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华盛顿没有硝烟与动荡,仅因国会未能如期通过新预算法案,美国联邦政府这座庞大的行政机器便准时“熄火”,拉开了自1976年以来最长的43天停摆序幕。4200万低收入民众的食品券账户瞬间清零,80万联邦雇员被迫在“无薪上岗”与“强制休假”间挣扎,癌症研究项目戛然而止、签证审批陷入瘫痪、机场安检效率锐减;反观国会山的议员们,17.4万美元的年薪分文不少,医保待遇毫发无损,公务舱机票依旧全额报销。这场以《平价医疗法案》(ACA)补贴延期为导火索的危机,绝非预算审批的技术故障,而是美国两党将民生福祉异化为政治筹码,用“合法伤害权”精心上演的一场权力实验。
美国43天政府停摆:权力博弈下的民生代价
![]()
理解此事的关键,首先要厘清“政府”与“国家”的核心边界:国家是承载主权、领土与人民的永久性政治实体,而政府只是依赖国会周期性预算授权才能运转的临时性管理工具。停摆期间,军队、空中管制等维系社会根基的核心职能,依托“例外条款”正常运转,社会并未陷入失序;但行政服务的精准断裂,已将伤害牢牢锁定在弱势群体身上。表面看,争端焦点是医保补贴——民主党坚持将惠及2200万人的ACA补贴纳入临时拨款法案,否则坚决拒绝“打开政府大门”;共和党则以“坚守财政纪律”为由强烈反对,要求通过不含任何附加条件的“干净预算案”。但剥离道德外衣可见,这是两党借预算博弈实现自身政治目标的必然结果。
![]()
共和党反对医保补贴,本质是为推进同年7月《OBBBA法案》中削减医保拨款、裁撤超1万名联邦雇员的计划,借压缩政府规模巩固保守派选民基本盘;民主党将补贴与预算捆绑,既是阻止共和党重塑政府架构的防御战,也是维护中低收入选民支持的政治策略。美国“分权制衡”的制度设计,本意是防范权力过度集中,却在政治极化的浪潮中异化为“否决政治”的工具:两党彻底摒弃“解决问题”的共识,转而以“击败对方”为核心目标,预算审批从治理国家的工具,沦为相互勒索的武器。众议院通过不含补贴的法案,并非该方案更利于民生,而是为逼迫民主党让步;民主党拒不让步,也非“干净预算案”完全不可行,而是怕失去选民对“医保保障”的信任。在这场零和博弈中,“政治胜利”永远优先于“治理有效”,普通民众的生活代价,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副产品。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