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受到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下一步,中国将继续通过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等重要,适应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更为紧迫和优先的事项。我们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在适应问题上的合理诉求和重要关切。本次大会争取就全球适应目标形成相关指标体系,为各方提高气候韧性提供更多参考和指导,并更加有针对性地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行动。
同时,中方积极支持联合国秘书长提出的“人人享有早期预警倡议”,切实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适应能力,减少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和损害。中方正积极通过南南合作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用气象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努力为落实“早期预警倡议”做出贡献。
公正转型必须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澎湃新闻:发展中国家希望今年的COP会上能有一个公正转型机制,对于这一机制中国的立场是什么?
李高:中国的发展经验表明,发展和转型相辅相成,我们是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实现更好发展。
在公正转型问题上,我们认为,既要讨论如何解决发展中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国内不同群体间的公平问题,更要讨论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如何维护国家间的公平公正问题。
全球气候治理和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的责任、发展阶段和能力不同。公正转型必须尊重“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尊重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发展阶段选择的自主转型道路,同时要为发展中国家转型营造公正合理的国际环境,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缩小而非扩大南北发展差距。特别是要维护公平开放的国际经贸体系,让广大发展中国家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绿色低碳产品,避免通过绿色壁垒等形式加重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负担、抬升绿色低碳转型成本。
发达国家应当远早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公正转型、公平发展腾出必要空间。
中国新NDC目标将纳入“十五五”“十六五”规划加以落实
澎湃新闻: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新提交的NDC目标及执行进展。中国下一步将如何向世界展示降碳决心?
李高: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是基于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和长期战略提出的。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是对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有力支撑。
这一目标不仅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提高气候韧性的目标,同时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能源转型,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的目标。这标志着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从聚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到覆盖全温室气体、从控强度到降总量的重大跨越,全面展现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温室气体净排放下降绝对量将超过此前所有发达国家历史同期水平,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总量将超过全球当前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总和。
中国言出必行,将把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纳入“十五五”“十六五”规划加以落实。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自身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公平的国际环境、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惠的贸易格局和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我们将高举多边主义旗帜,继续与各方一道,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实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
![]()
海报设计 周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