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谋士”,大家第一反应都是诸葛亮。其实东吴有个人,战略眼光比诸葛亮还要厉害,他就是鲁肃。
赤壁之战能打赢曹操,借荆州给刘备,这些关键决策背后都是他在推动。
可惜他去世得太早,要是再多活几年,三国的历史可能就得改写了。那么鲁肃到底有多厉害呢?
![]()
富家少爷偏要干大事,周瑜一眼看中他
说起鲁肃,他家里相当有钱,在临淮东城那一带算是地主阶级。家里粮仓堆得满满的,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好好过日子,守着家产就行了。
鲁肃偏不,他从小就喜欢读兵书,练武艺,脑子里想的都是怎么建功立业。东汉末年乱成一锅粥,鲁肃就琢磨着跟谁干才有前途。
袁绍当时势力最大,占着河北四州。鲁肃专门跑去考察了一圈,回来就摇头。
他觉得袁绍这人优柔寡断,手下谋士一大堆,各有各的主意,根本成不了大事。袁术在淮南称帝,鲁肃更是看不上,这人除了会搜刮民财,啥本事都没有。
![]()
孙策在江东打出一片天地的时候,鲁肃动心了。孙策这人能打仗,有魄力,手下还有一帮能人。
鲁肃本来想直接投奔孙策,结果没等他动身,周瑜先找上门来了。周瑜当时在居巢当县长,缺粮食,听说鲁肃家里有的是粮食,就派人去借。
鲁肃二话不说,指着两个粮仓说,你看着拿。这两个粮仓各有三千斛粮食,周瑜也不客气,直接拉走一仓。
周瑜拿了粮食马上给孙策写信,说鲁肃这个人不简单,有王佐之才。孙策正缺人才,立刻派人去请鲁肃。就这样,公元200年左右,鲁肃正式加入东吴阵营。
![]()
孙策见到鲁肃,聊了几次就知道这人确实有本事。孙策让他负责军粮调度。这个位置虽然不算太高,但能接触到军事机密,也算是核心圈子了。
没过多久孙策就遇刺身亡了,孙权接手江东。孙权当年才十九岁,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江东虽然打下来了,但周围都是敌人,北边有曹操,西边有刘表,山越人还经常造反。
孙权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个时候,鲁肃站出来了。
![]()
一番话点醒孙权,东吴从此有了方向
孙权刚接班时,找了很多人问计策。大部分人都建议他守好江东就行了,别想太多。
鲁肃听完这些保守派的意见后,他觉得孙权年轻,正是有作为的时候,怎么能只想着守成呢。
有一天孙权单独召见鲁肃,孙权直接问他:现在汉室衰微,天下大乱,我想干一番事业,到底该怎么办!
鲁肃等的就是这句话。他跟孙权说:那些大臣让您学齐桓公、晋文公,尊奉汉室当霸主,这话听听就算了,根本没法实现!
鲁肃给孙权分析形势。曹操势力最大,暂时动不了他。袁绍占着河北,但这人成不了气候。
![]()
刘表手里有荆州,这块地盘富庶,人口多,但刘表年纪大了,两个儿子又不争气,早晚得出事。益州的刘璋太软弱,张鲁盘踞在汉中,也不是什么厉害角色。
说完外面的情况,鲁肃开始给孙权出主意。
他说您现在应该做三件事。
第一,派兵把黄祖给灭了。黄祖是刘表的手下,占着江夏,就在东吴的上游,是个眼中钉。
第二,等刘表死了,马上发兵拿下荆州全境。第三,荆州拿下后继续往西打,把益州也收了。
这样一来,东吴就占了长江天险,有了荆州、益州、江东三块地盘,跟曹操二分天下,然后找机会统一。
![]()
孙权听完震惊了。他从来没想过东吴还能有这样的前景。
以前那些大臣只会让他守江东,鲁肃却给他指了一条通天的路。孙权当场就决定重用鲁肃,让他做赞军校尉。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榻上策》。这个战略规划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
诸葛亮在公元207年给刘备出的主意,鲁肃在公元200年就给孙权规划好了。
![]()
而且鲁肃的规划更实际,荆州、益州都在他的计划里,东吴有长江天险,占地利优势,真要实施起来比刘备的计划靠谱多了。
孙权拿到这个战略规划后,开始按部就班地执行。
公元208年,孙权派兵攻打黄祖,一战成功,把黄祖给杀了。江夏这个地方落到东吴手里,长江上游的威胁解除了。鲁肃的第一步计划就这样实现了。
![]()
赤壁大战的关键人物,没他就没有孙刘联盟
公元208年秋天,曹操南下攻打荆州。刘表已经去世,儿子刘琮直接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声势大得吓人。江东上下都慌了,孙权手下的大臣分成两派,主战派和主降派吵得不可开交。
主降派的理由很充分。曹操号称有八十万大军,水陆并进,东吴才多少人马,怎么打。
荆州都投降了,说明曹操实力确实强。与其跟曹操硬碰硬,不如早点投降,还能保住江东基业。
![]()
鲁肃急了。荆州丢了,东吴的战略规划就泡汤了,怎么能投降呢。
