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客至
故人远至自天涯,漫煮山泉旋点茶。
不问江湖风波恶,庭前同看落梅花。
"故人远至自天涯,漫煮山泉旋点茶。"首联以疏朗笔墨勾勒出天地相迎的豁达场景。"远至自天涯"五字,既见空间阻隔之遥远,又暗含岁月淘洗的珍贵——当漂泊的游子穿越风霜重返故园,主人不事奢华铺陈,只以"漫煮山泉"的日常仪式相待。"旋点茶"三字尤妙,"旋"字既显动作的连贯从容,又透出主人对茶道的熟稔:取山间清冽活水,待水初沸时轻扬壶盖,看银毫在碧波中舒展沉浮,茶烟袅袅间,两个历经世事的灵魂便在这份淡泊里悄然靠近。
"不问江湖风波恶,庭前同看落梅花。"后联笔锋陡转,将读者的视线从室内茶席引向庭院深处。"不问"二字如清风拂面,吹散了所有关于恩怨得失的追问。江湖的刀光剑影、宦海的浮沉起落,在此刻都化作了庭前梅枝上簌簌飘落的花瓣。这里的"落梅花"既是实写冬日雅景:红白花瓣随风旋舞,最终静静栖于青石阶上;更是隐喻人生境遇——那些曾经惊心动魄的"风波",终将在时光的沉淀中显露出本真的模样,如同梅花坠地时那份从容的静美。
![]()
全诗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完成了从"客至"到"心归"的精神蜕变。前两句通过烹茶待客的生活细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往哲学;后两句则以"不问"的决绝姿态,宣告了对世俗纷争的超脱。诗人没有刻意渲染重逢的激动,也未曾直白表达离乱的伤感,而是将千言万语凝聚在煮水的雾气里、点茶的手势中、观花的目光下,让读者在看似平淡的叙事里,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和解。
这种以日常场景承载生命感悟的写法,恰似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现代演绎。当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疲于奔命时,这首小诗提醒我们:真正的温暖从不在于排场的盛大,而在于有人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共煮一壶清泉,同赏一树花落——在最平凡的当下,遇见最本真的自己。
![]()
七绝.夜读
更深独对一灯青,旧卷重翻页页馨。
忽有清风穿牖入,乱将书影印窗棂。
“更深独对一灯青,旧卷重翻页页馨。”诗的开篇便营造出静谧而深沉的氛围。“更深”点明时间,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主人公独自面对着一盏青灯。这“一灯青”,不仅勾勒出灯光昏黄、幽微的画面,更烘托出一种孤独却又宁静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旧卷重翻”,主人公重新翻开往昔读过的书卷,每一页都散发着温馨的气息。“页页馨”三个字极为精妙,它不仅仅是指书页可能因岁月而留存的气息,更象征着书中知识、回忆、情感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在孤独的深夜里,旧书的陪伴让主人公的内心不再空虚,那些曾经读过的文字,如同老友一般,亲切而又熟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
“忽有清风穿牖入,乱将书影印窗棂。”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出一个充满灵动与意趣的场景。正当主人公沉浸在旧卷之中时,忽然一阵清风穿过窗户吹进屋内。这“忽有”二字,增添了意外之感,打破了前两句营造的静谧氛围,带来了一丝活泼与生机。清风穿入室内,将书页的影子吹得摇曳不定,纷纷映照在窗棂之上,形成一幅错落有致、光影交织的画面。“乱将书影印窗棂”,一个“乱”字用得极妙,它生动地表现出清风肆意吹动书页,使得书影在窗棂上杂乱却又富有美感的分布。这看似无序的景象,实则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灵动之美,仿佛是清风在与主人公进行一场无声的互动,为这寂静的夜读时光增添了一份别样的情趣。
整首诗以夜读为背景,前两句通过对深夜、孤灯、旧卷的描写,展现出主人公在孤独中与书相伴的宁静与满足,体现出一种高雅的精神追求。后两句则通过清风穿牖、书影乱印窗棂的意外之景,为诗歌注入了灵动的活力,使整首诗在静谧中有了生趣,在孤独中有了惊喜。诗人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好,让读者在感受夜读宁静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活中那些不经意间出现的小确幸,引发人们对宁静夜晚、书籍陪伴以及自然灵趣的向往与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