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新婚3天的战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没想到妻子得知消息后转身就嫁给了丈夫的亲大哥,然而30年后,妻子跪在坟前嚎啕大哭:“你当初交代我的事情,我都做到了……”
天刚蒙蒙亮,谢玉花还在被窝里,王长献已经悄悄起身,穿上军装,屋子里静得能听见他轻手轻脚系扣子的声音。
谢玉花睁开眼,盯着天花板,不想动,前一天结婚还热闹着,这天屋里只剩下两个人的呼吸声,空气里夹杂着洗衣粉和汗味。
“玉花,我得走了,前面有紧急任务。”王长献没敢看她,只是低头摸了摸她的手。手有点凉。
谢玉花一下子坐起来,把被子裹在身上,嘴唇抖了一下,没说话。她知道这一天会来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新婚第三天,家里鞭炮纸都没扫干净,丈夫要上前线。
“你去吧,家里有我。”谢玉花咬着牙,没掉泪,她甚至不敢问危险不危险,只是把他的饭盒递给他,里面是她刚做的鸡蛋炒饭。
王长献点点头,刚想说什么,把话咽了回去,门口的背影一闪,带着泥土味,带着军人的硬气就走了。
1984年夏天,村口有人急急忙忙跑来,说邮递员找谢玉花,她还没反应过来,对方把电报递到她手里,她手一抖,差点没接住,电报只有寥寥几句话,通知王长献在战斗中牺牲,遗体埋在云南麻栗坡。
谢玉花脑子一片空白,抱着电报坐在门槛上,像是被抽空了筋骨,她整整坐了一夜,没喝水,也没吃饭,第二天一早,村里人发现她晕倒在地上,嘴里还念叨着:“我说过家里有我……”
葬礼没有举行,家里连照片都没有,王长献的母亲哭瞎了眼,父亲咬着牙没吭声,谢玉花把头发剪掉,穿着黑衣服,像个影子一样在家里进进出出,她不和人说话,只是每天烧水、做饭、照顾老人。
可即使这样谢玉花都没有走,她留在王家,照顾王长献的父母,王家本就清贫,王长献的大哥王长友身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家里还有一个小弟和小妹,都是半大小孩。
谢玉花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要哄大哥吃饭,有时候王长友闹起来,把碗摔得满地都是,谢玉花一个一个捡起来,默默收拾,她从不跟村里人诉苦,只是把头发扎得紧紧的,走路带风。
最难熬的是1985年冬天,家里没钱买煤,谢玉花跑到村外捡柴火,手冻得开裂,大哥发病厉害,她就守着他一夜不睡,有时候一边哄一边掉泪,她心里只有一句话:“这是我答应长献的。”
有人说谢玉花年纪轻轻守寡,不如再找个人家,也有人说,她要是走了,这一家人就真散了。
没多久,她做了一个让全村人都不敢相信的决定——嫁给王长献的大哥王长友,谢玉花却硬是把这个家撑了起来。
有人背地里议论,说她疯了,她不在乎,她只记得王长献走的时候说:“家里有你,我放心。”她就是要把这句话做成真的。
王家穷得叮当响,谢玉花要照顾公婆、丈夫,还要养活小叔和小姑,她白天种地,晚上缝衣服,村里人都知道她厉害,谁家都不敢轻易来欺负。
生活的艰难谢玉花都扛了下来,她从没对谁抱怨过一句,她觉得,只要王家的每个人都能活下去,王长献在天之灵就能安稳。
直到2014年,村里来了几个退伍军人,说要带她去云南麻栗坡,谢玉花一开始不敢信,她穿着自己缝的旧衣服,跟着一群人坐火车、转汽车,终于在烈士陵园的那一刻,整个人都僵住了。
她两只手颤抖着抚摸墓碑,嘴里断断续续地念叨着:“长献,我来了,三十年了,我终于来了。”她扑在墓前,哭得撕心裂肺,声音带着三十年的委屈和执拗。
那一天,烈士陵园静得连风都停了,同行的人都没敢劝,只站在一旁,低头抹泪。
谢玉花跪在墓前,哽咽着说:“你当初交代我的事情,我都做到了……”
她没说家里有多苦,没说自己吃了多少亏,只是反反复复地念叨这一句话,她觉得自己没愧对王长献,也没愧对王家。
后来,谢玉花的事迹传开了,有人专门来采访她,问她后不后悔,谢玉花摇摇头,说:“我不后悔,他在前面保家卫国,我就在家里守着这一大家子。”
这些年,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抚恤金也补发下来了,还被评了“最美军嫂”,但她最看重的,是每次清明都能站在王长献的墓前,跟他说一句:“家还在,人都在。”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