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看我这样,根本想不到我做过肺癌手术!前两天去复查,医生拿着以前的片子对比,说结节情况和之前一样稳定。”河南焦作的马红卫在接受采访时,正忙着经营自己的农资生意。他笑着说:“每天忙忙碌碌,进货送货,和正常人没啥区别。”
![]()
谁能想到,这位精神饱满的汉子,已经走过了11年的抗癌路。而这一切,竟始于一场“祸福相依”的意外。
【2014年4月:一场车祸,意外发现肺癌】
2014年4月6日,对马红卫来说,是人生中最矛盾的一天。那天他遭遇严重车祸,方向盘猛撞胸部,导致胸骨骨折。被紧急送医后,却在CT检查时意外发现肺部有占位。
![]()
“当时只想着治骨折,哪会想到肺上还有问题?”马红卫回忆,当时医生看完CT报告后神色凝重,建议他进一步检查。家人起初瞒着他,直到他在病房墙上看到“肿瘤科”三个字,再联想到医生的反常表现,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我上过学,懂点常识,一看这情况就知道不对劲。”
活检穿刺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右肺鳞癌。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更让他绝望的是,他的姐夫也曾患肺癌,家里条件不错,专门去北京301医院治疗,前后花了上百万元,手术、化疗、免疫治疗都试了,最后还是没撑过半年。
“姐夫条件那么好都没留住,我这样的该怎么办?”那段时间,马红卫整夜睡不着,满脑子都是对死亡的恐惧。
2014年5月底,身体稍有好转后,马红卫接受了肺叶切除手术。术后不久就开始第一次化疗。手术创伤加上化疗副作用,让他的身体迅速垮掉:短短几天瘦了十斤,走路需要家人搀扶,稍一活动就咳嗽气喘;胃口差到极点,“最多勉强喝半碗稀饭”,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转机:遇见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
“不能走姐夫的老路!”看着丈夫日渐虚弱,妻子偷偷抹泪,却没有放弃寻找其他治疗方法。一天,她在医院走廊偶遇一位温县的食道癌患者,对方谈起自己的治疗经历,从术后虚弱到经过调理后能够下楼散步。
妻子立刻跟马红卫商量试试中药,却被一口回绝:“西药都治不好,中药能管用?别白花钱了!”但妻子和儿子没有放弃,他们赶往郑州,求诊于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袁院长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的第八代传承人。
![]()
拿到中药后,马红卫拗不过家人,抱着“不能浪费”的心态开始服用。令人意外的是,仅仅七天,身体就有了明显变化:“以前浑身发紧、没力气,七天后感觉身体轻松了不少,喘气也顺了些,居然能吃下小半碗面条了!”
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中药的效果后,马红卫不再抗拒。一个疗程服完,他亲自前往郑州复诊。见到袁希福院长时,他忍不住问:“袁大夫,我这病还能好吗?”
袁院长仔细为他诊脉后解释道:“你现在的问题,一是手术、化疗伤了元气,身体虚;二是肺里还有癌毒残留,需要慢慢调理。现在要先给你补元气、养气血,再通瘀排毒,把身体里的‘虚、瘀、毒’调平衡了,病情自然能稳住。”
马红卫这才明白,袁院长的治疗不是只盯着癌细胞,而是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此后,他一边按医嘱完成剩下的三次化疗,一边坚持服用中药。有了中药的配合,后续的化疗副作用明显减轻:不再像第一次那样剧烈呕吐,能正常吃饭,体重也慢慢回升。2014年8月6日,他顺利完成了四个疗程的化疗,连主治医生都惊讶地说:“你比同期化疗的患者恢复得好太多!”
![]()
【11年坚守:从“活一天赚一天”到回归正常生活】
化疗结束后,马红卫继续在袁希福院长的指导下服用中药,并遵循“春秋两季巩固”的建议,在换季时特别注重增强抵抗力。
2015年复查显示肿瘤指标正常;2016年CT检查显示肺部情况与之前相仿,无明显变化。这时的马红卫已经能自己开车去复诊,“一点不觉得累”。他慢慢放下了“活一天赚一天”的想法,重新经营起农资生意,每天进货、送货,生活重新变得忙碌充实。
2019年,马红卫度过了肺癌患者最关键的“5年复发高发期”。复查时,主刀医生告诉他:“当年和你一起做手术的病友,有好几个都不在了,你能恢复成这样,真是少见!”
![]()
如今的马红卫,每天早上去公园散步,白天经营农资生意,晚上陪家人聊天,周末还会开车带家人短途旅游。他说:“现在的日子,比没得病的时候还踏实。想告诉病友们,癌症不可怕,找对治疗方法,不放弃,就能好好活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