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近日正式进入按图行车试验阶段,全线贯通运营预计年内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也将于今年内具备开通条件,北京即将迎来“八站两场”(八座火车站、两座机场)枢纽新格局。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正在进行收尾工作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登上京唐城际试运行列车,提前感受这座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的独特魅力,以及城际列车十余分钟直达河北燕郊的高效便捷。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京帆”迎客采光井打造“阳光车站”
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的全国性客运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标志性工程。随着施工的推进,这座大型交通枢纽站的独特风貌已基本呈现。
站在枢纽外,十片连绵灵动,寓意着“扬帆起航、千帆竞发”的“京帆”屋盖格外吸睛,它们不仅是枢纽唯一露出地面的建筑部分,更以极具辨识度的造型,成为北京承载城市文化与建筑美学的标志性景观。“京帆”屋盖贯穿绿色节能设计理念,通过设置穿孔遮阳板、泡泡采光顶ETFE气枕(同水立方),平衡冷热负荷。屋盖下方是车站的采光井,阳光透过“京帆”下的“膜”结构,可直接照射到地下32米深的候车站台层,为旅客打造出一座“地下阳光车站”。
![]()
地下三层功能分区清晰
副中心站枢纽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其特别之处在于其中地下建筑规模达128万平方米。整座建筑始终坚持一体化设计与建设的理念,2019年11月正式开工,构建起“地下枢纽地上城、上下高度融合”的独特格局。
来到车站西进站口,“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步入枢纽,地下三层的结构功能分区十分清晰。枢纽东西两侧的咽喉区(B0.5层)规划了公交场站与旅游大巴区域。B1层兼具进站功能与城市服务,城市通廊、下沉广场、商业步行街及配套设施错落分布,宛如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会客厅”。乘坐火车的旅客需在此完成实名制验证验票进站和安检。铁路综合服务中心也位于该层南侧,可办理火车票购买、改签、退票以及临时身份证制证业务。
旅客安检后,可乘坐电动扶梯抵达B2层,这里以城际铁路候车厅和轨道交通换乘为主,未来地铁6号线、平谷线在此实现无缝衔接,同时布局了出租车、网约车区,方便旅客快速换乘。据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站长柴宇介绍,该层东西两侧分布着检票口,目前共设置7个检票口(分A口和B口),合计14条检票通道。“试运行阶段,车站每天8点20分到18点20分,开行去往燕郊站、大厂站的京唐城际列车共6对,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到燕郊站只需10分钟左右。”
B3层为城际铁路站台层,按8台14线(含正线)规模设计,目前开通4台7线,主要服务京唐、京滨城际铁路线。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这里的每个站台都建有混凝土屏蔽罩,站台地面与屏蔽罩之间还安装了具备防火功能的站台门,旅客的乘降安全有了双重保障。
据了解,后续,副中心站枢纽地上部分还将打造涵盖办公、商业、公寓、酒店等多元业态的城市综合体,形成特色商务办公组团与城市级活力商圈,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生活的高度融合。
![]()
按图行车十余分钟抵达燕郊站
探访完造型独特的地下火车站,北京青年报记者登上了京唐城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开往燕郊站的G55305次试运行列车。这是一趟复兴号CR400BF型动车组列车,金色与白色涂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金凤凰”。全列定员576人,设有商务座、一等座、二等座及餐车。
据北京客运段京秦车队列车长刘倩介绍,11月11日,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开始按图试运行,车队选拔了一批业务骨干承担试运行业务。全员开展线路特点、车型设备、应急处置等专项培训,重点强化乘务人员手动开关车门、旅客应急疏散等实操技能,保证旅客乘降安全。
“我们乘务员都有值乘京唐列车的经验,推出了不少服务举措,比如,在车内为旅客配备爱心便民服务箱,内有五色中国结,方便为重点旅客提供精准贴心的服务;还准备了多功能充电宝、指甲刀、女士用品等,方便旅客随时取用。京唐城际全线贯通后,这些好的服务经验和举措也将延续,让乘车旅客在短暂的旅途中感受到舒适、便捷。”刘倩说道。
G55305次列车仅用时十余分钟就抵达了河北燕郊站,这让不少体验的记者发出惊叹。据了解,京唐城际铁路北京城市副中心段进入按图行车试验,是运行试验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线路正式开通运营前最后一个测试项目,标志着该线路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这一阶段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非载客运行,可以真实记录列车的正晚点数量、正点率,检验各系统在模拟运营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使提前上岗的运输、客运等运营人员得到充分实作培训,满足开通运营各项标准和要求。
京唐城际深度提升三地百姓出行效率
据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所属京唐公司总经理郭友强介绍,京唐城际铁路全长149公里,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燕郊站(改建)、大厂站、香河站、宝坻站、玉田南站、唐山西站、唐山站(既有)等8座车站,其中京唐城际铁路燕郊至唐山段已于2022年12月30日投入运营,北京城市副中心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内建成通车,并实现全线贯通。
郭友强表示,待线路开通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可实现与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宝坻区、天津市北辰区等多地的便捷直达,进一步缩短京津冀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高百姓的出行效率,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一线建设者,北京市重大项目办铁路工程建设协调处储卫星表示,京唐城际铁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终至河北省唐山站,全线149公里,规划、建设、实施历时十年之久,全线贯通后将实现京津冀1小时通勤都市圈、京津冀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京唐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后,意味着“轨道上的京津冀”的进一步构建与融合。下一步,北京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逐步进入实施阶段,下一轮“十五五”建设规划项目研究业已启动,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构建完善京津冀城市群城际铁路网。
![]()
核心 北京将迎“八站两场”枢纽新格局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交通一体化已从“蓝图”变为“现实”。2014年以来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北京丰台站相继投用,北京形成了“七站两场”格局。待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全部建成投用后,这里将集成起2条城际铁路、4条城市轨道交通、1条骨干铁路、1条市郊铁路及15条公交接驳线路,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也将正式迈入“八站两场”(八座火车站、两座机场)枢纽新格局。
据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雄城际、京唐(京滨)城际、津兴城际等多条铁路相继通车,北京市域4条市郊铁路运营总里程达365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型。
截至2024年底,京津冀区域高铁总里程从2013年的1284公里增至2669公里,实现区域内所有地级市全覆盖,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1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其中,国家高铁主通道持续完善,京张、京哈等高铁缩短了京津冀与东北、西北的联通时间,区域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1.5至2小时通达;城际铁路网络让京津冀城市群内部联系更紧密,北京至6个毗邻区域均实现1小时内通达,京雄津保唐“0.5—1小时交通圈”正式形成。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