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出手了。
这一次不是对中国,而是拿东盟国家开刀。
事情发生得很隐蔽,却足够震撼。
最近外媒披露,美国正悄悄与马来西亚和柬埔寨签署两份新贸易协议,表面上是“关税互惠”“矿产合作”,但协议里却埋了一个“毒钉子”。
一个冠冕堂皇的名词:“第三方协议审查权”,实质上就是美国想干预你和谁做生意,它说了算!
![]()
这还不叫“不平等条约”?删除“条约”两个字都不为过。
我个人认为,特朗普这一招,不是简单的经济条款,而是赤裸裸的地缘控制手段,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新时代的“经济殖民契约”。
只是这回美国用贸易的绳套,紧紧捆住的不止是一个市场,而是冲着我们中国来的。我们来拆开看看,这个“审查权”条款有多狠。
第一,逼你选边站队。
协议明文写着,如果马来西亚或柬埔寨今后与第三国(比如中国)达成新协议,只要美国认为“损害其利益”,就能单方面终止现有贸易优惠。关键是这里的“损害”标准,完全由美国说了算,没有定义,没有仲裁,连个公正流程都没有。
![]()
第二,钳住资源命脉。
马来西亚手里有稀土,柬埔寨有锂矿。对新能源产业来说,这些都是绝对命根子。美国不是不知道,而是看得太明白。
所以与其说是关税互惠,不如说是资源敲诈:你拿矿,我给你市场,前提是不能跟中国来往太密——这就是典型的“绑矿为质”。
第三,敲打东盟群体,试探底线。
如果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咽下这口气,那下一个是谁?泰国?越南?印尼?美国这是拿“贸易刀”一国电锯两国试水,试得住了,就把整片东盟往自己怀里拉,试不住,再换招。但底线必须探清。
![]()
外界的最大疑问来了:这等于开历史倒车回19世纪了吧,为什么这两国不吭一句?
答案也不复杂:因为它们确实“有求于美国”。
我们去翻一下数据:2024年柬埔寨对美出口额 262亿美元,占其全年出口总额的40%;
马来西亚对美国的依赖体现在高科技端,光刻机、刻蚀机这类关键设备,还真的离不开美国供应链。
这两个国家不是没看到条款不公平,但它们知道,对抗是要付出代价的。特朗普能撕协议,它们不一定撑得了后果。这就是最现实的国际政治:有核心利益,就有沉默的理由。
![]()
但我更想提醒一句,这种沉默,不代表认同。这是“妥协求生”,不是“虔诚效忠”。
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留了一手。
今年6月中国跟东盟才刚刚签了几笔极有前瞻性的协议,包括: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正式启动;首批东盟企业落地签约,涵盖制造与高端科技;跨境产供电对接机制建立,未来实现产业链区域内闭环运转。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经贸连接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24年中东盟贸易总额达到9823亿美元;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柬埔寨的纺织成衣出口中,中国市场所占比例超过一半!
![]()
要知道中国不发号施令,也不逼人站队。但我们能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市场和机会。这一点,东盟国家心里一清二楚。
所以特朗普再怎么玩小动作,也难撼大局。
让人觉得讽刺的是,美国政府前脚才在APEC会议上对着全球大谈要什么“尊重各国主权”,后脚就端来了这个“你签什么协议要我审批”的霸王条款。
这不是打自己的脸,是把脸丢给世界看。
![]()
有网友说得好:“特朗普就是把‘美国优先’刻在额头,巴不得别人都得抬头臣服。”但现实告诉我们,现在的国际秩序,不是美国一个人说了算的时代了。
印尼刚刚顶回美国的芯片禁令,越南坚持与中国稀土合作,哪一个不是用行动在向美国说“不”?
东盟国家虽小,但不再是100年前的“爪哇国”“安南国”。他们讲究“战略自主”,更明白谁才是真正的长期伙伴。
特朗普的这招,看似步步为营,实际透露的是焦虑、虚弱。当美国发现再怎么竞争也难撼中国的合作网络时,它开始玩起“捆绑第三国制中”的旧戏码。只不过这一套,早已经不是2025年的国际社会能接受的了。
![]()
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美国此刻的行为,只会让更多国家意识到:与其被美国绑上战车,不如握紧中国这只稳舵之手。
等到马来西亚、柬埔寨的精英们冷静回神,他们终会明白,签那张协议,不过是跟一只焦躁帝国的交易,注定随时撕毁。而中国给的,是共赢、是建设、是未来。
所以我说等着看吧。
这张“霸王条款”,撑不了多久,就得沦为废纸一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