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湖南张家界七星山第二届荒野求生挑战赛第34天,来自湖南怀化的选手杨亦宸在野外觅食时,误食有毒植物“天南星”。据其描述,3秒之内毒性就发作,口腔如灼烧般剧烈不适,面部出现红肿和瘙痒。所幸他及时吐出,并通过大量吐口水的方式缓解,未造成严重后果。杨亦宸的惊险经历,既让人揪心,也引发了舆论对荒野探险类活动的深层思考:这种以生命健康为筹码的体验是否正在失控?
荒野求生的核心魅力,在于人类对自然极限的挑战与自我潜能的挖掘。杨亦宸从首次参赛7天退赛到此次志在夺冠,这份成长与执着值得肯定。在荒野中坚持16天成功生火、摸索出烤山药的独家心得,展现了他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与生存智慧。这种不畏艰难、奋勇争先的精神,正是此类赛事传递的正能量,也吸引着更多人关注自然、挑战自我。
然而,勇气绝不能替代专业。天南星作为常见有毒中药材,误食后可能引发窒息等致命风险。杨亦宸误将其当作山药尝食,虽及时吐出未造成严重后果,但暴露出野外识别植物知识的匮乏。这并非个例,在各类荒野探险中,因误判动植物属性、缺乏应急处理能力导致的意外屡见不鲜。5名选手血钾超标也提示,极限环境下的健康监测与风险防控仍需加强。
对于荒野求生赛事而言,安全保障与专业引导应是底线。主办方不仅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更应在赛前开展系统的专业培训,涵盖野生植物识别、毒物应急处理、极端环境健康管理等内容。在比赛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测选手状态,对高风险行为进行及时预警,避免意外发生。毕竟,任何竞技的前提都应是生命安全,失去安全支撑的挑战,终将失去其原本的意义。
选手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样不可或缺。荒野不是游乐场,自然也从不纵容侥幸。杨亦宸的经历提醒我们,极限挑战中,谨慎与敬畏远比鲁莽的勇气更重要。赛前充分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比赛中保持理性判断,不盲目冒险,才能真正实现“安全挑战、快乐挑战”。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荒野求生赛事升温,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探索的渴望,但这种渴望必须建立在对自然的敬畏之上。天南星虽有毒性,却也是一味有用的中药材。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自身规律,人类在挑战自然的同时,更应学会顺应自然、读懂自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极限挑战,应该是“有准备的挑战”“有敬畏的探索”。唯有将勇气与专业结合,将激情与理性并重,才能在荒野中安全前行,真正领略自然的魅力与挑战的意义。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姚绍毅)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