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大! 长按复制 836712157 打开支付宝搜索领取.100%成功!
初冬的天津街头,一座承载着百年历史记忆的建筑正悄然苏醒,焕发新的生机。
![]()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这座建筑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盛锡福”帽庄旧址。
11月9日,随着华北首家OPPO|一加旗舰店的入驻,这座曾见证“国货之光”辉煌的百年洋楼,仿佛从一场悠长的梦中苏醒,完成了从历史标本到生活场景的温情转身。
![]()
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提起盛锡福,在天津可谓家喻户晓。创建者刘锡三更是中国的帽业泰斗。
“身穿瑞蚨祥,头戴盛锡福,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句老话在天津流行了几十年,时至今日,依旧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曾几何时,拥有一顶盛锡福制作的帽子,也是天津人的时尚标志。
刘锡三的创业之路
盛锡福的创始人刘锡三 (1885-1969),名占恩,号锡三,乳名“来福”,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沙河镇湾头村人。
他读过几年书,后因家境贫穷,食不果腹,不得已随大流外出谋生。起初,他在青岛一家德国人经营的饭店干杂工,择菜洗碗、端茶送水及擦桌扫地,每天重复着劳动,并无怨言。
经常来饭店就餐的德国商人观察到刘锡三聪明勤快,一来二去,便介绍他到德国人开办的“鲁麟洋行”做实习生,因他在工作中聪明能干,手勤眼快,一年半载的时间就成为洋行的在册职员,开始负责收购各地乡村草帽辫业务。
![]()
图源:云上和平
在洋行走南闯北多年后,他对草帽辫质量优劣、品种产地、以及草帽的制作工序也逐步看出了门道。他在心中盘算起了小九九,冒出自己生产草帽的想法。
1911年他与表兄芮某合伙,在天津估衣街归贾胡同南口租了一间门面,开办了“盛聚蚨帽庄”。店铺刚开业时,专门制作草帽,到秋天兼营棉花,因为资金周转有限,商品单一,买卖起色不大。
1912年民国开始,社会上西方文化盛行一时,人们纷纷剪辫子,摘下瓜皮帽,脱掉长衫,穿上西装戴上礼帽。刘锡三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适时制作新颖时尚英、法、美式呢帽,到夏天编制精巧的巴拿马草帽,商品应时应景,受到人们的追捧和购买,店里的产品一下成为当时的畅销货。随着生意逐渐好转,收入比以前大有收益。
![]()
图源:津云
后来,刘锡三为了稳定经营,在法租界21号路(天增里)附近租了一间带门脸的楼房,把盛聚蚨帽庄迁来,楼下门脸经营帽品,楼上房间从事制作加工,雇工四五人。因前店后场,成本低开支小、帽子物美价廉,在市场上逐渐打开销路,生意开始有了起色。
他将原“盛聚蚨”帽庄更名为“盛锡福”帽庄。以“盛锡福”的名字重新开张。“盛锡福”店名源于刘锡三的名字,“盛”字寓意买卖发达昌盛,“锡”取其名中字,“福”是他的乳名“来福”的福字,即福气满满,吉祥如意,至此盛锡福有了划时代意义的新商号。
![]()
图源:搜狐号@金兴
百年老字号的崛起
1920年,一款日本产硬平顶式草帽畅销市场,日商获利颇丰。内行看门道,刘锡三及时改进工艺,迎合市场需求,迅速研制出四平硬顶细草帽。
他特地从宁波选用韧性强、草质细的草辫原料。斥资购买法国机器,又从青岛高薪聘来手艺高超的漂白技师周绍熙。
机械化生产草帽,不仅结束手工制作草帽传统历史,而且使草帽产量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
![]()
图源:云上和平
当时国内市场草辫仅合2角银币一把,可编制5顶草帽,每顶草帽成本2元,市场价能卖到6元,还比日本草帽便宜许多。盛锡福新式草帽投放市场后,有多少顶卖多少顶,日本草帽被冷落。从而使盛锡福名声大振,誉满津门,迫使日产草帽退出市场。
1925年盛锡福生意如日中天,产品名扬海内外。刘锡三乘势而上,萌生继续扩大再生产,通过本族的刘子山(东莱银行股东),租用了坐落于法租界杜总领事路,东莱银行的两层楼房作为盛锡福总店(今和平路273号,即现在渤海大楼旁),将帽店迁至新址、扩充经营项目,增加工人,既做批发草帽辫原料,又做草帽、呢帽、将军盔、皮帽等四季帽品。
![]()
图源:云上和平
刘锡三因为有过在洋行工作的经历,在经营理念上总是先人一步,为创立自有品牌,防止冒牌仿制,上世纪20年代,国人购物还只认店不认牌子的时候,他就率先向商会申请注册了盛锡福“三帽”牌商标。
![]()
图源:津云
商标上方“天津盛锡福自制”七字弧形排列,下方由草辫连成凯旋环形,下缀领花,底部“国货”二字分列两侧,图案筒明,布局稳妥。商标中部三顶帽子呈“品”字形,下书“三帽商标”四字。从上往下看为“锡三帽”三字。厂名、商标皆与“锡三”之名契合。总体寓意,一是冠冕天下,赐福国人;二是繁盛似锦,赐福百代。
