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S飞行员在后座轻触屏幕,攻击-11如玄龙般潜入夜空,中国空军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正从训练场走向实战化。
歼-20S座舱内,后座指挥员专注操控控制台,编队中的三架攻击-11无人机如同忠诚的护卫,在夜空中保持完美队形。 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中国空军在成立76周年之际发布的微电影《梦远》中的画面。
![]()
影片中,代号“玄龙”的攻击-11无人机从机库驶出、起飞,与歼-20、歼-16协同飞行的镜头,首次向世界公开了解放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真实面貌。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曾刊文指出,中国的空军实力已经赶上美国,能够像生产香肠一样批量制造出最先进的系统。如今,攻击-11与歼-20S的组合,标志着中国正在智能化作战领域开辟新赛道。
攻击-11无人机的设计充满了未来感。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隐形无人作战平台,其飞翼式布局和翼身融合设计,不仅减少了雷达反射面积,还方便了弹仓内置,可携带更多燃油和弹药。
最新的改进令军迷们振奋:攻击-11已在机头处装配了EOTS类光电瞄准/探测装置。
这套系统是第五代隐形战机常用的感知与瞄准套件,能在可见光、红外甚至激光测距等通道同时工作,大幅提升了近距目标识别与制导能力。
![]()
对比2019年国庆大阅兵时的首次公开亮相,如今的攻击-11已进化成兼顾感知、自主识别与对外协同的综合作战平台。
军事专家分析,这种升级使攻击-11不再是简单的执行平台,而是成为空战体系中的智能节点。
微电影《梦远》揭示的不仅是新装备,更是全新的作战模式。双座版歼-20S一字排开,飞行员在舱内做好起飞准备,与攻击-11共同编队的画面,彰显出中国空军向智能化作战迈进的坚定步伐。
一个典型的编队通常由一架有人战机领衔,再配属2至3架攻击-11隐形无人机。
在这种配置下,有人机承担指挥与区域控制,身处敌方防空火力范围之外充当“指挥中心”;而隐形无人机则承担深入敌后、打击纵深高价值目标的高风险任务。
![]()
“平台无人、体系有人,无人先导、人机一体”,这正是智能化作战的鲜明特征。
《解放军报》撰文指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是未来无人作战最具运用价值的作战模式。必须加强有人无人协同训练,在协同中形成“人信机、机助人”的默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