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点主会被骂‘4ma’。”社交平台上,一名儿童电话手表使用者发文吐槽道。其中“点主”代表点赞,“4ma”则是极为恶毒的咒骂。用数字和字母的谐音代替汉字,可以绕开手表的屏蔽算法。
在儿童电话手表群体中,在家长的视线之外,时兴着一种圈子文化。“点主”便是圈子的黑话之一,为什么不“点主”会被骂?圈子之中是怎么样的交友模式?
当家长还在为孩子远离手机而庆幸时,孩子们却早已用“小天才”手表丈量起自己的社交“身价”。11月12日,小天才儿童电话手表因灰色产业链被封面新闻等媒体曝光,企业陷入舆论风暴。据封面新闻报道,儿童手表的社交功能被众多中小学生滥用,甚至滋生出代养号、刷赞、账号租赁等灰色交易乱象。
#。事件矛盾直指儿童智能设备的功能异化,本应守护安全的手表,沦为中小学生“社交硬通货”,衍生出账号买卖、代运营、刷赞等灰色生意,部分孩子日均花4-6小时运营账号,严重挤压学习与休息时间。
从媒体报道可以得知小天才手表等儿童产品存在设计伦理的缺失与监管机制的滞后,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业治理提出深刻警示。
![]()
图源:封面新闻
社交催生的灰色交易链
小天才手表用户圈内形成以“主页点赞数”为核心指标的社交货币体系,高赞账号被明码标价交易。据封面新闻调查,交易平台覆盖闲鱼、淘宝及未成年人自建“圈子”,部分账号标注“虚拟商品不退不换”。针对家长限制使用时间的学生提供账号代运营冲赞服务。闲鱼等平台公开售卖破解教程,涉及长昵称修改、隐藏功能启用等操作,宣称“包成功”。
这种灰色产业链的形成,与小天才封闭的社交生态密切相关。品牌采用排他性好友添加机制,不同品牌手表无法互加好友,导致非小天才用户被排斥在社交圈外。家长因孩子“无法融入同学圈子”被迫购买中高端型号,形成“社交绑架”。诱导性规则进一步助长攀比,圈内存在“大佬”排行榜,上榜需60万赞起步加上人气考核,催生账号倒卖生意。
![]()
图源:封面新闻
存在的社会危害值得警醒
“儿童安全手表”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通话,然而,报道涉及的儿童手表却加入了“轻触加好友”社交机制,并推出“主页点赞数”的功能。在“小天才圈”孩子们看来,点赞数越高,越能带来成就感和圈内认可。小天才大搞“儿童社交”功能,突破了商业伦理的底线,将为未成年人带来多方面的不良影响。
第一个方面问题是,诱导式的“儿童社交”功能导致未成年人行为的异化与价值观扭曲。为了获得“大佬”的尊称,一些孩子将本该用于学习、运动和真实互动的时间,浪费在只为满足虚荣心的社交攀比上。
报道中,一名12岁的儿童表示,为了冲级,他曾在暑假期间每天花费4~6小时活跃在手表社交圈中。部分学生每日耗时6小时刷赞、维护账号,影响学习与睡眠。有9岁儿童参与账号交易,将社交地位量化为点赞数,甚至因点赞数低遭遇孤立。家长群体聚焦“价值观扭曲与沉迷风险”,小红书“小天才家长圈”话题下,大量留言提及孩子为“冲大佬榜”拒绝户外活动,有家长曝光孩子偷偷用零花钱买刷赞服务,引发“童年被量化”的集体焦虑。
显而易见的是,儿童手表简单地以点赞数量,作为社交成果的指标,并不利于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社交观。一个人的“朋友”并不是越多越好,“点赞之交”也无法带来真正的友谊。
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小天才社交灰色产业链贻害无穷。令人担忧的是,围绕手表的“主页圈”,还出现了卖号、开小店、给别人拍视频、代理运营账号等各类衍生交易。而提供这些灰色服务的,有相当一部分是洞悉游戏规则的“小商人”。这些交易看似“小打小闹”,却不仅占用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扭曲他们的金钱观。儿童手表的核心价值是安全保障和必要的家庭沟通。厂商盲目添加社交功能,却忽视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当社交变成可量化、可交易的“商品”,小天才已然偏离了安全初衷。
第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强社交功能诱导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 显然,从报道来看,小天才各种社交功能的设计加速了未成年人的网络沉迷。
小天才未对社交功能设置监护人强制管控权限,未有效干预长时间使用行为,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防沉迷要求。平台对账号买卖和刷赞行为监测失职,未建立有效投诉渠道,纵容灰色交易。依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代刷赞、账号租赁属 “诱导未成年人参与不当商业行为”,若造成损失,小天才可能因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儿童智能设备市场争议的反思
小天才手表存在灰色产业链事件引发网络关于“童年游戏”与“价值观侵蚀”的激烈讨论。理解派认为,类似早年QQ空间互踩,是代际社交文化的自然延续。批评派则指出,安全工具异化为流量工具,封闭生态加诱导机制构成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侵蚀,需企业、家庭与监管三方协同破局。事件本质是“商业利益与儿童保护”的失衡预警。当儿童手表的核心功能从“守护安全”转向“社交竞技”增加用户黏性,这种设计漏洞与监管缺失共同催化了灰色产业链。
对儿童产品企业而言,应该跳出“流量收割”思维,以“安全优先”重构产品逻辑,以“透明沟通”化解舆情危机,才能避免重蹈小天才“从安全标杆到信任崩塌”的覆辙。这一事件也提醒社会,儿童智能设备的创新发展必须始终坚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让技术真正成为守护童年的工具,而非制造焦虑的推手。
小天才这类隐蔽的“主页圈”,也给进一步完善儿童智能设备的监管提了个醒。相关部门不妨借此明确儿童手表的功能红线,出台针对性规范,遏制娱乐化、攀比化的产品设计倾向,严厉打击围绕儿童设备滋生的灰色交易,为孩子们营造安全、健康的使用环境。 只有切实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儿童手表这一服务未成年人的特殊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让儿童手表回归安全工具的本质,让孩子们在现实的陪伴与互动中学会社交、收获友谊,才是对他们成长负责。 只有切实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儿童手表这一服务未成年人的特殊产业才能走得更远。
综合整理自封面新闻、新京报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儿童的未来在教育
如果你曾梦想:
有一天能站在儿时向往的讲台,
去收获一群山村熊孩子的爱,
让生命拥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
也曾希望:
参与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
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这里等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