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晓亮
深圳大学总医院临床营养科科主任,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营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
深圳市精准营养与膳食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临床营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长:肥胖、肿瘤、高脂血症、脂肪肝、消瘦、骨质疏松症;孕期营养,自闭症,多动症;肌肉衰减症、慢性肾病;疑难重症、中大手术营养支持,家庭病人营养。
一层层脂肪堆积的不只是身体的重量,更是各种健康风险的温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2014年全球肥胖人口已达6亿,占全球总人口13%,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截至 2017年,中国肥胖人口已接近1.5亿,城乡肥胖率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肥胖率甚至呈现反超城市的增长趋势。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01 全球蔓延,肥胖成为跨国界流行病
※ 肥胖问题早已超越国界,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健康挑战。数据显示,全球肥胖率呈现惊人增长,其中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快速增长国家的情况尤为突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中高收入国家的肥胖率普遍高于低收入国家,城市地区传统上肥胖率高于农村。但最新研究发现,这种城乡差距正在快速缩小,农村肥胖率上升速度甚至已超过城市。
※ 2014年全球统计显示,女性肥胖率(15%)高于男性(11%),这种性别差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肥胖不再是个体问题,而是需要全球应对的公共卫生挑战。
02 代谢紊乱,肥胖引爆多重健康危机
肥胖远不止是体型变化,更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导火索。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肥胖与死亡率增加存在明确相关性。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能量储存仓库,还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过度脂肪堆积会导致脂类、糖类代谢紊乱,引发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促进氧化应激和慢性炎症发生。肥胖者常伴随激素代谢紊乱和脂肪因子分泌异常,从而易患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等代谢性疾病。这些代谢问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03 心脑血管,肥胖加重循环系统负担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余体重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导致心肌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研究表明,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每增加1kg体重,收缩压相应升高1-2mmHg。肥胖还会导致血脂异常,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肥胖人群冠心病风险增加2倍,心力衰竭风险增加19倍,脑卒中风险增加16倍。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也显著增高,特别是腹部肥胖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04 呼吸受限,肥胖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 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常被低估。胸壁和腹部脂肪堆积会限制膈肌运动,降低胸腔顺应性,严重影响肺功能。
※ 肥胖者常出现氧气贮备容积减少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严重时会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和肥胖性低通气量综合征(OHS),表现为夜间打鼾、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
※ 肥胖还增加哮喘发病率、加重哮喘病情,导致难治性哮喘和对治疗反应性降低。体重减轻5-10%就能显著改善哮喘症状和肺功能。
05 癌症风险,肥胖与肿瘤的隐秘关联
※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肥胖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明确相关。体内多余脂肪会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肥胖男性更易患前列腺癌,而女性肥胖则增加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及绝经后乳腺癌风险。两性共有的肥胖相关癌症包括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和肾癌等。
※ 脂肪组织产生的过量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及慢性炎症状态,都为癌细胞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肥胖还影响癌症治疗效果和预后。
06 关节负重,肥胖加速骨骼系统退化
肥胖者躯体重量大,加重了脊柱、骨盆及下肢关节负担。膝关节每增加1磅体重,步行时膝关节受力增加3-5磅。这种过度负荷导致关节表面受力不均,加速软骨磨损、老化和丢失,骨赘(骨刺、骨质增生)形成,最终发展为骨性关节炎。肥胖是骨关节炎的高危因素,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循环功能减弱和末梢循环供血不足,进一步加重关节病变。减肥被视为骨关节炎最基本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体重减轻10%可使膝关节骨关节炎进展风险降低50%。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07 消化系统,肥胖引发器官功能异常
※ 肝脏是肥胖影响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大量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病率随体重增加而上升。
※ 肥胖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进一步加剧脂肪肝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进展为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
※ 肥胖还与胆囊疾病密切相关。60岁以上肥胖妇女中约三分之一患有胆囊疾病,原因是肥胖者胆固醇合成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
※ 肥胖者胃食管反流及食道裂孔疝发病率也显著增高,腹部脂肪增加腹内压力,促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
08 生殖健康,肥胖影响生育和妊娠
※ 肥胖对生殖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女性肥胖可能导致月经失调、不育、多毛症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 肥胖女性妊娠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包括妊娠糖尿病、子痫前期和先兆子痛。肥胖还引发流产、难产、巨大胎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出生缺陷等问题。
※ 男性肥胖同样影响生殖健康,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和睾酮水平降低,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肥胖夫妇生育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夫妇。
09 心理社会,肥胖带来的无形压力
※ 肥胖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带来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肥胖者常遭受体重歧视和社会偏见,导致自卑、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 人际关系敏感、社会适应性和活动能力降低,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肥胖儿童由于运动能力受限,对外界感知、注意和观察能力下降,学习能力降低。肥胖者常有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更容易焦虑,幸福感和满足感较差。
※ 研究表明,肥胖男生更易出现抑郁和情绪不稳定,肥胖女生则更有自卑倾向。
10 儿童肥胖,未来健康的隐性危机
※ 儿童肥胖率的快速增加引起全球关注。中国教育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至少有 12%的儿童超重。在12-18 岁青少年中,1.9%患有糖尿病,不满17岁的青少年中三分之一出现心血管问题。儿童肥胖易延续到成年期,包括肥胖体型、相关行为方式及健康危害的延续。
※ 肥胖对儿童心理行为产生多方面影响:反应速度、阅读能力、大脑工作能力指数下降,自我意识受损。肥胖已拉响健康警报,多一个“胖墩”,就少一个健康栋梁。
![]()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11 科学减重,走出减肥误区与陷阱
当前人们对肥胖存在三大认知误区:
1)对肥胖危害认识不足,认为“能吃是福”;
2)轻信虚假减肥方法,如脱水减肥、腹泻减肥;
3)缺乏肥胖形成和营养学基础知识。
※ 科学减肥需要多管齐下:制定合理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且热量适度;建立规律运动习惯,结合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寻求专业指导,避免盲目使用减肥产品;设定现实目标,接受体重管理是长期过程。
※ 成功减重5-15%就能显著改善代谢指标,降低慢性疾病风险。健康减肥没有捷径,需要科学指导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 体重计上的数字变化只是表面现象,真正重要的是体内发生的生理改变。研究表明,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血糖、血脂和血压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风险。
健康的体重管理不是短期节食,而是长期生活方式转变。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压力管理共同构成了健康体重的四大支柱。
封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AI配图
声明:本文为舒晓亮主任原创文章,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作者,请勿私自转载。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11 月 14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405501 名。 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