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玄龙08”与歼-20编队亮相,全球首个实战化“忠诚僚机”体系落地。
美国提了十年的概念,被中国率先实现。
大家好,小汉这篇观察,就来拆解这场空中变革。
![]()
这不只是新装备列装,更是空战模式的颠覆。
未来战场的主角,或许不再是飞行员,而是人机协同的智能作战体系。
中国,已经抢到了第一张入场券。

2025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迎来76周年华诞,一部名为《梦远》的主题微电影刷爆网络。
影片结尾的一幕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代号“玄龙08”的大型隐身无人机从机库缓缓滑出,与歼-20“威龙”、歼-16组成三机编队直冲云霄。
电台里传来的“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
![]()
不仅是简单的台词,更是中国空军向世界宣告:
全球首个“有人-无人协同空战体系”已实现实战化部署。
美国酝酿多年的“忠诚僚机”概念,最终被中国率先变成了现实。
![]()
这款代号“玄龙”的装备,正是大家并不陌生的攻击-11无人机。
“玄”字寓意深邃、神秘,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它隐身突防、深藏不露的作战定位。
宛如一条潜伏在战场的神龙。
![]()
早在2019年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攻击-11就曾以车载方式公开亮相。
其科幻感十足的无垂尾飞翼布局引发广泛关注。
如今在微电影中的空中编队画面,意味着它已从展示装备变成了列装服役的实战利器。
![]()
玄龙到底有多能打
攻击-11的核心优势,体现在极致的隐身性能上。
它采用与美国B-2轰炸机相似的飞翼式设计,没有垂尾和平尾,机身线条简洁流畅。
![]()
再搭配专用隐身涂料和经过特殊处理的进气道、尾喷口,雷达反射面积仅相当于一只麻雀。
比歼-20、歼-35的隐身性能还要出色。
这种设计让它能悄无声息突破敌方防空网,在高威胁环境中执行任务。
![]()
作为一款大型无人作战飞机,攻击-11的硬指标同样亮眼。
公开数据显示,它全长约10-11米,翼展14米,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0吨。
最大航程可达4000公里,作战半径接近2000公里,与歼-20基本相当。

它的最大飞行速度能达到0.9马赫,虽为亚音速,但足以跟上喷气式战机编队执行协同任务。
机腹的两个内置弹舱可携带总重量约2.5吨的武器,包括精确制导炸弹、空空导弹等。
载弹量堪比轻型战斗机,既能对地对海打击,也能参与空战。
![]()
更关键的是它的智能化水平。
攻击-11搭载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分布式光电传感器,能实现360°无死角态势感知。
自主判断战场威胁等级,反应速度比人类快200毫秒。
![]()
它不需要地面操作员远程操控,可以直接由歼-20飞行员指挥。
甚至能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保持作战能力,这也是它与传统无人机的本质区别。
编号“玄龙08”的命名方式,更暗示着这款无人机已经批量列装,形成了规模化作战能力。
![]()
中美竞赛中国领跑
“忠诚僚机”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在2015年提出的。
当时美军意识到随着中俄五代机和先进防空系统的普及,传统有人战机直接突防风险越来越高。
于是构想研发一种能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无人机。
承担侦察、诱敌、攻击等高危任务,降低有人机和飞行员的损失。
![]()
按照美军规划,F-22、F-35等战机将各自搭配4-6架无人机。
形成“有人长机+无人僚机”的作战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构想,美国推出了XQ-58A“女武神”、MQ-28A等验证机。
![]()
其中XQ-58A在2019年完成首飞,MQ-28A也在澳大利亚进行了试飞测试。
但这些装备至今仍停留在测试阶段,核心难题迟迟无法解决:
单座战机飞行员既要操控战机空战,又要指挥多架无人机,精力根本不够用。
![]()
美军曾尝试给F-22飞行员配备平板电脑来控制无人机。
但在高强度空战中,这种操作方式形同虚设,更别说应对复杂的电磁干扰环境了。
![]()
相比之下,中国的发展速度堪称“后来居上”。
攻击-11早在2013年就以“利剑”为名完成首飞,2019年公开亮相。
2025年就实现了与歼-20、歼-16的实战化协同。
![]()
这背后离不开两大关键突破:
一是歼-20S双座型的列装,后座飞行员可专门担任无人机操作官。
同时指挥6架攻击-11,形成“一机七剑”的作战集群。
![]()
二是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歼-20S与攻击-11之间的数据链传输速率高达200G/秒。
能在0.1秒内共享海量战场信息,且抗干扰能力极强。
![]()
除了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也在研发“忠诚僚机”,但进展同样缓慢。
法国“神经元”无人机虽完成了170余次试飞,却迟迟未能列装。
俄罗斯“猎人”无人机因电子设备短板,在乌克兰战场曾出现失控情况,被迫由苏-57战机“处决”。
![]()
如今中国攻击-11的实战化部署。
意味着在这场全球无人机竞赛中中国已经稳稳占据了领先位置。
![]()
空战规则彻底改写
攻击-11的列装,不仅是一款装备的升级,更是空战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在传统空战中,比拼的是战机性能和飞行员技术。
一对一格斗、近距离缠斗是常态,有人战机的损失往往意味着飞行员的牺牲。
![]()
EOTS光电瞄准系统
“有人+无人”协同作战模式的出现,让空战从“拼命”变成了“拼智慧”,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
这种新战法的优势,在实战场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假设在高危作战环境中,歼-20编队需要突破敌方防空网。
以往只能冒险硬闯,现在可以先派出攻击-11前出。
![]()
这些无人机凭借隐身优势,要么充当“侦察兵”,摸清敌方雷达和导弹阵地位置。
要么充当“诱饵”,诱骗敌方开火暴露目标。要么直接化身“突击手”,压制或摧毁敌方防空系统。
待战场环境清理完毕后,歼-20再从安全距离发动精确打击。
既保证了作战效果,又避免了有人战机的风险。
![]()
更具威慑力的是中国独创的“三剑客”组合:
歼-20负责核心指挥和致命打击,攻击-11承担前沿侦察和高危突击、
歼-16D电子战飞机则撑开直径400公里的“电子穹顶”。
同时压制128个目标,让敌方雷达屏幕瞬间“飘雪”。
![]()
这三者协同,形成了“隐身突击+电磁窒息+集群消耗”的三维打击模式。
对手想反击却看不见、联不通、打不着。
远离了会被歼-20锁定,靠近了会遭攻击-11偷袭,试图监视又会被歼-16D干扰成“瞎子”。
![]()
这种作战模式还具备极高的性价比。
一架歼-20的造价超过10亿元,而攻击-11的成本仅为其十分之一。
用低成本无人机去消耗敌方昂贵的防空导弹和战机。
![]()
哪怕无人机被击落,也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堪称未来空战的“最优解”。
此外,攻击-11的舰载版攻击-21也已亮相,机翼可折叠,适配福建舰和076型两栖攻击舰。
这意味着海军舰载机部队的战斗力也将迎来质的飞跃。
![]()
从1949年空军成立时的“螺旋桨时代”,到如今引领“智能化空战时代”。
76年间人民空军完成了华丽蜕变。
攻击-11“玄龙”的亮相,不仅证明了中国在无人机、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实力。
更标志着中国已经从空战规则的追随者,变成了规则的制定者之一。
![]()
未来的战场,无人机不再是配角,而是与有人机协同作战的核心力量。
中国已经抢先迈出了关键一步。
这场由“玄龙”引领的空战革命,才刚刚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