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在长宁区,家庭医生通过定期随访、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管理,帮他们稳定并控制病情的同时,也减少了前往二三级医院的就诊频率。
“孙阿姨,您早上都吃什么啊?”
“我喜欢吃大饼油条。”
“大饼油条升血糖还是很快的,您可以换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份青菜。另外,饭前最好先喝汤,先吃蔬菜再吃主食,主食的量可以比之前少吃一点。”
“上次建议您每天运动一下,您做了吗?”
“我每天都会散步,但好像效果不大。”
“对于您的情况,散步是不够的,您需要快走,直至微微出汗,这样才有效果。”
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专病门诊内,家庭医生徐文珺向孙阿姨进行着糖尿病健康宣教,听罢,孙阿姨频频点头。
早在十年前,体检报告就提示孙阿姨血糖偏高。作为孙阿姨的家庭医生,北新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徐文珺也多次提醒她,平时拿完药后就可以来测个血糖,但由于没有明显症状,孙阿姨并没有把医生的话当回事。
![]()
前一段时间,孙阿姨在不长的时间内体重持续下降,在家人的催促下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专病门诊就诊,徐文珺帮她测量的空腹血糖值高达20mmol/L,属于严重高血糖状态。
根据孙阿姨的病情,徐文珺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孙阿姨第一次来就诊时,我们就给了她一本《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里面除了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生活技巧、用药宣教,还有一些皮肤护理、口腔护理、足部护理等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以及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手册里可以记录患者每天的血糖情况,我们也会提醒患者每周将记录的数值通过电话、微信、复诊等方式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更清晰地掌握患者的情况,给予及时且有针对性的治疗。”徐文珺告诉记者,除了《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医生还会为每一位患者准备一份健康管理档案,记录他们的身高、体重、用药、基础疾病,以及各类检查结果,作为糖尿病慢病管理的依据。
在规范和细致的管理下,如孙阿姨一样的社区糖尿病患者获益匪浅。
“以前我根本不知道吃饭的顺序也有讲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但自从来徐医生这里看病后,她总是反复地告诉我,进餐顺序也会影响血糖,要按照‘汤→蔬菜→肉蛋类→主食’的顺序进餐,要少吃多餐,要粗细搭配,要细嚼慢咽,要宁干勿稀......”孙阿姨说,如今她觉得自己的情况越来越好,对自己病情的控制充满了信心。

撰稿/摄影:赵 立
编辑:史焕焕
责编:高 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