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来了,又走了,不少网友表示:“一觉醒来,双十一结束了,啥也没有买。”
从2009年淘宝“单身节”的小部分推广,到今年一年一度的全民购物狂欢的盛宴,16年以来,“双十一”已经发生巨大的改变。
它的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千万,到如今的万亿级别,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今,2025年的“双十一”刚过去一天,与23年1.13万亿、24年的1.44万亿的销售额相比,今年的销售额是高了还是低了呢?
![]()
赚了还是赔了?
2024年的双十一,成交额达到了1.44万亿元,这个数字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从2022年的1.11万亿,到2023年的1.13万亿,再到今年的新高,数字每年都在刷新,像一头永不满足的巨兽,持续膨胀。
可是,数字背后的现实,却并没有那么光鲜。
![]()
社交媒体上,人们不再分享抢到优惠券的喜悦,而是吐槽“算到头晕”。
商家们也不再炫耀爆单,而更多地在抱怨“亏本赚吆喝”。
快递员更是疲惫不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
这种表面繁荣和现实疲惫的反差非常明显。
大家都在问,每年刷新纪录的销售额,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的价值究竟在哪儿?
![]()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场狂欢早已不仅仅是买东西。
它变成了一场规则的游戏和心理考验。
消费者要计算预售、定金、跨店满减,商家要计算投入产出,平台则在规则制定中稳坐赢家的位置。
这种复杂的运作,使得曾经单纯的购物变成了心累和体力透支的战场。
人们参与的热情和乐趣正在被消耗掉,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和理性反思。
![]()
回顾双十一的起点,2009年的淘宝双十一还很简单,原本只是清库存和给光棍节找个由头。
玩法简单直接,就是打折降价,没有那么复杂。
那时的销售额只有几千万,到了2010年才过9亿。
整个模式小而美,商家、平台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共赢。
2012年,全平台销售额才冲到191亿,双十一才真正有了全球购物节的雏形。
但到了2017年左右,事情开始变味。
![]()
预售、定金膨胀、跨店满减等复杂规则不断增加,消费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算计,购物已经变成一场“比高考数学还难”的运算游戏。
促销周期越来越长,从10月底甚至提前到10月初就开始,消费者花费大量精力,省下的钱可能都不够弥补脑细胞的损耗。
平台成为规则制定者,也是最大赢家;商家为了流量和排名,投入巨额营销费用,提前备货,甚至亏本求生。
在这种规则下,购物的乐趣被消磨,信任也随之下降。
![]()
一项调查显示,高达63%的网友觉得双十一已经失去了最初的意义,参与也没有以前那种冲动和乐趣了。
这种感觉不只是个人抱怨,更像是一种集体的情绪爆发,说明很多人对这场全民购物狂欢的疲惫感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
宏大的销售额固然耀眼,但背后却隐藏着中小商家的压力和消费者的无奈。
![]()
头部平台和超级品牌几乎掌控了所有流量和利润,而那些中小商家为了抢单、保客户,往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有的甚至亏本销售,只能在巨大压力下勉强维持生计。
消费者也不例外,他们要花费大量时间算预售、定金和跨店满减,购物过程的复杂和心理负担,远远超过了单纯追求低价的乐趣。
放眼微观层面,宏大的数字掩盖了很多凋敝现象。
比如桑坡村,这个曾经被称为“中国皮都”“淘宝第一村”的地方,曾是全球羊皮加工的重要节点,澳大利亚出口的羊皮有80%以上要经过这里,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和俄罗斯。
![]()
巅峰时期,村里一天能接待四五万客商,快递公司每天收件量可达七万单,全村2018年的电商销售额就有16亿元。
可是到了2024年,约有八成店铺关门或被封,曾经热闹的冬装皮草产业带正在迅速衰落,这也反映了整个电商生态的裂变和失衡。
![]()
而截止到10月31日,2025年双十一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已经突破一万亿大关,达到了10026亿元人民币,创下了新高。
天猫依旧稳坐各大电商榜首,销售额和流量优势明显,紧随其后的是京东,保持了稳定增长。
抖音则位居第三,依靠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持续吸引大量消费者。
这份榜单显示出电商格局的竞争依然激烈,同时也折射出各平台在流量和用户粘性上的差异。
![]()
大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中小商家却在高压和规则重压下渐渐消失。
随着规则复杂化、流量向头部平台集中,消费者和商家的选择空间都在变化。
大学生群体中爆火的“军大衣”就体现了理性消费的回归,他们不追求昂贵品牌,而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
这种消费态度显示,人们在经济压力下变得务实,更看重实用性、品牌口碑和售后服务,而不再盲目追求低价或大品牌。
新的消费品类也出现增长,如AI眼镜、健康养生产品、轻奢皮草等,符合科技、健康或文化认同感的新需求。
双十一走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单纯的促销日,而是一个牵动无数人利益的复杂商业系统。
![]()
未来的双十一,销售额是否继续增长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摆脱路径依赖,回归服务真实需求和提升社会福祉的本意。
消费者在疲惫中挣脱规则束缚,寻找更符合自身价值的新消费方式,也许才是这场狂欢的真正转折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