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尤然
编辑 |刘鹏
3年狂飙1.5万家零食店、正冲刺港股上市的万辰集团(300972.SZ),近期风波不断。
近日,江苏苏州一网友爆料称,其3岁孩子在“好想来零食乐园”拿了两块泡泡糖未付款,家长发现后及时归还道歉并赔付60元。但店家称近期丢失数千元商品,疑为该幼童所为,引发生争执。随后,“好想来”方面回应已成立专项工作组介入调查,称将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事件迅速引发舆论关注,也使外界开始聚焦“好想来”门店的管理与服务问题。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该品牌累计投诉量已达1390条,主要集中在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等方面。
风波频仍的背后,是好想来品牌母公司万辰集团,在加速扩张与资本化进程中暴露出的运营隐忧。
9月,万辰在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刺港股“量贩零食第一股”。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国际为联席保荐人。若此次港股上市成功,万辰集团将实现 A+H 双重上市。据市场消息,万辰集团计划于近期启动香港上市NDR(非交易路演)。
这家从食用菌大棚转型而来的零食巨头,仅用三年时间完成惊人的蜕变,从2022年零食业务占比仅12.1%,到2025年上半年占比高达98.9%;门店数从数百家狂飙至1.5万家,营收突破323亿元,截至11月12日,万辰集团市值超350亿,跻身《财富》中国500强。
万辰的崛起依靠“规模扩张+极致低价”的双轮驱动。公司先后收购零食工坊、好想来、老婆大人等品牌。其凭借规模采购的成本优势,万辰打出“地表最强低价”——2.3元的可乐、1元的冰红茶、0.6元的矿泉水,比普通超市便宜20%-30%。
但与此同时,财务压力陡增,截至2025年6月末,万辰负债总额达51.44亿元,若完成既定收购,资产负债率将飙升至90.97%。此外,竞争对手“鸣鸣很忙”的门店数已突破2万家,将万辰甩在身后。
管理层动荡也为这场高速冲刺蒙上阴影。2025年3月,创始人王健坤被留置调查,虽两个月后恢复职务,却很快辞任。32岁的二代王泽宁火线接班,掌握44.33%股权与56.08%投票权,接过父亲的重担,带领这艘市值350亿的零食巨轮继续冲击港股。
从大棚到货架,从食用菌到零食,万辰的转型堪称激进。当扩张放缓、资金吃紧、加盟商信心动摇、管理层更替频仍,这家以“低价神话”崛起的零食帝国,能否继续讲好增长故事,仍是资本市场最关注的问号。
扩张增速放缓 万辰与鸣鸣很忙南北争霸
万辰与量贩零食的缘分,要追溯到2022年8月。
彼时,刚在创业板上市一年的万辰集团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主营食用菌业务的公司面临盈利与增长瓶颈,股价在11-12元徘徊。而零食量贩赛道正崛起,即便是竞争对手赵一鸣和零食有鸣,当时也仅有1902家门店。
事实上,转型的伏笔早已埋下。2007年,万辰创始人王健坤的妻子林该春创立“零食工坊”,成为万辰集团日后切入零食赛道的起点。2022年,主营食用菌业务遇冷、零食板块增长迅猛,万辰决定押注消费零售,正式开启从“大棚到货架”的跨界转型。
万辰的跨界动作可以用“买买买”来概括。公司先收购零食工坊资产,创立“陆小馋”,随后接连将“好想来”“来优品”“吖嘀吖嘀”等纳入麾下,并统一整合为“好想来”。2023年9月,万辰通过旗下南京万权公司收购浙江品牌“老婆大人”,与好想来形成差异化定位,主打品质与家庭消费客群,进一步巩固华东市场。
加盟模式是其扩张核心。万辰通过集中采购掌握议价权,以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带动业绩增长,再吸引更多加盟商入局,形成“规模飞轮”。零食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12.1%跃升至2023年的94.2%,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98.9%。
![]()
大规模采购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好想来的底气所在。约95%的产品直接从品牌厂商采购,并依托51个常温仓库及13个冷链仓统一配送。其定价普遍比传统超市低20%至30%——超市卖3.5元的500毫升可乐,好想来只卖2.3元;2.5元的矿泉水,好想来只卖1.2元;还有0.6元饮用水、1元冰红茶、1.5元大牌酸奶。
凭借“大牌低价引流+其他品牌盈利”的组合策略,好想来显著提升单店效益。万辰毛利率从2023年的9.0%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1.4%,调整后净利率由0.3%增至4.1%。相比之下,竞争对手鸣鸣很忙2024年的毛利率和调整后净利润率分别为7.6%与2.3%。
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率,好想来计划将自有品牌产品扩展至更多SKU,包括饮料、肉类零食、烘焙糕点、乳制品及精选非食品品类(如个护产品),持续扩大盈利性、差异化产品的规模。
然而,高速扩张的隐忧也开始显现,其赖以起家的加盟模式增速出现下滑。量贩零食赛道已进入激烈竞争期。2022年至2024年,万辰新增加盟店数量分别为163家、4475家、9746家;同期竞争对手鸣鸣很忙新增数量为1089家、4715家、8083家,双方扩张节奏几乎持平,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但到了2025年,万辰的增速明显放缓。万辰2024年新增9764家加盟店,创下日均新增26家的纪录;而2025年上半年新增加盟店仅1467家,这一数字仅相当于2024年全年新增量的约15%。
量贩零食赛道“太卷” 加盟商回本最长3年半
“好想来”扩张放缓的背后,是加盟商盈利困境的集中爆发。
