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婉玲)据《北京日报》报道,《低空经济蓝皮书:低空经济发展报告(2025)》日前发布。报告产业篇聚焦低空物流、载人出行、低空作业与公共服务、低空旅游体验等细分领域,探索各领域的发展规律。报告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场域,正通过与多领域的融合创新破解发展瓶颈,2030年有望实现低空载人出行商业化运行。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中国电信正深耕低空经济领域,为其注入关键动能。
政策产业双轮驱动,万亿市场加速成型
我国低空经济已迈入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年增长率持续超30%,2025年正式突破万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增长潜力。
在国家层面,低空经济已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2027年将建成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为低空经济规模化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中央财政设立超100亿元低空空管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核心技术攻关,为产业发展注入“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
地方层面,20余个省份相继出台专项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作为“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深圳,率先通过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立法,并于2025年10月出台《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实施细则》,设置四类低空资助项目,单项单次奖励最高可达1500万元。其中,载人eVTOL航空器适航取证企业可获1500万元一次性奖励,无人机物流航线按飞行架次给予梯度奖励,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目前深圳已建成12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链上企业超1900家,2024年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77亿元,2025年上半年增速升至29.4%,累计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434条,2024年无人机物流配送达77.6万架次,2025年前8月载货飞行架次同比增长57%。
区域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形成多极引领的发展格局。四川、广东、重庆等省份领跑全国,成都依托航空制造优势构建“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安徽则聚焦创新高地建设,在芜湖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构建“一核两翼四中心”发展格局。苏州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集聚全产业链资源,石家庄获批华北地区最大无人机试飞空域,各地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共同构成了我国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
技术场景协同发力,基础设施筑牢根基
低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与基础设施的双重支撑。当前,我国低空经济正从“能飞起来”向“好用起来”跨越,而通信、导航、监视(CNS)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核心技术的突破,成为这一跨越的关键支撑。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中国电信等企业深耕低空经济领域,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构建起全方位的产业赋能体系。
![]()
中国电信构建了“1+1+3+N”低空经济能力服务体系,首发“星鸢”低空标品和天翼低空卡,满足低空安全管理和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其打造的星巡低空服务监管平台,通过与5G-A、多源融合感知、算力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空域协同服务、空中交通服务、低空信息服务三大核心能力升级;星云低空飞行作业平台则以超3000台设备同时在线作业的业界领先能力,有效解决低空飞行作业难、通信难、管理难等痛点,已推出公安、水利等四大行业平台。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落地400余个场景应用,覆盖公安政法、应急救援、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并配合完成合肥、芜湖、铜陵等重点区域300米以下低空网络覆盖,天翼低空卡实现首单交付。
技术创新与标准制定同步推进。中国电信牵头组建的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员已突破157家,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标准制定。在北斗应用领域,中国电信通过天通卫星、5G-A、AI、量子等技术深度融合,突破北斗规模化应用瓶颈,其“北斗+5G”融合技术在株洲打造全国首个“北斗+5G+低空+车路云”融合示范项目,为低空经济提供高精度定位与安全通信保障。
融合创新破解瓶颈,新业态赋能百业发展
尽管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从“飞起来”到“用起来”仍面临诸多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攻克,CNS基础设施网络尚不完善,难以满足高密度、高可靠性飞行需求,加之研发与制造成本高昂,导致低空飞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受限。面对这些瓶颈,“融合创新”成为行业破局的核心路径,“低空经济+”模式不断拓展,与文旅、医疗、应急、城市管理等领域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具有高实用性的新业态。
在文旅领域,低空经济让“诗与远方”更具科技感与便捷性。石家庄抱犊寨风景区开通省内首条景区“空中外卖”航线,游客通过小程序下单后,无人机15分钟内即可将热餐送到观景台。该项目由河北移动联合属地政府打造,依托5G-A网络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实现厘米级航线规划,无人机单次载重9公斤可覆盖景区全域,同时承担应急医疗任务,外伤包扎套装、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品8分钟内即可送达。未来这一模式将推广至西柏坡、嶂石岩等景区,推动文旅产业智慧化转型。
医疗领域的“空中生命通道”正在挽救更多生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通过无人机运输手术用血、检测样本等医疗物资,18分钟即可完成14.2公里的跨院区运输,速度比传统车辆快3倍以上,且配送箱温度误差不超过1℃,保障了医疗物资的安全性与时效性。该项目已累计飞行750架次,运输里程超2.5万公里,在石家庄栾城区,无人机还串联起区人民医院与7家乡镇卫生院,将基层医疗物资转运时间从半天缩短至30分钟。
应急救援与城市管理领域,低空技术成为高效帮手。在安徽芜湖,中国电信构建的低空安全感知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实时态势监控与精准调度支持;石家庄装备制造产业园内,无人机开展环保督查、城市治理等试飞验证,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空中眼睛”。
(图片来源:中国电信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