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驻日使馆发言人用“露骨挑衅”、“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公然挑战”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一锤定音时,朝鲜社会科学院几乎同步上演了一场历史控诉大会。
主题直指日本——“揭示并谴责朝鲜‘宿敌’日本的永世罪行”。朝方声明掷地有声:“即使时光流逝,世代更迭,千年宿敌日本在朝鲜人民身上留下的历史创伤也永远无法愈合,必须让敌人千百倍地偿还血债。”
![]()
“千年宿敌”这个称呼绝非临时起意。几年前“东瀛惨案”百年之际,朝鲜《劳动新闻》就曾宣告:“一定会与千年宿敌日本进行清算。”历史记忆如同刻入民族基因的密码,在关键节点自动激活。
高市早苗一边在台湾问题上踩踏红线、掀起中日外交风暴,一边却向朝鲜递出“橄榄枝”,声称已表达与朝鲜领导人会晤的意愿。这看似矛盾的双簧背后,平壤用一场历史辩论和“血债”宣言,给出了无声却震耳欲聋的答案。
![]()
01 平壤的“血债”宣言:无声胜有声的拒绝
朝鲜高层对高市早苗的“会面请求”保持了意味深长的沉默。然而,沉默不代表缺席——朝鲜社会科学院的历史辩论会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平壤对日本的深层认知。
“千年宿敌”的定性下,日本是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历史伤口”的加害者。当朝方宣告“必须让敌人千百倍地偿还血债”时,高市早苗期待的“领导人会晤”已注定沦为泡影。
历史伤痕构筑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鸿沟。 平壤选择以“历史清算”的宏大叙事回应高市的“会面”试探,其潜台词不言自明:一个被定性为“千年宿敌”的国家领导人,有何资格获得平壤的礼遇?谈笑风生更是天方夜谭。
高市早苗的算盘打得响,但平壤根本不想接招。当对手被定义为“血债”欠债者,任何对话都失去了道德基础。
![]()
02 高市的“诚意”面具:一场精明的政治表演
高市早苗高调宣扬寻求与朝鲜领导人会面,表面是推进关系,实则包裹着精明的政治算计。
其核心意图,很大程度是为其政治盟友特朗普“帮腔”。特朗普对与朝鲜领导人会面念念不忘,高市此举无疑是为其投石问路,展现“配合”姿态。至于日方长期纠缠的“绑架问题”,在高市的棋局里更像一张可进可退的安全牌。
能解决,是她的政绩;不能解决,则可将责任轻松推给“态度顽固”的朝方。这种预设退路的“诚意”,在深谙政治博弈的平壤眼中,无异于透明的表演。
高市内阁上台后,朝鲜导弹试射频率显著提升。这固然与特朗普亚洲之行的刺激有关,但平壤的导弹呼啸声,何尝不是对日本新内阁右翼倾向的严厉警告? 当高市在历史问题上闪烁其词、试图翻案,朝鲜的导弹便成为最直白的“外交辞令”。
![]()
03 “不值一提”的漠视:平壤的战略定力
面对高市早苗的“会面”呼吁,朝鲜最高层选择了不置一词的冷处理。这份沉默,并非犹豫或软弱,而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战略漠视。
在朝鲜的外交天秤上,特朗普的邀约尚且未能打动平壤,何况一个根基未稳、且频频挑衅的日本右翼政客? 高市早苗的分量,远未达到需要朝鲜领导人亲自出面回绝的层级。
与其浪费唇舌给日方制造舆论炒作的空间,不如将精力集中于真正紧要的事务。这种“不值一提”的漠然,比任何激烈的言辞都更能刺痛东京的神经。 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在朝鲜的战略视野里,当前的高市内阁根本不构成一个值得认真对话的对象。
对日本,朝鲜早已“无话可说”。历史血债未偿,现实挑衅不断,行动比言语更能代表立场。
![]()
朝鲜半岛上空,导弹轨迹划破寂静。高市内阁的右翼底色与历史修正主义倾向,犹如投入深潭的石块,激起层层军事涟漪。每一次导弹升空,都是对“血债”宣言最冰冷的注脚。
平壤对高市“会面请求”的漠视,如同一道无形高墙。这道墙由历史伤痕、现实警惕与战略判断浇筑而成。当“千年宿敌”的定性与“血债”的控诉悬于两国关系之上,任何形式的首脑握手都显得苍白而遥远。
东亚棋局波谲云诡,高市早苗的“会面梦”撞上“血债”高墙,碎得清脆响亮。在可见的未来,这堵墙仍将森然矗立,无声诉说着历史的重量与现实的冷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