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宁陈氏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文化大族,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福建上杭迁入江西义宁州安乡(今江西省 九江市修水县 宁州镇竹塅村),是义门客家汀州庄陈魁公后裔。迁义宁以来,陈氏经棚民之家、耕读之家和官宦之家近两百年的文化积蓄,走过了家族史上的辉煌历程,更培育出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五位杰出人物,后世誉之“陈氏五杰”“陈门五杰”。
凤竹堂:凤竹之志 清纯门风
![]()
![]()
陈家大屋亦称“凤竹堂”,位于江西省修水县义宁镇竹塅村,始建于公元1792年。陈家大屋为两栋相连的砖木结构,青砖黑瓦,一字排开,似仰卧在青山的怀抱中。左边为乾隆年间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陈宝箴曾居住上厅房内,陈三立即生于此。右边突出部分为光绪年间陈宝箴所建。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名人有: 湖南巡抚、清末维新派著名人士陈宝箴;现代诗坛泰斗、同光体诗派领袖陈三立;现代画坛巨擘、中国漫画创始人陈衡恪;我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以及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陈寅恪等。 义宁陈氏家族,一门五杰,世所罕见。从义宁陈入现代史,翻大辞海看一家人。
这个在山旮旯里的人家,为什么能培育出“陈门五杰”这么多杰出的人才呢?在有200多年历史的陈家大屋中,主厅上醒目的“凤竹堂”三个字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九江学院陈寅恪研究院研究员黄本修释义凤竹堂: “凤竹堂”之名是陈腾远取的。陈腾远对子孙们说,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有仁德之征,竹有君子之节。我们家的子孙们一定要仰凤凰之高风,慕劲竹之亮节,这样才能达到“立仁徳之志,操君子之节”。
![]()
“立仁德之志,操君子之节”,陈腾远和他的子孙们就是这样做的。陈腾远“重信义、轻财贿”,儿子陈克绳“用孝义化服乡里”,治理家政井井有条,对公益事业慷慨大方,修祠宇、修考棚、立义渡、起浮桥......陈克绳一直不吝付出。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义宁陈氏研究者刘经富评语: 可以这样讲,从陈腾远到陈宝箴,从陈宝箴到陈寅恪,从陈寅恪到陈封怀,陈家七代人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凤竹之志、君子之节,是一门所系,一脉相承,十分难能可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