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创新领域,算法、算力的迭代让AI+医疗走向“更细颗粒、更具体场景、更广人群”的实用时代。作为AI医疗的重要参与者,跨国药企如何深入具体医疗场景、开展本地化数智探索,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11月7日进博会现场,罗氏制药以一场“向新”数智全景合作发布会给出了答案。会上,罗氏制药数字化创新团队发布“愈见智能体”“AI科普”两款数智化落地项目与“数智名医”未来项目,将场景精准聚焦于患者全病程管理、医患协同、健康科普三大核心领域,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打通“院内-院外”数智化管理链路,为使用罗氏药物的患者提供全周期、一体化的医疗服务矩阵。
![]()
由罗氏制药支持技术伙伴构建的“愈见智能体”创新患者管理服务网络,服务了数万名使用罗氏药物的患者。此外,罗氏制药与信通院合作,联合41家医疗机构,共建数智医疗行业标准;邀请到260位各治疗领域头部专家,带来公众健康与疾病科普方面的宣教内容。
这也折射出了跨国药企在华本土化数字创新的核心逻辑——以场景为锚点、以人群为支点、以生态为杠杆,构建与中国医疗体系深度融合的数智化价值网络,最终落地到医护、患者、大众的应用环节之中。
01
场景深耕:服务数万名患者,愈见智能体升级数字化管理模式
AI+全病程解决方案,本质是重构患者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不仅要提升管理质量、优化服务体验,还要降低管理成本、聚合数据价值。具体来看,解决方案要打破服务断点,构建连续性健康管理场景,满足患者更贴心、更及时的医疗服务诉求;院端则希望整合片段数据,提高个案效率和精准度,将“一刀切”“缺乏实效”的医嘱转变为个性化病程指导,跳出传统管理模式局限。
基于对医患多方核心诉求的精准洞察,罗氏与技术伙伴共同探索并验证了AI智能体(AI Agent)在数字化患者管理中的巨大潜力。这款被称作“愈见智能体”的创新方案,在使用罗氏药物患者的全病程管理中担任四大角色,致力于成为高效的全程患者关爱助手:
这一系统通过预留常规平台接口,让患者和医护人员得以通过熟悉的微信或电脑直接使用。依托智能路径和智能问答,覆盖从数据采集、智能随访、症状管理到用药指导的全病程环节,真正将诊疗服务串联成个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服务闭环。
(愈见智能体概念视频)
从技术内核来看,愈见智能体的高效运作,建立在GenAI与AI Agent技术的紧密结合之上,尤其体现在其三大核心驱动功能中:
●认知摄取与语义解析引擎:将多源异构数据快速转化为标准化数据资产,有效消除人工误差,为后续智能应用打下坚实数据基础。
●主动式问询:核心体现出技术先进性,即打破了传统被动式人力随访模式,基于患者诊疗路径与数据变化,主动发起关怀或预警问询,在关键节点前置介入,实现从“事后响应”到“事前干预”的无缝治疗衔接。
●数据洞察自动化:从专病数据中自动提取核心指标并生成报告,提供决策支撑,赋能临床与科研,推动数据价值最大化。
这三大功能环环相扣,搭建了一个从高质量数据整合、到智能服务应用,最终赋能临床决策的完整闭环。
罗氏制药通过提供配套治疗方案与创新合作模式,支持行业伙伴推动愈见智能体的应用落地。截至2025年,与合作伙伴共建的患者管理解决方案已服务超12000名使用罗氏药物的患者。
未来,罗氏制药将继续携手技术伙伴,以患者关爱为核心,构建人工智能时代的医疗服务新范式,助力中国医疗数字化转型升级。到2026年,该创新解决方案的市场应用规模和受益患者数量预计将再翻一番。
02
人群破圈:多渠道、多形式、多主题,AI科普丰富患教形式、提升患教效率
本土化数字创新的另一关键在于人群覆盖的广度与深度。
202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诊疗人次达到101.1亿,相较于上一年增加了5.5亿人次。随着老龄化加速与慢性病年轻化、亚健康关注增长,市场需求呈现出结构性变化。医疗资源需求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进而C端逻辑从疾病治疗逐步向健康管理拓展,大众接受科普教育的习惯正逐步形成。
