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法国国民议会以255票赞成、146票反对的结果高票通过养老金改革暂停方案,将马克龙力推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4岁的改革搁置至2028年1月。
这一结果让350万法国劳动者得以按原计划提前退休,街头的抗议声逐渐平息,市场也以CAC40指数2.5%的单日涨幅给出积极回应。
但在这场看似“民众胜利”的背后,实际上是马克龙政府为化解执政危机的无奈妥协,暂停改革究竟是权宜之计还是饮鸩止渴?350万人的短期受益背后,法国社会又将承担怎样的长远代价呢?
![]()
法国总理勒科尔尼向法国国民议会发表演讲
改革暂停是必然选择
2025年的法国政坛,正深陷“少数派政府”的治理困境。
自2023年提前大选后,马克龙领导的中右翼阵营未能在国民议会获得绝对多数席位,新上任的总理勒科尔尼接手的是一个濒临失控的政治烂摊子。
前任政府强行推进养老金改革引发的社会动荡余波未平,反对党更是虎视眈眈,随时准备通过不信任投票推翻政府,这种脆弱的政治生态,注定了标志性改革的暂停并非偶然。
勒科尔尼政府面临的第一道生死关,是2025年10月16日的两场不信任动议投票,极左翼“不屈法国”与极右翼国民联盟分别发难,若任一动议获得289票以上支持,政府将被迫下台。
![]()
勒科尔尼
最终,两项动议分别以271票和144票未达门槛,勒科尔尼勉强过关,但这场险胜让政府深刻意识到,没有反对党的支持,任何重大法案都无法推进。
而社会党提出的合作条件直白且强硬:想要我们支持2026年国家预算,必须暂停争议已久的养老金改革。
这一妥协背后,是法国社会对退休年龄改革的根深蒂固的抵触情绪,回溯2023年,马克龙政府为推动改革动用特殊宪法权力绕开议会表决,引发了法国数十年来最激烈的社会抗议。
![]()
法国人罢工抗议
巴黎街头火光冲天,炼油厂罢工导致燃油短缺,地铁、公交系统瘫痪,数百万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延迟退休”。
这种全民性的反抗让政党们记忆犹新,在大选临近的敏感时期,没有哪个党派愿意冒触怒选民的风险。
此外,马克龙派内部的分裂也让改革失去了坚持的基础。
![]()
马克龙
作为马克龙时代的标志性政策,养老金改革曾被支持者视为“唯一拿得出手的成就”,议员马克・费拉奇等强硬派明确表示“无论政治力量对比如何,都会投票反对暂停”。
但更多议员意识到现实困境,继续坚持改革不仅会导致预算法案流产,还可能让政府垮台。
总理勒科尔尼最终选择以“弃权”策略化解内部矛盾,既不公开否定改革,又为与社会党的妥协留出空间,这场政治博弈的结果,终究是现实利益战胜了意识形态坚持。
![]()
马克龙
短期红利与群体分化
改革暂停的消息传来,最欢欣鼓舞的是1964年出生的法国劳动者。
按照原改革计划,他们需要多工作三个月才能退休,而如今政策调整让他们得以维持62岁9个月的退休年龄,安享晚年生活。
但在部分群体眼中,这场“胜利”却暗藏隐忧。
法国青年群体的焦虑感正在蔓延,现在的妥协只是把问题推迟了,等现在的年轻人退休时,养老金体系可能已经崩溃,政府讨好当代退休群体,代价却是让年轻人承担更沉重的财政负担。
![]()
法国退休老人
这种代际矛盾并非空穴来风,法国审计院的报告早已发出预警,当前养老金体系赤字已达66亿欧元,到2030年将保持稳定,2035年将升至150亿欧元,2045年更是会突破300亿欧元大关。
年轻一代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为前辈争取的“提前退休”福利,未来终将以更高的税收、更晚的退休年龄或更低的养老金待遇为代价。
此外,党派立场的鲜明对立,更凸显了法国社会的撕裂。
![]()
法国街头的年轻人
社会党将暂停改革视为“历史性胜利”,议员梅拉妮公开强调这一决定“捍卫了法国的福利传统”,国民联盟出于反对马克龙政府的立场投下支持票,却暗中批评“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
而“不屈法国”则坚决反对,其党团发言人指出,单纯暂停改革“未能触及问题本质”,还要求彻底废除改革计划,让退休年龄完全恢复至62岁全日制标准。
中右翼的共和党则投下反对票,认为暂停改革是“对法国财政未来的不负责任”,这种全方位的分歧,预示着养老金问题未来仍将是法国社会的撕裂点。
![]()
法国议会
国际对比下的反思
将法国的养老金改革困境置于欧洲乃至全球视野下观察,更能看清其本质。
在发达国家中,法国62岁9个月的退休年龄堪称“福利高地”,英国的退休年龄将于2026年从66岁提高到67岁,德国为65岁,意大利已达到67岁,丹麦更是计划在2025年将退休年龄提高至70岁。
这种显著的差距,意味着法国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更大挑战,改革本是必然趋势,却因国内政治阻力而举步维艰。
![]()
马克龙
其中德国2007年的养老金改革案例,为法国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当时德国面临类似的人口老龄化和财政压力,政府推出了“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方案,计划用20年时间将退休年龄从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
为了减少社会阻力,德国政府同时引入了“弹性退休机制”,63岁退休者养老金打80折,67岁退休者养老金部分上浮,并设立了针对低收入群体和重体力劳动者的特殊豁免条款。
这一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改革,虽然初期也引发争议,但最终顺利推行,使得德国养老金体系至今保持相对稳定,财政压力远小于法国。
![]()
德国退休老人
与法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在退休年龄改革中展现了更强的政治决心。
尽管2011年英国宣布将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时也引发抗议,但政府通过持续的公众沟通和数据透明化,让民众逐渐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英国财政部定期发布养老金体系可持续性报告,用详实数据说明“不改革将导致养老金发放困难”,同时配套推出职业养老金补充计划,形成了“国家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个人储蓄”的多层次体系。
这种“硬改革+软配套”的组合拳,让英国在退休制度转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
英国街头的老人
法国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西方福利国家普遍面临的转型难题,二战后建立的高福利体系,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冲击下已难以为继,但福利的刚性特征使得改革寸步难行。
希腊2010年债务危机中,为获得国际救助被迫将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引发大规模骚乱。
瑞典上世纪90年代通过“名义账户制”改革养老金体系,虽然短期承受压力,但如今已成为欧洲最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之一。
这些案例无不证明,养老金改革拖延越久,付出的代价越大,而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政治决心与社会共识的形成。
![]()
养老金改革
结语
未来的法国,终将回到养老金改革的原点,但那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现在的数倍。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法国的经历提醒我们,改革的最佳时机永远是“现在”,拖延只会让问题复杂化。
在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趋势下,如何平衡短期民生与长远发展,如何在保障弱势群体利益的同时实现制度可持续,是全球所有现代国家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信息来源:法国总理让步:宣布暂停养老金改革
参考消息 2025-10-15
![]()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