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河表里的巍峨关隘,到守护文脉的法治屏障,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以文化“寻保传”专项活动为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保护任务逐层分解至各业务部门,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山河表里”专业化办案团队,累计开展文物寻访与巡查20余次,以严密组织、健全机制为文化遗产保护筑牢坚实根基,让千年古关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持久生机。
以精准监督筑牢保护防线
2025年初,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在全县范围内启动文物古迹大巡查行动,由党员检察官带头,实地走访潼关古城墙遗址、十二连城烽火台等41处文物保护单位,全面覆盖2个历史文化名镇、5个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文化街区。在水坡巷巡查中,检察干警发现巷道内建筑材料长期堆积阻碍通行、观景台木桥破损严重形成安全隐患、垃圾分类设施缺失等问题,既影响人居环境,也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潼关县人民检察院随即向属地镇政府发出诉前检察建议,推动其统筹环卫、城建、文旅等多方力量,全面清运堆积垃圾、增设分类垃圾桶,并依照传统工艺修复木桥结构,既消除了安全隐患,也延续了古巷的历史韵味。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问题迅速整改到位,公益监督实效逐步显现。截至目前,依托巡查共发现公益诉讼线索4条,立案办理4件,整改工作正有序推进。
以多元联动凝聚保护合力
潼关县人民检察院构建“检察+”多元协同保护机制,凝聚起文化遗产守护的强大合力。主动联合文旅、公安、住建、生态环境、水务等8个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巡查、组织专项座谈等方式,共同研判文物保护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在执法司法层面,推动建立案件线索双向移送、执法信息互通共享、整改效果联合评估的闭环流程,实现刑事司法与公益诉讼无缝衔接,全面提升综合保护效能。牵头召开跨部门协调会议2次,与文旅、环保等部门开展联合巡查5次,共同推动解决历史遗迹周边环境治理、非遗知识产权维护等多项难题。在一次针对黄河沿岸文物环境的联合检查中,检察院与水务、环保部门协同发力,推动清理影响文物安全的堆积物3处,有效改善了文物存续环境。从烽火传讯到协同共治,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以联动破壁垒,以合力促治理,让古老的文化遗产在多方守护中焕发新生。
以初心使命传承文化根脉
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党支部将红色基因传承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以“寻保传”专项活动为抓手,加强红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推动红色精神传承与检察实践深度融合。2025年清明节前夕,潼关县人民检察院对县烈士陵园、瀵井伤兵转运站等抗战遗迹开展专项巡查,相关宣传报道获最高检及省、市院转发推广。依托“黄河最美第一湾”的地域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加强与政府部门协作,共同塑造黄河文化品牌。同步走访黄河老腔、船工号子等非遗项目传承人,推动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在“舌尖非遗”保护方面,聚焦潼关肉夹馍等饮食类非遗项目,就立法保护提出专业建议,联合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从知识产权保护、地理标志运用等司法角度强化保障,助力非遗传承与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陕西党建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