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羡茹
11月12日,第十五届全运会马术盛装舞步个人决赛在深圳光明国际马术中心举行。当江苏队选手李裕昂与马匹“A Plus”步入赛场时,其沉静内敛的入场方式与其他选手昂扬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随着比赛配乐从低沉转向激昂,观众才逐渐领悟到这段先苦后甜的音乐叙事,正是这位骑手16年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尽管最终与领奖台失之交臂,但李裕昂用出色的赛场表现,诠释了一个关于梦想照进现实的励志故事。
![]()
李裕昂在比赛中。本报记者 王羡茹 摄
“在我10多岁时有很多梦想,但并不包括马术。”在赛后混采区,李裕昂回顾起自己的起点。21岁之前,他还只是制衣厂里的一名普通工人,生活轨迹与马术毫无交集。命运的转折,源于一次偶然的内部招聘——热爱马术的老板决定在员工中选拔骑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从未近距离接触过马匹的李裕昂报了名,未曾想,从此开启了一段截然不同的人生旅程。
从操控缝纫机到驾驭温血马,从面对静默的布料到与敏感的生灵沟通,这条跨界之路的难度可想而知。他的搭档“A Plus”是一匹德国奥登堡温血马,天性敏感多疑。“一开始特别困难”,李裕昂坦言,“要不停地安抚它,取得它的信任,才能慢慢开始配合。”深知自己起点为零,他将大量时间投入训练,提前旁听外教授课,细心观摩他人动作,将单个动作重复千遍万遍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16年的光阴,不仅磨砺出精湛的骑术,更让李裕昂学会如何与马匹建立信任。对于马术运动员而言,他们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休息,因为长时间的分离会让马匹感到思念与不安。“马就像孩子,你对它好,它能感受到。”正是这些陪伴,让他与“A Plus”逐渐达到“人马合一”的默契。
谈及此次全运会,李裕昂表示:“准备还是比较充分的,但决赛中由于天气、场地及摄影等因素,‘A Plus’没有特别适应,最终没有发挥到最好。”然而,正是这位曾经的“门外汉”,在资格赛中以69.294分的全场最高分强势晋级,用实力证明了努力可以跨越起点的差距。
马术运动常被贴上“贵族运动”的标签,但近年来正逐步走向大众化、多元化。李裕昂比赛中采用前半段低沉、中段升调、结尾激昂的赛场配乐,也映射了他的职业生涯。“天赋可能占一点点,但后期的努力才是关键,只要心中的希望不灭,永远都有无限的可能。”
(本报深圳11月13日电)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