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齐卫平:“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传承发展

0
分享至


来源 | 人民论坛网-国家治理杂志

转载请注明来源


以规划引领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五年规划是中国之治的突出优势。“十五五”规划建议以高瞻远瞩的眼光谋划发展战略,作出重大部署,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党和人民走准、走好、走实、走深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之路,指明方向。如何理解把握“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传承发展?推荐阅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齐卫平在《国家治理》的最新刊文。


统一思想,为砥砺前行提供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社会长期稳定,党治国理政取得的显著成效,彰显中国之治的卓越智慧。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原因有很多,以规划引领发展是解读中国何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密码。以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体现国家治理的引领性、目标性、统筹性、合规性、有序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建设的一大特色。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接续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创造的经验,使以规划引领发展成为中国之治的一张独特名片。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是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首要条件。规划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制定什么样的规划、怎样制定规划,需要有思想指导。党的指导思想是规划的纲,举起指导思想的纲,制定规划形成各项部署才能“目张”。党的指导思想,对制定规划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明确坚持的立场和遵循的原则;二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通常的叙事逻辑是:方向是保证,战略是引领,目标是指向,思想则统领方向、战略和目标。由此,全面把握“十五五”规划的精神和部署,必须对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加深认识。

“十五五”规划建议在总论部分阐明“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对“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统领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建议,对指导思想都作出明确规定,从文本看具体表述由两个层面构成。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表述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四五”规划建议的表述为:“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十五五”规划建议的表述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三个文本的文字表述虽略有不同,但突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指导中国实践的精神完全一致。

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形成的指导方针。结合每个五年规划实施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任务,指导方针体现出符合现实要求的针对性。“十三五”规划提出“一个以”,即“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四个以”,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十五五”规划提出“五个以”,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三个五年规划,围绕“中心”“主线”“主题”“动力”“目的”提出的指导方针,一方面,以阶段性要求形成重点聚焦;另一方面,以“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核心词语,体现连续性的特点。

激昂斗志勇往直前,锚定奋斗目标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指导思想的科学引领下,形成不竭的强大动力。作为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要求以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管正大方向、定准大战略,作好大谋划。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奋斗“十五五”时期新征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十五五”规划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纲”和“魂”,指明前进方向、把握战略定力、谋划重大部署,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引领中国号巨轮砥砺前行提供思想指南,确立行动纲领。



凝聚人心,形成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各方面普遍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点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问题,对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进一步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伟大事业需要凝聚人心,迈上新征程要求团结奋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指导与引领下,“十五五”规划建议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共同奋斗新征程的又一个总纲领。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齐的基本要求是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团结赢得光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14亿多人民的创造伟力。人民是创造历史伟业的主体力量,团结奋斗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对战胜挑战、开创未来具有关键意义,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把全体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的坚强领导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最可靠的主心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人民共同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团结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舟共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无不体现出党的卓越领导力。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力量,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能够做到把规模巨大的人口汇聚成为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顺应人民意志、回应人民诉求、满足人民期待,是中国共产党凝聚人心的重要经验。广大人民群众信赖拥护党的领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作为长期执政的价值取向。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凝聚人心坚持把“最大的政治”与“民生为大”相统一,是中国共产党把全体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秘诀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议》稿在指导思想中突出强调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这是指导‘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性要求。”这个总体性要求,充分体现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新征程上推动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落脚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两个阶段的安排,提出在第一阶段“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十五五”规划建议再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其中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这个要求放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中阐明,与党的十九大在阶段性部署中提出、二十大在总体目标中提出有所不同;二是形成“总体性要求”的新定位,树立起“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坐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检验“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

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经验,“十五五”规划的制定,坚持问题导向,把脉现实、问诊实践、形成聚焦,以回应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对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行动,凝聚民心形成合力,团结起来共同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奋斗,是胜利完成“十五五”时期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


精准谋划,描绘强国建设的框架图谱

曾经帝国主义压榨、封建主义统治下的旧中国,经济凋敝、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苦难的记忆难以忘怀。正因如此,中国人民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强烈的渴望。196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历届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为之不懈奋斗,以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强国战略日益成型,强国思维不断强化,强国蓝图逐渐明朗。党中央形成一系列引领性概念,提出建设学习强国、金融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航天强国、科技强国、体育强国、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文化强国等,形成强国战略的建设框架和实施图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逐渐丰满,设计不断完整,路径日益清晰。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出强国建设新步伐,在创新实践中迸发出强国建设的时代强音。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期奋斗,因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而展现出新的成效。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为中国强起来作出有力诠释,为强国建设战略注入新内涵,与强国战略的实施紧密相联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议》稿起草的总体考虑是,按照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对‘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十五五”规划建议作出的部署,服务于强国建设战略的要求,擘画的蓝图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景。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意味着五年规划把阶段性任务与远景目标相联系,打通现实与未来,以今天的努力为明天的奋斗夯实基础。“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制定,延续这一思想,精准谋划各项部署,推进强国建设的落地实施。新征程实施强国战略,要求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2025年10月1日晚,在重庆市南岸区拍摄的无人机灯光秀。 新华社记者 黄伟/摄


全面发力,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皆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先决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找到新的方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崭新局面。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制定一个个五年规划(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轨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步伐空前有力,辉煌成就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新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向前迈进的步伐和持续取得的胜利,正在向世界证明:有过辉煌历史的民族遭遇衰败之后,能够重新振兴;曾经强大的国家落伍于世界之后,能够再发力赶上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用三个时间节点的词,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阐释,体现出实践探索的历史逻辑:一是“新中国成立”,二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是“十八大以来”,表明一步步走过来的前进足迹。“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从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审视,“十五五”时期无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的精准把握,对“十五五”时期作出历史定位,强调“要巩固拓展优势、破除瓶颈制约、补强短板弱项,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以夯实基础赋能全面发力,以全面发力作用夯实基础,是“十五五”时期“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内在要求。 “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制定,作出系统部署,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的奋斗中心里有底、行动有方、前进有力。


坚定自信,掌握应对风险挑战的战略主动

艰苦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必须百倍珍惜。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可以实现的,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前进的道路从来不平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贯彻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刻洞察“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复杂发展环境变化,坚持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发展大势相统一,从牢牢把握“两个大局”深度演化态势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体现保持战略定力和增强必胜信心的充分底气。“变局蕴含机遇,挑战激发斗志。”不确定因素增多并不意味着不能把握,难预料因素增多并不意味着不可掌控。虽然风险挑战更加严峻,但是,我们党充分具备于危局中开新局的智慧和能力。中国共产党具有进行伟大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民族基因,无论怎样严峻的风险挑战,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是党和人民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是中国人民战胜各种风险的强大支撑。

“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五五”时期,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以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演变深刻影响国内发展,要想将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充分发挥创造历史的精神主动,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打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总表达,是党和人民坚信必将战胜任何风险挑战的宣示。面对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风险挑战,缺乏自信必然茫然无措,丧失自信必然无所作为。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克难关、战风险、迎挑战提供实践遵循,坚定发展信心。坚定不移贯彻“六个坚持”原则,落实党中央对“十五五”时期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对推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驶向胜利的彼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十五五”时期,我们党必定团结带领人民,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树立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上文略有删减

本文即将刊发于《国家治理》杂志

原标题 | “十五五”规划建议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传承发展

作者 |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导 齐卫平

新媒体编辑 | 赵光菊

原文责编 | 李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论坛 incentive-icons
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网,有价值的思想
8088文章数 3736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