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简称“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加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
加强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坚持“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目标深度融合,引导各族青少年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培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促进者、守护者。
把牢育人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社会实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党建进校园、党史进课堂、党员进家庭,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服务中融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青少年“筑基”工程,不断增进各族青少年的“五个认同”。
![]()
▲9月15日,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族民族乡,学生们参加丰收节活动。 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深化协同认知。学校作为教育主阵地,依据思政教育规律,通过系统知识传授,引导青少年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理论精髓,激励青少年树立报国之志。家庭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基石,承担着文化启蒙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职责。家长的爱国言行和文化自信,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使其厚植家国情怀、知晓民族大义,明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国才有家”的深刻含义。街道社区以及包括各级各类教育基地、文博场馆等在内的社会资源单位,起到整合社会资源、搭建青少年与社会交流的桥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与文化传承创新等作用。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三方协同认知,有助于形成合力,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大局,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明确实践重点。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中,需科学界定学校、家庭与社会在育人过程中的角色,制定权责清单,避免育人实践的碎片化与重复化。学校要引导教师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要落实好《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与孩子共学各民族“三交”历史、共赏爱国影片、与各民族同胞“结亲戚”“结对子”等方式,强化孩子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认知。各相关部门、社区街道、社会资源单位要结合自身资源特点,创造有利条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实践活动、公益活动等,拓展“铸牢”教育实践空间。“家校社”三方需携手制定并遵循统一行动准则,形成科学有效的“铸牢”教育模式,引导青少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见于行动。
![]()
▲青海省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同学们在体验实验课的乐趣。新华网发(陆广涛 摄)
推进资源互嵌。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应秉持开放包容理念,构建“互嵌式场域”,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深度融合,拓展青少年社会实践的广度与深度。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教学能力,鼓励运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热情。通过新媒体平台构建“云端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实现线上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家长可在学校社工团队指导下,组建志愿者队伍,打造“宣讲团”平台,挖掘公益教育资源开展宣讲与课外实践。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单位应积极谋划,为学生搭建丰富的线下体验平台,举办民族文化节、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各地要立足历史遗址、文化场馆、各级各类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加强跨区域协作,扎实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组织青少年跨区域参加研学交流、助学支教等实践活动,感受国家发展与时代巨变,体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力量。通过各地各方面资源的深度整合利用,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格局,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作者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本文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一战线高端智库项目“社会组织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ZK01202401045)阶段性成果。】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 李翠 王琪
制作 |魏妙
来源 |中国民族报
觉得有用,点亮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