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0日,湛江市坡头区第一中学录播室内暖意浓浓,高三(1)班家长齐聚一堂,参与由班主任莫伟娟主持、心理老师吴东梅授课的“家校携手,争当‘定心合伙人’”心理支持课,为高考冲刺期的孩子们筑牢家校共育防线。
![]()
一、开场游戏:换个视角陪孩子
![]()
“听我说--向右转!”“听我说--拍掌5下!”课初,吴东梅老师以“听我说”互动游戏打破拘谨。家长们跟着指令行动,笑声中,莫伟娟老师顺势引导:“我们常想让孩子‘听话',但今天请先学做孩子的‘倾听者’”,轻松切换陪伴思路。
二、压力觉察:看见孩子的累与自己的焦虑
![]()
![]()
莫伟娟老师先播放“高三生因压力向父母抱怨”的短视频,熟悉的场景让家长们轻声共鸣。小组讨论中,吴东梅老师引导家长们为自己和孩子打压力分(1-10分),坦诚分享:“我打8分,总怕帮不上忙反添乱”“孩子得9分,他每天熬到凌晨,我之前没细想他的辛苦”。
随后的OH卡体验更戳心:家长选卡代表“自身应对压力状态”,有人用“迷宫”形容焦虑;用3张卡拼“孩子高三生活”时,“书本+时钟+月亮”的组合,让家长真切感知孩子的忙碌与疲惫。
三、家校沟通:用共情与温暖搭建支持桥梁
在与孩子沟通学业问题时,很多家长易陷入“下次努力”“哪科没考好”等四类沟通误区,吴东梅老师明确指出,跳过情绪的关心都是负担,并给出沟通“三步法”,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引。
1.先共情:主动感知孩子情绪,用“没考好你肯定难过”这类话语,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2.再支持:给予孩子情感依托,传递“家永远是后盾”的信念,帮孩子建立安全感;3.后赋能:以“需要我们做什么吗”的提问,引导孩子主动表达需求,赋予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权。
除了家长层面的沟通技巧,莫伟娟老师则从学生视角出发,事先用心拍摄了学生对父母的真实期望视频。视频中,孩子们说出诸多暖心话语,其中“希望家长年轻、健康、平安”的心愿,既让家长直观看到孩子对自己的牵挂,也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贴近孩子内心的切入点,让关心真正走进孩子心里。
四、落地行动:公约+祝福传关爱
![]()
家长们分组结合图卡制定《家庭减压公约》,“每天聊10分钟非学习话题”“周末一起散步”等实用方法被一一记录;吴东梅老师还补充了呼吸放松、情绪日记等专业减压技巧。
课程最后,家长们在任务卡上写下孩子的3个品格优点(如“孩子主动做家务”“遇难题不放弃”)与身心祝福(如“希望你每天睡够8小时”),这些卡片将贴在教室后黑板,让孩子感受超越成绩的关爱。
五、家长反馈:干货满满,更懂孩子了
![]()
“以前总盯着分数,今天才知道孩子更需要‘被看见’”“三步沟通法很实用,回家就试试”“OH卡让我突然懂了孩子的累,以后会多陪他聊聊天”······课后,家长们纷纷表示,这堂“定心课”干货满满,不仅缓解了自身焦虑,更学会了如何用温暖陪伴孩子冲刺高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