他赶紧去找孙权说:那些人劝您投降,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投降曹操,曹操肯定会给他们官做,还能保住家产。您要是投降了,您觉得曹操会怎么安置您。
孙权一想也是,自己投降了,曹操肯定不会让自己继续掌权,最多给个闲职,这跟囚徒有什么区别。
鲁肃接着说,现在荆州虽然丢了,但刘备还在。刘备虽然败了,但手下还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些猛将,诸葛亮也是个厉害的谋士。
![]()
刘备现在走投无路,肯定愿意联合东吴一起对付曹操。孙刘两家联手,曹操也不是不能打。
孙权听了鲁肃的话,心里有了底。他派鲁肃去找刘备,商量联合抗曹的事情。鲁肃这一趟出使非常关键。
他见到刘备后,摆明了东吴的态度,孙权是想打的,不是想降的。刘备当时也没别的选择,马上同意联合。
诸葛亮跟着鲁肃一起回到东吴。孙权见了诸葛亮,更加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
孙权下定决心后,把周瑜从外地调回来商量对策。周瑜本来就是主战派,他跟鲁肃的想法一致。
周瑜分析了曹操的弱点,北方士兵不习水战,荆州投降的士兵还没收服,军心不稳。周瑜要求孙权给他三万人马,保证打败曹操。
孙权最终决定开战。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败曹操,曹操连夜逃回北方。这一仗打出了东吴的威风,也保住了江东基业。
这场战役的关键人物不是周瑜,是鲁肃。没有鲁肃力排众议坚持抗曹,没有鲁肃促成孙刘联盟,赤壁之战根本打不起来。
借荆州引发争议,他的离世让东吴乱了套
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了荆州南部的几个郡。
荆州这块地盘本来是鲁肃战略规划里的核心,现在被刘备占了,东吴上下都不满意。周瑜就主张武力夺回荆州,把刘备赶走。
鲁肃的想法不一样。他觉得,现在不是夺荆州的时候。曹操虽然败了,但实力还在,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刘备占着荆州,等于替东吴挡住了曹操西线的压力。
![]()
刘备现在实力弱,还得依靠东吴,把荆州借给他,他就欠东吴一个人情,以后好办事。
再说荆州本地人对刘备有好感,刘备治理荆州,那里的百姓就不会反抗,东吴也省心。
孙权觉得鲁肃说得有道理。公元210年,孙权在鲁肃的坚持下,把荆州借给了刘备。
周瑜直到死都反对借荆州,临终前还给孙权写信,让孙权提防刘备。其他大臣也觉得鲁肃太软弱,白白把到手的地盘送出去了。
鲁肃顶着巨大压力坚持自己的战略。他认为东吴要统一天下,光靠自己不行,必须有盟友。刘备就是最好的盟友。
![]()
只要孙刘联盟不破,曹操就得两线作战,东吴就有机会慢慢扩张。荆州暂时借给刘备,等时机成熟了再谈收回的事情。
公元215年,孙权派人跟刘备要荆州,刘备不肯给。双方还差点打起来。
鲁肃跟关羽在益阳对峙,鲁肃单刀赴会,跟关羽谈判。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当年刘备走投无路,是东吴收留了他,还借地盘给他发展,现在刘备有了益州,该还荆州了吧。
关羽也知道理亏,最后双方达成妥协,刘备把荆州东部几个郡还给东吴,保留荆州西部。
![]()
这次谈判鲁肃算是尽力了,既维护了东吴的利益,又没有撕破脸。
孙刘联盟虽然出现裂痕,但总算还在。鲁肃死死守住联盟这条底线,就是因为他清楚,联盟一破,东吴就危险了。
公元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鲁肃一去世,东吴的战略方向立刻就变了。吕蒙接替鲁肃的位置,吕蒙是个猛将,但战略眼光不如鲁肃。
吕蒙一直主张夺回荆州,鲁肃在的时候他说不上话,鲁肃现在不在了,吕蒙马上给孙权出主意,用计谋夺取荆州。
![]()
公元219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最后被东吴杀了。
荆州是夺回来了,但孙刘联盟彻底破裂了。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倾全国之力攻打东吴,要给关羽报仇。东吴虽然打赢了夷陵之战,但两家结下了死仇。
鲁肃生前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孙刘联盟一破,曹魏坐收渔利。
东吴从此陷入被动,再也没有机会实现统一天下的战略目标。要是鲁肃多活几年,坚持联盟政策,东吴真有可能统一天下。可惜他去世得太早了!
信息来源
《三国志·吴书·鲁肃传》陈寿著,裴松之注
《资治通鉴·汉纪》司马光编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三国史研究》学术专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