“投入120万加盟好想来,开业后却持续亏损。”2025年3月,石家庄赵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据赵女士介绍,加盟“好想来”号称月销售额可达80万元,她按要求一次性缴清近120万元相关费用后开店。经营遇挫后,“好想来”高层曾承诺对店铺托管、补齐业绩差额,并协助寻找新加盟商接手,但上述承诺均未兑现只能找到媒体。
赵女士的处境是部分加盟商的缩影。随着量贩零食市场饱和,一条街能开3-4家门店,一个县城十几家店已是常态。即便是拥有400万粉丝的B站UP主开零食店,也仅仅开了一年多的时间就面临“旺铺转让”的窘境。
据代理透露,加盟好想来大概需要60万元,包括首次货款约20-25万、装修约12-15万、设备和系统投入约13-18万、保证金2万,以及门店不小于120平的相关租金和人员费用。但不少加盟商在社交平台分享,实际需要80-100万元才更稳妥,否则极易陷入现金流困境。
![]()
为了吸引加盟,好想来喊出“0管理费、0服务费、0加盟费”口号,但综合算下来,整体投入并不比竞品低。2024年初有业内人士曾透露,普通加盟商面积大概在120平,单日营业额多的有4-5万左右,正常在1.5-2万,一年营业额有547-730万。浙商证券研报中曾透露,测算其2024年实际单店收入约为336万元。可以初步将前者看作2023年数据,后者为2024年数据,不难发现,随着门店激增,单店销售明显被稀释。
假设租金和人员都相对可控,月租金1万元、4名员工+一名店长(35004+4500)、以及约2000元水电杂费,意味着一年硬成本将近37万。若商品综合毛利为18-20%,按公司披露的547万来测算,547×18%=98万元,扣除房租人工成本,80万利润和投资约15个月左右内能回本;若以研报中单店收入计算,336×0.18=60万元,扣除房租人工成本,回本时间接近3年半。
当然,“好想来”的回本时间与能否盈利与选址相当关键,回本时间直接取决于门店选址,乡镇主干道或社区“15分钟便民圈”仍可能盈利。但随着市场饱和,这些黄金区位已经很难获取。此外,好想来的价格由官方统一把控,如果采取低价促销等活动,各地加盟商基本没有选择权,只能被动参与。
与此同时,加盟店管理也暴露问题。2025年4月,有网友投诉店员以“毛利太低”为由拒绝提供塑料袋并辱骂顾客。尽管官方致歉并处理涉事员工,却凸显出在疯狂扩张后,培训与监督严重不足。
用资金换规模 万辰负债率逼近90%
这家超300亿零食巨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2025年上半年,万辰集团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期内营收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89%;净利润4.72亿元,同比暴增50358.8% 。
然而,这场规模狂奔的背后,更是一场“用资金换规模”的游戏。
无论是收购标的对价、新开门店的装修与铺货,还是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每一步都依赖巨额资金投入。2024年万辰销售费用激增229.8%至14.31亿元,管理费用增长120.33%至9.81亿元。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6.97亿元,同比增长41.86%,管理费用为6.26亿元,同比增长77.39%。
在冲击港交所上市关键期,公司财务数据大幅承压的情况下,万辰集团依旧挥舞着钞票簿给各位股东分红。万辰集团计划于11月17日,派发前三季度利润分红,每10股派发1.5元,合计派发2833.4万元,实控人及其关联人士将获得超1256万元分红;而在去年,万辰集团分红约1.08亿元,一边配股融资、冲刺IPO,另一边却大手笔分红,引起市场质疑。
![]()
这种激进的扩张策略,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2025年8月,万辰集团以13.79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南京万优49%股权,这笔交易的60%、约8.28亿元预计将由银行贷款支付,深交所随即发出问询函,若完成这次收购,万辰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将从67.57%提升至90.97%。
![]()
据悉,南京万优作为上市公司旗下的区域零食连锁品牌运营商,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采购、销售及品牌运营,门店覆盖安徽、河南、河北和内蒙古等区域。截至5月末,南京万优覆盖的直营门店和加盟门店合计3212家。
在相当看重规模效应的量贩零食赛道,鸣鸣很忙跑得更快了。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鸣鸣很忙的全国门店数已超过2万家,平均日新增 23 家门店。
此外,公司内部也发生了一场地震。2025年3月,万辰集团突发公告,公司前董事长王健坤被监察委采取留置措施并立案调查,公告明确“所涉事项与公司无关”。直至5月底,王健坤留置措施才正式解除,恢复正常履职。但仅两个月后,王健坤便宣布辞去包括董事长在内的公司全部职务。
随后,二代王泽宁正式上位,公司管理层也少见的出现了姑侄搭档——姑姑王丽卿担任董事长,王泽宁担任总经理。王泽宁1993年出生,年仅32岁。
在此前创业板上市招股书中,更是直接表示“考虑其子王泽宁年纪尚轻,保障家族产业在代际传承过程中平稳过渡。”在5名非独立董事中,仅有1名不是“王家人”,而其职位也主要处理食用菌方面的业务。
为了巩固二代的控制权,万辰集团在资本层面做足了准备。2024年3月21日,公司以每股11.30元的价格向王泽宁定向增发1769.91万股,募资约2亿元。这笔交易不仅为公司战略发展输血,更重要的是强化了王泽宁的控股地位。最新招股书显示,王泽宁及其一致行动人目前合计持有万辰44.33%的股权,掌握56.08%的投票权。
值得注意的是,收购南京万优正是王泽宁成为公司总经理后操办的首笔交易,资本市场也用真金白银为万辰的转型投下信任票。截至2025年11月12日收盘,万辰集团股价为187.59元,自2022年跨界零食零售以来,股价从当年低点11.8元一路狂飙,3年时间实现超15倍涨幅。
如今,量贩零食呈现双寡头格局,鸣鸣很忙也在加速冲刺港股。当扩张失速、加盟商亏损、负债高企、门店数落后,32岁的王泽宁迎来了真正考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