从消费端来看,传统健康信息获取渠道碎片化、权威性不足,导致疾病预防、日常护理、生活方式等关键环节存在认知盲区。研发团队指出,不仅要让专业科普内容有人看到,更需要在科普过程中建立科学信任、塑造专家权威,让科普成为日常,内容深入人心。因此,AI科普项目邀请260位头部专家入驻,逐步建立“专家背书+科学审核”的双保险认证体系,让每个科普内容都具备科学、创新、实效的三重价值。
AI科普项目主要有3大亮点,以丰富患教形式、提升患教效率:
多渠道
目前,AI科普项目已实现与叮当快药等多个互联网健康平台合作,搭建了肿瘤与流感关爱中心,逐步建立广渠道、精内容的模式,实现内容传递的高效性和准确度。
多形式
项目运用动画、条漫、科普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精准覆盖不同用户群体的接受偏好。动画作品在确保科学内核的基础上,赋予其创意表达,让专业知识深入浅出、散发活力;条漫则以轻松叙事方式,适应碎片化阅读场景;科普短视频则通过专家出镜,增强用户信任感。
![]()
趣味性动画/条漫科普
多主题
传播节点则锚定全年疾病宣传日、科普月等多种主题,打造全年不间断的健康科普时间轴,实现“节点精准触达、内容提前预埋”,培养用户长期阅读习惯。落到内容上,以前沿治疗突破、疾病宣教日、生活小妙招等主题,实现高话题度、高科学性的精准传播。
供给端,AI科普项目将为医护与医疗机构提效——作为高效助手,AI科普让医护人员有更多精力处理复杂病情,提升患教效率,从“没时间做科普”进化为“轻松产出优质内容”。与此同时,医疗机构搭建科普高地,树立品牌形象,进而充分发挥主动性,承担健康宣传者、生态建设者的角色,形成“知识输出-品牌建设-人群认可”的良性循环。
面向未来,AI科普将继续以多渠道、多形式、多主题的立体化运营,逐步打造起健康科普生态社区。在2026年,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并升级“肿瘤与流感关爱中心”,在肝癌、淋巴瘤、流感、肺癌和乳腺癌等领域,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科普内容,并结合全年关键健康节点开展专项科普行动。
03
生态共建:提升就医温度与患教效率,从单点突破到产业协同的创新共赢
从与一线医患沟通中,罗氏制药数字化团队洞察到:科室运营压力的根源,在于缺乏资源调配与患者需求匹配的数字化手段;在医护重复性劳动背后,是数据流通不畅、智能工具缺失导致的效率壁垒。同时,患者苦于“排队三小时,问诊三分钟”的困境,在有限问诊时间内难以充分表达诉求、理解医嘱。医患沟通的深度与质量大打折扣。
困境的本质是效率-人力-需求的深层矛盾,不仅关乎技术落地,也直接反映出医疗场景中人文关怀的温度与体验差异的细腻感知。由此,“数智名医”这一未来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将创造7×24h、医生数字分身的智能交互应用,打破过往单向输出形式,实现互动对话、情感关怀的革命性升级:
● 诊前阶段,名医智问自动、精准、全天在线地回答患者关于各种疾病的基础问题,提升疾病认知。
● 诊后阶段,名医智爱融合情感交互与康复陪伴,可进行线上指导与复诊预约,提供心理疏导功能。
● 院外场景中,名医智见持续提供科学易懂的健康知识,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效能,进一步强化医疗服务连续性与人性化关怀。
放眼未来,医疗AI的下半场拼什么?
技术将退居幕后,成为应用场景的支撑。医护端、患者端的真实用户需求、深层情感需求则走上前台。
发布会的主角是三个典型样本——愈见智能体把病程管理做成个性化服务,AI科普将晦涩指南翻译成生活语言,未来数智名医将让医生知识跨出医院围墙。从需求拆解到全人群覆盖,罗氏制药数字化团队拉通了“预诊-入院-复诊-院外管理—健康科普”层层递进的AI医疗服务产品线。
![]()
第8届进博会罗氏制药中国展台
更值得行业关注的是市场空间留白与潜在合作——发布会上指出,2026年罗氏制药数智化全景合作目标是惠及3倍专病患者。更广阔的蓝图在于,三大系统类似三套积木模块,既能够单独开发,也能基于标准化接口,以可复制、可拼接的方式,延伸至多治疗领域、全治疗场景,发挥全链路价值。
回归开篇的问题,跨国药企在华如何做好本地化数智探索?
罗氏制药的答案是,不再做封闭生态,而做开放式生态中的“第一块拼图”。多方共创,碰撞需求与创意,从合作与实践之中,生长出更多的新场景、新应用。不变的是,罗氏制药始终秉承着“先患者之需而行”的理念。
下一步故事怎么写,现场没有给出答案,却把笔交给了更多人。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