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场被外界称为“安世之乱”的中荷半导体风波,终于有了阶段性结果。
中国方面已经同意“部分恢复”安世半导体的芯片出口。而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中国区负责人也确认:公司已经收到了中断多月后的首批芯片。对于整个欧洲汽车产业来说,总算是能喘一口气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安世事件的爆发,过去几个月,欧洲车企因为芯片断供陷入半停摆状态。
![]()
“安世之乱”的始作俑者,就是荷兰政府,9月30号,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对安世半导体荷兰总部实施接管,但安世其实是一家中资控股企业,主业是功率半导体,用在汽车和新能源设备上。所以在中国业内,这场事件被称为“供应链人质危机”。
安世事件一爆发,中国商务部第一时间表态。中国要求荷兰停止侵害中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恢复正常贸易秩序。但荷兰方面当时态度强硬,摆出一副“法理优先”的姿态。他们以为自己掌握了安世总部,就能掐住中国的脖子。
可没想到,中国直接反手一招,安世中国的工厂自己开闸出货,绕过荷兰总部。货没断,客户照样拿到芯片。这一步,等于直接把荷兰那边架空。
你要管行政?行。那我就自己干生产。你不出口?没关系,我来出。
中国商务部在11月9日的声明里,说得非常直接。造成全球半导体供应链混乱的源头,在荷兰政府一边。中方注意到欧方已经在协调,也希望欧方继续加大力度,促使荷兰尽快撤销错误措施,让安世半导体产品恢复正常供应。
![]()
更重要的一句是:中国本着对全球产业链安全负责的态度,对符合民用用途、符合出口要求的产品,予以豁免。中国不是要“卡脖子”,而是要维护规则。但前提是,你得先守规矩。
这一招,其实打得非常巧。中国没有选择公开制裁,也没直接对荷兰开火。而是用现实行动告诉全世界:安世的核心生产线在我这儿,全球的车企要芯片,还得靠中国工厂。你可以冻结一个公司,但你冻结不了产能。你可以扣下一个总部,但你拿不到芯片。
这件事,也让欧盟内部出现了罕见的分歧。欧盟委员会其实在这件事上更倾向于缓和。因为欧洲的制造业太依赖中国的半导体中低端供给。从电动车到光伏设备,从家电到工业控制系统,中国的芯片早就深入他们的供应链。欧盟看到,荷兰的强硬行为,不仅没压制中国,反而打乱了欧洲自己的产业节奏。结果就是,现在欧盟反而要出面“劝荷兰冷静”。
有人问,荷兰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句话:赌。荷兰政府以为,靠着ASML的光刻机和欧美的政治加持,可以逼中国让步。他们想试探北京的底线,看中国会不会妥协。
但这次北京的反应,比预期更冷静,也更强硬。中国没有情绪化应对,而是用制度、用供应链的力量,反向施压。结果是,荷兰赌输了。虽然现阶段,安世荷兰的行政权还在手里,可产业话语权已经不在。
现在的局面,表面上是中国、荷兰在博弈,但实际上,是中国与整个欧洲产业安全逻辑的对撞。中国给了荷兰一张“黄牌警告”,但同时,也给了欧洲一个机会:别再让政治干预产业。因为技术的逻辑,永远比意识形态更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