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波兰金属探测组织 “迪纳尔卡利什” 在境内某处发现装有 631 件中世纪文物的陶罐,内含银币与一条拥有 1800 年历史的罗马黄金项链,珍宝价值难以估量。
![]()
与此同时,克罗地亚研究团队依据 2025 年 10 月发表于《PLOS 综合》期刊的研究成果,披露 2011 年在穆尔萨城墙外古水井中发掘的层层堆叠遗骸。
经分析与公元 260 年穆尔萨战役相关,揭开罗马三世纪危机的残酷一角。
波兰千年珍宝
“迪纳尔卡利什” 组织的这次发现,堪称近年来欧洲中世纪考古的重大突破。
陶罐中 631 件文物涵盖多种类型,其中银币的纹路与形制,为研究中世纪波兰地区的贸易往来提供了实物证据。
![]()
而那条 1800 年历史的罗马黄金项链,工艺精湛、保存完好,黄金纯度与纹饰风格显示其可能属于罗马帝国时期的贵族阶层,为何会出现在中世纪文物堆中,仍是待解之谜。
从考古发现的常规逻辑来看,如此大量的珍贵文物集中埋藏,大概率与战乱、迁徙等特殊历史事件相关。
中世纪时期的波兰地区,曾经历多次部落冲突与政权更迭,古人可能为躲避劫掠,将财富密封在陶罐中深埋地下,却因意外未能取回,使得这批珍宝在地下沉睡千年。
![]()
对研究人员而言,这些文物不仅是 “价值难以估量” 的财富,更是还原当时社会经济、工艺水平与历史变迁的 “活化石”。
通过分析银币的流通范围,能推测贸易路线;通过黄金项链的制作工艺,可对比罗马帝国不同时期的手工业发展,其学术价值远超文物本身的物质价值。
克罗地亚遗骸揭秘
克罗地亚研究团队对古水井遗骸的研究,为了解罗马三世纪危机提供了罕见的实物证据。
这些 2011 年在今奥西耶克市发掘的遗骸,经 2025 年 10 月《PLOS 综合》期刊发表的研究证实,与公元 260 年伽利埃努斯皇帝击败叛军指挥官英格努斯的穆尔萨战役相关。
![]()
放射性碳定年法与同位素分析显示,死者均为 18 至 50 岁男性,骨骼上留有多种剑伤、穿刺伤与骨折,部分损伤在生前已愈合,却仍能看出 “充满暴力的生活” 痕迹。
尤其是头骨的钝器击打伤,暗示他们长期处于战乱环境中,更令人震惊的是遗骸的处置方式,层层堆叠在废井中,既无妥善安葬,也无仪式加持。
参与研究的萨格勒布人类学研究所副教授马里奥・诺瓦克向福克斯数字新闻解释,这种处置是 “死后仍受屈辱” 的刻意安排。
![]()
结合井中仅发现一枚可能偶然掉落的硬币,可推断这些是 “战败方的士兵”,若为获胜方,按罗马惯例应享正式安葬仪式。
这种 “羞辱式处置”,反映出罗马三世纪危机时期内战的残酷性,不仅是军事对抗,更是对敌方尊严的彻底碾压,战败者即便死亡,也无法获得基本的人道对待。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当时帝国 “因内战与外侵几近覆灭” 的混乱局面。
士兵的多元身份
基因检测与骨骼分析,还为研究人员还原了这些罗马士兵的多元身份。
基因结果显示,他们具有北欧、东欧和东地中海地区的混合血统,这一发现打破了对罗马士兵 “单一地域来源” 的传统认知。
![]()
结合罗马三世纪危机的历史背景,当时帝国疆域动荡,为扩充兵力,常招募不同地区的兵员,这些士兵的混合血统,正是帝国疆域内人口流动与军事招募制度的直接体现。
他们可能来自帝国不同行省,因战争聚集在一起,最终却因战败沦为 “屈辱的遗骸”。
骨骼同位素分析则揭示了士兵们的生活方式:以谷物为主食,骨骼特征显示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
![]()
这一结论与 “士兵” 身份高度契合,古代军队士兵多来自底层民众,日常训练与行军属于重体力活动,饮食以易于获取、便于储存的谷物为主。
对研究人员而言,这些细节并非 “无关紧要的生活琐事”,而是还原士兵群体社会阶层、日常状态的关键。
他们不是历史文献中模糊的 “军队” 符号,而是有具体生活轨迹、来自不同地域的普通人,却因战争命运交织,最终共同葬身废井。
![]()
这种 “个体视角” 的还原,让历史研究更具温度与真实感。
罕见乱葬坑
诺瓦克副教授指出,在罗马帝国疆域内发现此类战争相关乱葬坑 “相当罕见”,已知乱葬坑多与查士丁尼大瘟疫等传染病相关。
这次发现的废井遗骸,以及他曾见过的 “25 具成年男性遗骸顶部丢弃牛尸” 的乱葬坑,均属于 “蓄意羞辱” 的战争相关遗存,其稀有性让研究更具特殊意义。
![]()
从考古学角度看,“罕见” 意味着这些遗存能提供更独特的历史信息,传染病乱葬坑反映的是自然灾难对社会的冲击,而战争乱葬坑则直接关联政治动荡与军事冲突。
通过对比两类乱葬坑的处置方式、遗骸特征,可更全面地了解罗马帝国不同危机时期的社会应对模式,面对瘟疫,可能更多是 “无奈的集体安葬”。
面对战争战败者,则是 “刻意的羞辱性处置”,这种差异背后,是不同危机对帝国统治逻辑与社会心态的影响。
![]()
此外,废井被填平后再未使用的细节,也为确定遗骸丢弃时间与后续历史变迁提供了依据,让研究结论更具准确性与说服力。
结语
波兰 “迪纳尔卡利什” 组织发现的中世纪珍宝,与克罗地亚研究团队揭秘的罗马士兵遗骸,虽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同样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历史的窗口。
前者展现了中世纪欧洲的财富与工艺,后者还原了罗马三世纪危机的残酷与混乱。
![]()
这些跨越千年的考古发现,不仅是 “珍贵的文物” 与 “冰冷的遗骸”,更是历史的 “见证者”,它们以实物形式填补了文献记载的空白,让我们得以更真实、更细致地触摸过去。
对研究人员而言,每一件文物、每一具遗骸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信息,需要通过科学分析与严谨研究,将其转化为还原历史的 “线索”。
对公众而言,这些发现则让遥远的历史变得可感可知,激发对过去的好奇与思考。
未来,随着考古技术的进步与研究的深入,或许还会有更多 “千年秘密” 被揭开,为我们拼凑出更完整、更生动的人类历史画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