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某医院院长艾某忠如今在铁窗内度过他的日子。这位曾经的一家医院法定代表人,因骗取国家医保基金970余万元,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
其余6名同案被告人分别被判处十一年至四年不等有期徒刑。
![]()
这只是医保基金监管领域“零容忍”政策的一个缩影。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2299人,一审结案数同比增长131.2%,挽回医保基金损失4.02亿余元。
01 骗保手段:全流程造假的“专业”操作
这起典型的医保骗保案件,犯罪手法呈现出组织化、专业化特征。法院审理查明,艾某忠作为医院实际控制人,多次召集医院管理层商议骗取国家医保基金。
他们的操作手法十分系统:
拉人“充数”,增加虚假住院患者。医院营销团队到周边县区招揽患者,并鼓励本院职工及家属住院。每拉来一个患者,介绍人可获得100-500元不等的好处费。
“空挂床”虚构住院全流程。让患者仅提供医保卡而不实际住院,医院伪造全套病历、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一名证人证实:“空挂床就是人不住院,把医保卡押在医院里,套取国家医保报销的行为。”
小病大治,虚增费用至上限。对实际住院的病患,医院通过添加虚假治疗项目、延长住院时间、开具名贵药品等方式,将费用虚增至医保报销最高标准。
财务造假,虚报药品成本与费用。医院低价采购药品,却凭高价发票申请医保报销。审计发现,其中一味中药实际进货金额仅7700元,但医保报销金额却高达40万余元。
02 监管发现:医保基金监管的高压态势
本案的查处并非孤例。近年来,医保基金监管保持高压态势,针对欺诈骗保行为重拳不断。
2018年至2022年,全国累计检查定点医药机构318.9万家次,处理154.3万家次,追回医保资金771.3亿元。而仅2023年,全国医保系统就检查了定点医药机构80.2万家,处理违法违规机构45.1万家,追回医保基金186.5亿元。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医保骗保犯罪定罪处罚、法律适用等相关问题。
今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起依法严惩医保骗保犯罪典型案例,其中就包括艾某忠案。这些案例向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无论犯罪主体是谁,无论手段如何隐蔽,触碰医保基金红线必将受到法律严惩。
03 关联事态:山西多家三甲医院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重罚
山西省会太原的多家头部医院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今年的10月,太原市医疗保障局对包括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省儿童医院,山大二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在内的6家医院集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中5家为三甲医院,罚款金额从数千元到千万元不等。
![]()
这些案例共同勾勒出医疗收费领域的系统性违规图景,也展现了医保监管部门对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零容忍”的坚定态度。
04 山西医保新政:连续参保激励与断缴约束
在严厉打击骗保行为的同时,山西省也在不断完善医保政策,引导参保人形成正确的缴费观念。
自2025年起,山西省实施 “连续参保激励、断缴约束”机制。居民医保连续缴满4年后,每多连续参保1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3000元。
同时,当年医保基金零报销的参保人,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也将提高3000元。这一设计既鼓励连续参保,也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参保人给予回报。
相反,断保行为将带来严重后果:不仅重新参保时面临待遇等待期,而且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会降低,断保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全部自理。
2025年,山西省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700元,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400元。这一筹资标准的提升,将直接增强医保基金支撑能力,保障参保群众享受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05 人民群众立场:救命钱不容侵蚀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 “看病钱”“救命钱”,任何侵蚀这份资金的行为都是对公共利益的严重侵害。
这起医院骗保案件反映出医保基金监管面临的挑战:骗保手段隐蔽多样,涉案主体多元,甚至呈现出职业化、组织化特征。
![]()
例如,在重庆警方2023年通报的一起骗保案中,一家医院全流程造假:市场部负责拉病人,职工每月需介绍1至5名病人住院,医生虚开药品和诊疗项目,检验科修改检查系数指标,护理部伪造护理记录,院办则负责申报医保基金。
骗保行为不仅直接窃取医保基金,还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二次伤害。一些被倒卖的“回流药”可能存放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或被拆解重组重新包装,剂量、规格甚至药品种类混淆,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风险。
正如一名医保局官员所指出的:“有的药贩子把真药卖给零散用药的小诊所,然后再把真药盒里装上假药卖给药店;很多药贩子把临近的或已过期的药品从原包装中拆出来,再装入新的药盒当中。”
06 启示与展望:守护救命钱需全民参与
医保基金的安全关乎每位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守护这份救命钱需要政府、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共同努力。
监管部门需织密监管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对异常医保费用的识别能力。对曾有违规记录的机构与人员实施动态监管,延长观察期、提高核查频率。
医药机构应加强自律。将医保合规与医师执业资格、职称评审实质性挂钩,使骗保代价覆盖职业生涯全周期。医疗机构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不能忘记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
参保人应提高警惕和法律意识。部分参保人对欺诈骗保行为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甚至因贪图小利而成为药贩子的“工具人”。参保人应核验自身诊疗数据,发现异常及时举报。
只有建立健全信息化追溯体系,让监管“长牙齿”,让大数据“长眼睛”,才能让国家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医保基金的安全网正在越织越密。2024年,全国医保系统追回医保基金186.5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的结果。随着监管技术的进步和参保人意识的提高,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将越来越难以藏身。
守护医保基金,就是守护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权益。当每一个参保人都成为医保基金安全的监督者,这条“救命钱”的防线才能真正坚固。
本文综合整理自公开报道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