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保华将刚做好的猪胰子上架晾晒
![]()
制作完成的王吴猪胰子
![]()
正在晾晒的王吴猪胰子
![]()
吴保华在给猪胰子脱模
初冬,太原市小店区王吴村一处民宅里,吴保华和亲朋好友正在给刚做好的猪胰子脱模,随后上架晾晒,包装销售。这批货,大约能出500个。
王吴猪胰子采用猪胰脏、冰糖、猪油等为主要原料,经过炒、撕、砸、擦、铲等十几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去污力强,还具有防冻、防裂和润肤功效,用后肌肤细嫩、干净、绵软,堪称“冬用皂王”,也是洗涤佳品。2009年4月,王吴猪胰子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选料安全天然
“粗略估算,这项技艺有300年历史了。”作为王吴猪胰子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9岁的吴保华从父亲吴会平手中接过这项技艺,已经十几年了。
王吴猪胰子以猪胰脏为主要原料,通过手工加工形成兼具清洁与护肤功能的传统皂类制品。其工艺保留了明清时期太原地区民间洗涤用品的制作传统,也体现了北方农耕社会就地取材的智慧。
该技艺承载太原及晋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史,其原料选择、加工流程及使用习俗,反映了地域生态特征与民俗文化,对研究山西传统手工业发展脉络及民间清洁文化具有实证价值。
想制作出天然优质的猪胰子,选好原材料是第一步。吴保华展示了保存在自家冷库里的原材料,有大约1吨的猪胰脏,还有其他需要冷冻的原料。“猪胰脏要选相对新鲜的,尤其不能选往年的;冰糖、纯碱和猪油等主材,也要选择正规厂家的,所有原料都要纯洁干净。”
一般来讲,除了夏天,其他季节只要市场缺货,吴保华都会组织生产。他介绍,老辈人常把肥皂称为“胰子”,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知之甚少。“听上去很土气,但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称呼,也是我们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名字,有种独特的乡土气息,所以我们选择沿用。就要保留这份本色,把祖传的东西继承好。”
制作一批王吴猪胰子,大约要3天时间。这种手工皂没有工业原料,不掺杂、不掺假,所有原材料都可以入口食用。“这里边不光是手艺,还有一种坚韧与踏实的精神。”
制作繁复精细
王吴猪胰子以民房宅院为主要生产场所,制作时大概有十几道工序。
原材料备齐后,就可以开工制作了。首先是“飞碱”,即小火翻炒纯碱,然后把粉末过筛备用,为的是更细腻;冰糖和猪油也需要熬煮,“点滴成线”后,糖的黏性就出来了,猪油熬好后撇出上面清澈的备用;猪胰脏要撕干净,去除多余杂质。这几步需要不同的人在同一时间完成。
接下来就是砸胰子,这一步最累最难,纯手工砸要2天时间。“砸碎的过程中,角度、力度、甚至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成品皂的质地与色泽。锤子要垂直于石板,力度要适中,声音要清脆,这样才能使其黏度和细腻度达到最佳状态。”吴保华记得,十几年前他大学毕业回来“接班”时,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步骤,经常累得胳膊抬不起来,差点打了退堂鼓。现在为了提升效率、减轻负担,用钢磨辅助砸胰子,大概4个小时左右就能好。
砸完胰子后,就要把筛好的碱放进去,和起来,闷一晚上,等变硬后再砸,这样不会那么稀碎。此时,“面团”的颜色会由肉色逐渐变成黄白色。然后换个锤子,开始擦胰子,越擦越细腻越均匀,最后再铲胰子,把里面的筋等杂质铲掉。这样反复几次,把“面团”揉成条、切成段,就可以脱模了。脱模成型后,所有的猪胰子被放到架子上,通风晾晒一段时间,即可包装上市。
整个制作过程绿色环保,要求都非常精确。还可以根据古方,加入中草药或花卉等,做出不同功效的猪胰子。
创新任重道远
儿时放学后,跟着父母一起砸胰子的辛苦,让吴保华一直记忆犹新。早晨天刚亮,走街串巷的货郎就开始来家里进货。
帮助父亲把这门传统技艺发展壮大并传承下去,一直是吴保华的心愿。他凭着年轻人的创新和魄力,不仅扩大了生产规模,改进了生产技艺,将小作坊办成了公司,还通过查阅古书、改良配方,成功打造了贵妃大米皂、玉容散、八宝悦容丸、桂花皂等多款猪胰子产品,也在网上开店销售。目前,王吴猪胰子每年秋、冬、春三季可生产,已远销全国各地,而且越来越受到年轻人欢迎。
相传,由于具备去污养颜护肤等特效,王吴猪胰子在雍正年间曾为宫廷贡品。冬季使用能有效滋润皮肤,深受群众喜爱,尤其是劳动人民户外劳动易造成冻伤、皲裂、肿痛,它都能有效防护治疗,改良后的配方也增加了一定的美容养颜功能。
2015年之后,吴保华有意识地参与省内外的一些活动,积极宣传和推广王吴猪胰子制作技艺。“今年1月,我去西安参加了一个年货节,展示了产品制作技艺,不少年轻人都挺感兴趣。11月中旬还要去深圳,参加大学里举办的展示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好好体验和了解咱老祖宗留下来的纯天然护肤品。”
最近几年,吴保华还经常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给孩子们讲解这项技艺的特点。他希望,非遗传承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记者 王丹 摄影 王韵菲
记忆档案
猪胰子,古称“澡豆”。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家贾思勰已经提出用猪胰子去垢,唐朝药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记载了用猪的胰脏来做肥皂,防止皮肤开裂。清康熙年间,一名外省人落难到太原市王吴村,被吴姓人家收留后,出于感恩传授了吴家人这一手工技艺。到雍正年间,王吴村生产猪胰子的作坊已有五六家,声名远扬。
来源:太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