盛锡福大楼建成
天有不测风云,1927年秋,由于电源线短路引发火灾,烧毁了盛锡福所有的机器设备。原料、半成品、成品皆付之一炬,造成了巨大损失。
刘锡三没有怨天尤人,冷静面对。一方面恢复生意,在光明电影院旁租赁楼房,楼下卖货,楼上制帽,兑现供销合同,把损失降到最小。另一方面,找出先前购买的财产保险合同,与保险公司据理相争,后经多方核查,最终获得保险公司10万银元的理赔款,他又从东莱银行贷款18万银元。
1929年,在原废墟上建起了一幢灰白色砖混结构的五层欧式建筑,即我们今天看到的盛锡福大楼。
![]()
图源:搜狐号@金兴
这幢大楼由德国贝伦德工程公司设计承建,也是当时亚洲最高的制帽工厂。
大楼外立面镌刻“自制四季各种帽品式样新颖美观耐用”16个大字,楼两侧附有对联“通瓣环球物品,振兴中华国货”。吴佩孚题书的墨底金字“盛锡福”匾额高悬于一楼店门正中。
![]()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大楼共有69间房,楼后另盖有平房20间。内设6个工厂及总批发部、进出口部、零售部、函售部、采购部等部门,只有印刷厂与栈房安排在平房区。盛锡福大楼总店成为生产基地和国内外市场的调度中心。
![]()
图源:网络
引领潮流 谱写“国货传奇”
1937年前,鼎盛时期的盛锡福拥有通帽厂、呢帽厂、毡帽帽胎厂、皮帽厂、便帽厂、缎帽厂、化学漂染厂、印刷厂等9个工厂。四季帽品,已形成七大系列,童帽、草帽、便帽、蓪帽、缎帽、呢帽、皮帽,共200多品种。
年产各种帽子40万顶,呢帽年产最高达20万顶。价格从3、4角到几元、几十元的不等,高、中、低帽品应有尽有,全厂在册员工280多人,生产旺季还需临时雇工。
![]()
图源:澎湃新闻
先后在各地设立20多家分销处、分庄。天津设三个分销处,天祥市场内设有第一分销处,梨栈开了第二分销处,北马路国货商场内开了第三分销处。
北平设四个分号,分别是:前门大街盛锡福、王府井大街盛锡福、西单北大街盛锡福和沙滩盛锡福。王府井大街盛锡福,就是天津盛锡福总店于1937年在北京开设的分号。
![]()
王府井盛锡福总店
图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南京设立发行所,经营门市、批发,上海、汉口、辽宁、重庆、青岛、济南、徐州等地设分销处或批发部。此外,在西藏、甘肃、内蒙古、绥远等地推销带有少数民族风格特色的呢帽,受到少数民族的欢迎。还派员沿西北、东北、津浦、京汉各铁路沿线联系设立代售店。同时还开展了函购等多种销售形式。
![]()
图源:搜狐号@金兴
50年代起,盛锡福开始走上国际舞台,不仅是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会见外宾,出使外交时佩戴,更是有外国领导人慕名而来,找盛锡福做帽子,将天津盛锡福帽子的名声在海外更加打响。
“保”与“拆”之间的拉锯战
从清末至今,盛锡福老字号已经走过百余年历程,历经沧桑,也禁住了时间的考验。
2006年盛锡福被商务部公布为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2010年,天津盛锡福被正式列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盛锡福大楼也是和平区尚未核定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和著名的工业建筑遗产,可谓是四重身份。
2009年,因天津天河城购物中心的建设,盛锡福大楼面临拆迁,后经相关文物部门与文保志愿者的努力,其保护方式被确定为完整保留修缮。
![]()
图源:@金兴锦盈
如今,为了盛锡福帽庄这幢百年建筑能够重新融入城市脉搏,在天津文物保护机构和专家的带领下重新进行了修缮。
此次修缮秉承“修旧如旧”的核心理念,与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合作,与超过20位专家反复探讨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并邀请专业故宫修复团队参与门店修复指导,整个修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工艺均沿用百年前的传统工艺,最大程度还原百年建筑的历史风貌。
整修一新的盛锡福旧址在初冬暖阳的映衬下,既保持着昔日的庄重,又洋溢着新时代的活力。以科技为笔,为老建筑续写起了一段新故事。这不仅是一次商业空间的升级,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年轻潮流的价值共振。
![]()
图源:新华网财经
添加族叔微信好友
获取最新城市动态
平时遇见的各种
新鲜事儿、突发事儿、烦恼事儿
也欢迎大家第一时间告诉我们~
![]()
记得读完点一下“”和“”!

“天津族”整理自万视达手机APP、云上和平、北方网、津云、中国新闻周刊、澎湃新闻、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