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邯郸日报)
转自:邯郸日报
![]()
栗慧琳(右一)在全运会艺术体操项目中夺铜。
![]()
栗慧琳在参加全运会艺术体操项目比赛。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
11月10日晚,深圳坪山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灯光璀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决赛的终场哨声划破夜空。当电子记分牌定格在185.35分的瞬间,代表河北省出战的邯郸姑娘栗慧琳微微颔首,嘴角扬起一抹释然的微笑。
这位22岁的北京体育大学研一学生,在圈、球、棒、带四个项目的轮番比拼中沉着应战,以均衡稳定的发挥斩获铜牌,为河北艺术体操军团再添一枚沉甸甸的奖牌,也让全场观众见证了艺术体操赛场上“钢骨柔姿”的动人力量。
鹏城决战:新规之下的稳定逆袭
“稳住,就是胜利。”走上决赛赛场前,栗慧琳在心里默念着教练隋剑爽反复叮嘱的这句话。本届全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赛事启用的全新竞赛规则,如同给所有参赛选手设置了一道“高门槛”——预赛需从四套动作中选取三个最高分计入排名,且预赛总分将直接带入决赛,与决赛四套动作得分累加后确定最终成绩。
这意味着选手不仅要在单套动作中兼顾技术难度与艺术表现力,更需在赛事周期内保持稳定发挥,任何一个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输掉整场比赛的努力。
决赛现场的氛围紧张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顶尖选手依次登场,球操的灵动、圈操的韵律、棒操的清脆、带操的飘逸在赛场轮番上演,记分牌上的数字不断跳动,排名局势瞬息万变。轮到栗慧琳登场时,看台上河北代表团的助威团瞬间沸腾起来。
身着竞技服的她深吸一口气,伴随着轻快的音乐步入赛场,手中的彩球在指尖灵活转动,时而抛向高空,时而在周身划出优美的弧线。
“这个抛接太稳了!”当球从3米高空精准落回掌心时,现场响起一阵低声赞叹。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看似轻松的动作,背后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训练。在随后的圈操比赛中,栗慧琳顶住前一位选手高分的压力,将器械与身体的配合展现得淋漓尽致,抛圈接圈分毫不差;棒操表演中,她凭借扎实的柔韧功底完成高难度平衡动作,两根棒在手中翻飞跳跃,与音乐节奏完美契合;带操项目里,长长的绸带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时而如流水蜿蜒,时而如火焰升腾,艺术表现力与技术难度的完美融合让裁判频频点头。
当最后一套带操动作结束,栗慧琳以一个标准的收尾姿势定格在赛场中央,全场掌声雷动。记分牌显示,她的决赛得分与预赛得分相加后,以185.35分的总成绩稳居第三。
走下赛场,教练隋剑爽快步走上前,与她紧紧相拥:“我就知道你能做到!”泪水在栗慧琳眼眶里打转,这枚铜牌,凝结了她四年的坚守与付出。
四年磨剑:骨折后的绝地反击
时间回到2021年,彼时18岁的栗慧琳第一次站上全运会的赛场,却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沉重的打击——全运会预赛前几个月,她在一次比赛中不慎导致左脚踝外侧骨折。医生建议她立即停止训练,安心养伤,否则可能留下终身后遗症。但对于首次参加全运会的栗慧琳来说,这个机会来之不易,她咬着牙对教练说:“我想试试,哪怕只能站上赛场。”
带着还未完全痊愈的脚踝,栗慧琳踏上了全运会预赛的赛场。但她始终咬牙坚持,最终凭借顽强的毅力闯进决赛。尽管在决赛中只获得第八名,赛后她的身边传来了不少议论“还不如趁年轻早点退役”,但栗慧琳却更加坚定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那次经历让我明白,只要不放弃,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从2021年到2025年,四年备战周期里,栗慧琳把“坚持”二字刻进了骨子里。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研一学生,她需要平衡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但在她的时间表里,训练永远是第一位的。每天上午9点,她准时出现在训练馆,直到晚上9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一天训练时长超过12小时。这样的节奏,她坚持了整整四年。
艺术体操的魅力在于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这意味着选手不仅要精通球、圈、棒、带四项器械,还要具备扎实的柔韧功底和出色的舞蹈表现力。为了提升动作的难度和观赏性,栗慧琳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柔韧训练,压腿、下腰、劈叉,每一个动作都做到极致;为了更好地契合音乐节奏,她反复听音乐、练舞蹈,把每一个动作的细节都刻在脑海里。“有时候一个动作练不好,我就自己加练到深夜,直到满意为止。”栗慧琳说。
对于身高178厘米、骨架偏大的栗慧琳来说,体重管理是另一个“拦路虎”。艺术体操选手需要展现出轻盈的姿态,体重过大会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
为了控制体重,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曾经一天只吃一个鸡蛋,最长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每次走进训练馆,饥饿感都让我头晕眼花,但一想到要在赛场上展现最好的自己,就又有了力气。”
四年里,栗慧琳几乎把所有时间都交给了训练馆,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一年到头只有3到5天的时间能回家看看。每次妈妈打电话想来看她训练,都被她婉言拒绝:“妈,你别来,我训练的时候样子不好看,怕你哭。”小时候,她还会跟妈妈分享训练的趣事,可长大后,她再也不愿提及训练的艰辛,因为她知道,那些伤痛和疲惫,只会让妈妈更加心疼。
初心如磐:柔姿之下的钢铁意志
“我就是喜欢艺术体操,喜欢在赛场上那种绽放的感觉。”谈及坚持下来的原因,栗慧琳的回答简单而坚定。从7岁第一次接触艺术体操开始,这个邯郸姑娘就深深爱上了这项充满美感的运动。之后,她凭借出色的天赋进入河北省艺术体操队,从此开启了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那时候年纪小,练累了就哭,哭完了继续练,现在想想,还好当时没放弃。”
在栗慧琳的教练隋剑爽眼中,栗慧琳是队里最“轴”的孩子,也是最让人放心的孩子。“她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从来不会说‘我不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栗慧琳深刻感受到身体状态的变化,“年纪大一岁,恢复能力就差一些,以前练完第二天就能满血复活,现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调整。”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反而练得更狠了。作为本届全运会参赛运动员中年龄较大的选手之一,她格外珍惜每一次训练、每一个机会。“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到最好,不留遗憾。”
如今,栗慧琳已经回到北京体育大学,重新投入到学业与训练的双重生活中。训练馆里,她依旧是最早来、最晚走的那一个;课堂上,她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努力平衡好运动员与学生的双重身份。
回首这段备战经历,栗慧琳坦言:“真的很难,有时候也会想过放弃,但每次想到站在赛场上的感觉,就又咬牙坚持下来了。看到自己在赛场上的表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