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5年第21期内容
![]()
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党的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
![]()
广东南沙大桥上的车流和狮子洋水道的船舶来来往往 刘大伟 摄
接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
保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
制定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五年规划并非中国独有,也不是中国首创,然而坚持接续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计划)的唯有中国。从“一五”到“十四五”,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那么,从2026年至2030年,这五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把握一个时期的定位,要将其置于历史的长周期里观察。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通过实施“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规划来完成。
即将开启的“十五五”,上接“十四五”、下连“十六五”,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未来十年,头五年发展好了,才能争取更大主动。
从这个基本定位出发谋划部署“十五五”时期发展,《建议》提出了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主要目标、战略任务,既同“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理念和思路保持连续性,又准确把握未来五年我国发展大势,符合实际,具有前瞻性。
![]()
建设中的流经广西钦州市区的平陆运河航道 张爱林 摄
遵循“六个坚持”原则,
聚焦七个重要目标
翻开《建议》,通篇15部分开列61条,分为三大板块,全面部署“十五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
《建议》第一板块包括第一、第二两个部分,为总论,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的原则和主要目标等内容。《建议》提出“六个坚持”重要原则,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行动指引。
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建议》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人民至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建议》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满足民生需求中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得益彰,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议》指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议》明确,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通过构建起更加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市场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更有利的发展条件,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劲动力与活力。《建议》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法治经济、信用经济,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好”的经济秩序。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筑牢应对风雨的强大底气。《建议》强调,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草原风光 马金瑞 摄
“六个坚持”的重要原则,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价值取向、实践主题、根本动力、重要保障等,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建议》还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
“五个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
“两个推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一个确保”——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科学设定发展目标,对制定和实施好五年规划至关重要。《建议》把握“十五五”时期基本定位和阶段性要求,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七个主要目标——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
这七个主要目标与“十五五”规划的定位和使命紧密衔接,为分阶段有步骤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明确具体方向。
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
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如何落实七个主要目标?《建议》分领域部署“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议》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摆在分论第一部分,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是中国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建议》提出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等。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等。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方面,明确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建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建议》提出,统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统筹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在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方面,《建议》提出,建立健全一体推进的协调机制,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科学中心、人才中心。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具备一定禀赋条件。为充分考虑现实可行性,《建议》专门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旨在引导各地各部门科学理性、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防止一哄而上。
![]()
复兴号列车穿行在拉林铁路林芝段 晋美多吉 摄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建议》强调,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建议》提出“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举措。同时,为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提高投资效益,《建议》就提高民生类政府投资比重、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投资等作出部署。相关政策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将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建议》提出,“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这体现出《建议》注重运用改革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为发展增动力、激活力。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在《建议》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部署,有助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议》就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专章部署,鲜明体现了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取向。《建议》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说明我国既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又统筹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建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建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强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建议》着眼于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强调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为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议》部署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提出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举措。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建议》明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建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养心志、育情操的作用,涵养全民族昂扬奋发的精神气质”。这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议》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建议》部署一批均衡性可及性强的政策举措。比如,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建议》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建议》提出健全与常住人口相匹配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等。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底色。瞄准“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这一目标,《建议》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为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建议》在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和生态系统优化方面部署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如实施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深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完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等。
建设平安中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建议》提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平安中国建设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从“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强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和治理”,到“关心关爱困难、弱势群体”“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这些举措旨在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建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彰显推进强军事业的坚定决心。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建议》提出,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
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真抓实干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半月谈记者:徐宁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